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学(shì) 砚冰(yàn) 逾约(yú) 耄老(mào)
B.既加冠(guān) 硕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被绮绣(pī)
C.俟其欣悦(sì) 负箧(qiè)曳屣(xǐ) 皲裂(jūn) 烨然(yè)
D.媵人(yǐng) 以衾拥覆(qīn) 容臭(chòu) 缊袍(yùn)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4.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援疑质理
⑤或遇其叱咄 ⑥犹幸预君子之列
⑦假诸人而后见也 ⑧撰长书以为贽
认为读书苦,几乎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和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150字左右。
6.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仁”则引申为: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仁”行世间】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问”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2)把下列两个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解决“无书”的办法。
②解决“无师”的办法。
(二)课外阅读
师旷①劝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②晋平公:晋国国君。③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1)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虽短,但说理清楚,这得益于写作技巧。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4)本文让你想起了学过的哪篇文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D 3.D
4.跑;借;更加;提出;训斥,呵责;参与;相当于“之于”;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5.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认为“读书苦”。在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暖食饱,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6.(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①爱亲人;②爱他人;③爱民众;④爱万物(或亲亲,仁民,爱物;或血缘之爱,人际之爱,物我之爱)。
(3)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请教;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①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②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二)课外阅读(1)①哪有做臣子的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②点燃灯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2)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3)①运用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②运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而贴切。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4)《孙权劝学》。启发:学习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就有可能为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