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09 13: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学设计
课题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 学科 物理 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第3节内容,它安排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后,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教材设置了实验思路、物理量的测量、数据分析、参考案例、练习与应用五个环节,注意到了学生以前的学习基础,体现了教材对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重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与课标要求一致,能较好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物理核心素养教育。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于电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知道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是1.5 V,初步了解电源内部的工作机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知道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会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式求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以及 U-I 图像,具备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学习条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对电学实验接触比较少,对电路的分析以及处理数据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3.会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掌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用实验观点研究问题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培养学生从实验操作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法,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本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设计实验的思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和意识。
重点 1、电路的连接和实验器材的选择,选择测量方案; 2、实验数据处理和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难点 1.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后,要判断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等的意义; 2. 理解实验思路,并能列式和变形,通过对比数学方程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并掌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3.会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情景引入 电动势和内阻都是电源的重要参数。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你思考并提出一两种实验设计方案。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有目的的学习 为引入课题做铺垫
讲授新课 【自学感知】 一、实验原理 (
R
S
E
r
)原理:如图,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电动势E、内阻r,与路端电压U、电流I的关系可以写成 E=U+Ir,如果能测出U、I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的方程,从中解出E和r。 2.方法:(伏安法)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R,就能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改变R的阻值,测出两组U、I的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两个方程: 二、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端电压U和电流I两个物理量。然而,只测量两组数据,通过联立方程组解得E和r,误差却很大。只有多次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减小误差。所以,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三、数据分析 为减小测量误差,本实验常选用以下两种数据处理方法: 1、公式法:根据多次测量的结果,分别列出若干组联立方程,求出若干组E和r,最后以E的平均值和r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2、图像法:将前面公式改写成:U=-Ir+E, 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几组U、I的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直线。 某次实验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求E和r: (1)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出U=0时的短路电流。根据公式:r=E/I短 可以求出内阻r。 (2)从直线方程 U=-Ir+E 的角度理解,通过求解U-I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r,即r= 参考案例1: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由于干电池的内阻较小,当电流I变化时,电压U的变化可能较小。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作图时,电压轴的起点坐标一般不从0开始,应根据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起点坐标。 旧的干电池的内阻相对于新的干电池要大得多,容易测量,可以选择旧的干电池进行实验。 参考案例2: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把铜片和锌片相隔1cm插入一个梨中,就制成一个水果电池。铜片和锌片相距越近、插入越深,电池的内阻就越小。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 水果电池的内阻较大,容易测量。但实验时,内阻会发生明显改变。测量应尽量迅速,在内阻发生较大变化之前结束测量。 【探究解惑 】 探究一: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者一个电压表,你能设计出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吗?还需要什么器材? 1、安阻法:如图,用一个电流表加上一个电阻箱R,就能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通过改变电阻箱的电阻,测出两组R、I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的方程:E=I1(R1+r),E=I2(R2+r) 2、伏阻法:如图,用一个电压表加上一个电阻箱R,就能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通过改变电阻箱的电阻,测出两组U、R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的方程: E=U1+U1r/R1,E=U2+U2r/R2 得: 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1.用安阻法时,E=I(R+r)变形后R=E-r。可以作出R-图像。图像的斜率为电动势E,纵截距的绝对值为内阻r。 2.用伏阻法时,E=U+r,变形后可得=·+,作出-图像,图像的斜率为,纵截距为。    【例1】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约为9 V,内阻约为40 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 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RA=5 Ω,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 Ω,R0为定值电阻,对电源起保护作用。 (1)本实验中的R0应选________(填字母)。 A.10 Ω  B.50 Ω C.150 Ω D.500 Ω (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 Ω。 解析:(1)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50 mA,即电路中电阻的最小值约为180 Ω,除去电源内阻、图中电流表的内阻,可知C选项最为合适。 (2)由U外=E-Ir得I(R0+R+RA)=E-Ir,变形得 =+。 结合题图可得E=10 V,r=45 Ω。 答案:(1)C (2)10 45 探究二:作图法处理数据时,怎样提高测量精度? (1)画图线时应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并且分布在直线两侧的数据点的个数要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抵消。 (2)干电池内阻较小时U的变化较小,坐标图中数据点将呈现如图甲所示的状况,下面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为此可使纵轴坐标不从零开始,如图乙所示,把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此时图线横截距不表示短路电流,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r= 计算出电池的内阻r。 【例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各为1.6 V和0.4 A。当S断开时,它们的示数各改变0.1 V和0.1 A,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答案] 2 V 1 Ω [解析] 当S闭合时, R1、R2并联接入电路,当S断开时,只有R1接入电路,此时路端电压增大、干路电流减小。 当S闭合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即1.6=E-0.4r① 当S断开时,只有R1接入电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即1.6+0.1=E-(0.4-0.1)r② 由①②得:E=2 V,r=1 Ω。 探究三:伏安法测量E和r实验的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 图像时描点不准确。 2.系统误差 主要原因是未考虑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上读出的数值比实际的总电流(即流过电源的电流)要小一些。U越大,电流表的读数与总电流的偏差就越大,将测量结果与真实情况在U-I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如图所示,可见E测”“<”或“=”)。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电阻的阻值最大处。 (2)在图线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所要测量的电动势,读数为4.4 V;电压为1.0 V时,电流约为0.57 A,内电阻可以使用公式r+R0= = Ω=5.96 Ω,所以,内电阻r=0.96 Ω。 (3) 电路中,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分别流向电流表和电压表支路,故电流表的读数小于总电流,这时,可以把以上的电路等效成如图的电路:很明显,根据公式r= 计算出的结果r测是R0、r和Rv三者的混联电阻,因此r测要小于r+R0,即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同样的原因,r分担的电压也会偏小,导致电动势的测量值也偏小。 [答案] (1)最大 (2)4.4 0.96 (3)< < 电压表的分流 学生阅读课文,认真研究,然后填空,对填不出的空重新看书理解并与同桌讨论。 学生理解后记忆 学生思考讨论 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练习 把读书自学的机会还给学生。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规律的实质。 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形下所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注重学生的讨论过程,淡化探究的结果,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
课堂小结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
板书 (
R
S
E
r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 一、实验思路 1.原理:如图,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测出U、I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的方程,从中解出E和r。 2.方法:(伏安法)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R, 改变R的阻值,测出两组U、I的值, 二、物理量的测量:需要测量路端电压U和电流I两个物理量。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三、数据分析 1、公式法: 2、图像法:(1)r=E/I短 (2)r=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