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3:2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拿来主义
鲁 迅
目录
知人论世
深入探究、体会主旨
整体感知
体会语言特色
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 年回国,辛亥革命后,曾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 迅 的 一 生
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 喊》《彷 徨》(1918—1926)《故事新编》(1927-1936)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 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 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外集》等
鲁迅一生创作近四百万字,在1936年 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作家简介
本文写于1934年,此时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鲁迅先生特意写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虽然鲁迅着重写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问题,但“拿来主义”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写 作 背 景
贰 整 体 感 知
1.掌握生字读音
自诩(xǔ)  脑髓(suǐ) 给(jǐ)与 
糟(zāo)粕(pò)  国粹(cuì)
磕(kē)头  孱(càn)头 犀(xī)利
吝(lìn)啬(sè)  徘(pái)徊(huái)
譬(pì)如  蹩(bié)进 
残羹(gēng) 冷炙(zhì)
冠(guān)冕(miǎn)堂皇
2.学习下列词语:
变 故:
无缘无故:
博而不精:
自 诩: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孱 头:
残羹冷炙:
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自己夸耀。诩,夸耀。
懦弱无能的人。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
广博而不精深。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3.默读课文,根据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拿来主义
第一部分(1-6),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7-9),论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叁 深 入 探 究
体 会 主 旨
想 一 想
1,朗读课文,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从“闭关主义”起笔,意在说明:
(1)二者是衣钵相传的;
(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
第 一 部 分
2, 朗读第4自然段,“抛来”与“抛给”(即“送来”)有何区别?
”抛来“: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
”抛给“:是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不过像叭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抛给”,隐含着用鄙视的目光看待的意味。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从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财富,吃剩下来,抛一点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
想 一 想
闭关主义:
特征: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对旧文化抱残守缺,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
送去主义:
特征:一味的送出,不懂“拿来”。
实质:“媚外”,对西方帝国主义的讨好。
3,总结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的特征与实质?
4,合作探究: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文章总论题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
(1)总论题: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2)怎样提出:
①第1、2自然段指出当时有些人仍有至一味宣扬“送出”,而不提倡“拿来”。作者从“闭关主义”谈起,指出“闭关主义”落后挨打的结果,又列举了“送去主义”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的事例,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说明我们缺乏“拿来”的勇气和精神,论述了实行 “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②第3、4自然段论述只知“送去”而不知“拿来”的严重后果。
③第5、6自然段揭示一味地听凭“送来”的危害性,进而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
因为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
听凭“送来“,大受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所以:
因 果 论 证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他占有,挑选,(创新)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闭关锁国,备受欺凌(行不通)
类比论证
对象
思想特征
结果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获得(“超人哲学”,过分强化个人意志)
脱离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了疯”。
送去主义者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崇洋媚外的民族投降主义)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想 一 想
1. “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自然段开始提出来的,又是从哪一自然段正式阐述的?用原文回答怎样“拿”,并思考“拿来主义”的内涵。
2. 课文前半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第7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 二 部 分
第2自然段点到“拿来”后,第5、6自然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自然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怎样拿”:“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7自然段)
内涵: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我们要自己来拿,根据自己的需要,占有,挑选并创新,完全独立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而这要运用自己的脑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
返回
提 示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第7自然段的作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承上启下,既说明“拿来”与“送来”有什么不同,又为要进一步阐释的“拿来主义”确立了基本原则。
提 示
返回
体 会 主 旨
5.文章第8、9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8自然段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第9自然段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孱头” 的表现是“怕给他的东西辈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态度是“不取接受外国文化”
“昏蛋” 的表现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态度是“完全否定外国文化”;
“废物”的表现是“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态度是“全盘接受外国文化”。
  请在文中找出”孱头“”昏蛋“”废物“各自不同的表现,并说说他们各自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的?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孱头——
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
(逃避主义)
昏蛋——
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废物——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投降主义)
比 喻 论 证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不敢进门逃避害怕
放火烧光:全盘否定
孱头
昏蛋
接受一切:全盘肯定
废物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鱼翅
(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
鸦片
(比喻外国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
烟枪、烟灯、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的精粕)
比喻论证
合 作 探 究
——吸收
——批判地吸收
——予以毁弃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孱头
昏蛋
废物
新人
吃掉
存放治病
毁灭
(消极逃避)
(完全否定)
(全盘接受)
(占有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反对三种态度
提出三种方式
(破)
(立)
正反对比论证
遣散
(姨太太)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讨 论
说一说本文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体 会 语 言
2.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3.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肆 体会语言特色
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体 会 语 言
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5.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6.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提 示
返回
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提 示
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
返回
提 示
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返回
提 示
返回
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
提 示
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返回
提 示
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
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返回
学会运用“拿来主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课 文 小 结
分析课文艺术特色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上指出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和恶果,揭示了我们缺乏“拿来”的勇气和精神,论述了实行 “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议论,擅长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如类比论证使道理说明透彻,有说服力;“大宅子”“鱼翅”“鸦片”等大量的比喻不仅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达到了幽默的艺术效果。
3.语言犀利,呈现讽刺幽默的风格。
《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旨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对于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都做了明确而又深刻的阐述。因此,为什么要“拿来”和“怎样
课文分析
拿来”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谈起,而后引出“送去主义”,作者在对 “送去主义” 的实质及其危害深刻揭露之后,顺理成章地带出了“拿来主义”。文章先破后立,借助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上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所应采取的原则、态
度、方法以及应具备的个人素质,有力地阐明了“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三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的观点。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