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唯不辱使命》——《战国策》——刘向
B.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全集》——范仲淹
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孔子
D.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全集》——宋濂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休浸 燕然 流血千里 羌管悠悠
B.青衫 嗜学 怀怒未发 英雄末路
C.耄老 缟素 免冠徙跣 白虹贯日
D.酒酣 肝胆 锦帽貂裘 舍身取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2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身不得,男儿列, , 。(秋瑾《满江红》)
(4)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 ”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获如潮好评,节目当中的歌曲在多个音乐平台上高居榜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希望更多的经典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全国政委员、中国音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民和全民”的提案。郑晓龙、奚美娟,巩汉林、戚建波等重政协委员也都大力支持。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也大力点赞节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经典咏流传》时解读了“咏”字。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希望经典能够永远流传。看完节目后,陈宝生力赞节目是央视打造的一个品牌,教育部能为《经典咏流传》一炮打响提供一点支持,参与到里面贡献一点力量、感到高兴,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进入校园,成为大课间啦啦操的配乐,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来、张口就唱的作品。
(1)将上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4分)
(2)为有力推动传統文化教育的发展,学校举办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3分)
(3)请你作为中学生代表,请对《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走进校园的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设。(3分)
6.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3分)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4分)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讲手机的故事
环节三:
环节四: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在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小明?(4分)
二、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一)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许衡①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意危坐②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有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庭③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晲视④而去。其家人化⑤之如此。”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 许衡传》)
【注】①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金末元初著者名理学家、教育家。②危坐:端坐。③庭:(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④晲视:斜着眼看。⑤化:教化、数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可:二者不可得兼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得:故不为苟得也/余因得遍观群书
D.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
(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4分)
(4)【乙】文中许衡哪些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观点。许衡的做法使得他得到了怎样的回报?(4分)
课内阅读(二)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于。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予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之家风。
(节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或 或遇其叱咤/或王命急宣 B.请 俯身倾耳以请/战则请从
C.执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执策而临之 D.从 当余之从师也/隶而从者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3分)
(3)语段【甲】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又对“同舍生”的穿戴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4)两语段的作者用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如何做才获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课外阅读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
②然犹策之不已 策: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三、习作(45分)
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较名,地名。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B 3.C
4.(1)衡阳雁去无留意 (2)醉里挑灯看剑
(3)心却比;男儿烈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1)《经典咏流传》获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教育部部长希望经典进校园。
(2)示例:走进诗词乐园书写诗意人生
(3)示例:《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进校园,能让青少年受到美的熏陶,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6.(1)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学习助手。
(2)小组辩论会;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3)小明,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上课期间,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认真听讲,你说是吗?
二、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一)(1)A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本性使它)不丧失罢了。
(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论证方法”示例: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②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先将“生”与“义”的所欲程度进行对比,对“义”的所欲有甚于“生”;然后将“死”与“不义”的所恶程度进行对比,对“不义”的所恶有甚于“死”;最后将“所欲”与“所恶”进行正反对比.,通过层层对比,得出“舍生取义”的结论。(意思对即可)
(4)不食无主之梨。教化他人;死后很多有学之士前来悼念;谥号为“义正”(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课内阅读(二)(1)B
(2)(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3)用意:表现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作用:通过对比(反衬)表现出自己求学生活之苦,同时也实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意思对即可)
(4)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语段【甲】从“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一句可以看出要勤奋、能吃苦;语段【乙】从“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等可以看出要勤俭自持、能吃苦。(意思对即可)
课外阅读(1)擅长(善于);用鞭子打(驱赶)
(2)C
(3)①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②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4)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百姓逼得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