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变形记
——卡夫卡
一、作者介绍
卡夫卡(1883年-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其小说相当数量的短篇本质上是智慧寓言,无需探求寓意,仅仅是智慧的一种形式。
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了解卡夫卡】
二、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
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
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
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派文学】
《变形记》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三、整体感知
1、简述《变形记》的内容。
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第一部分(1-7段):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8-13段):格里高尔的甲虫生活。(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第三部分(14-29段):甲虫格里高尔凄然死去。(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2.【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3.概括小说的线索结构
线索:双线结构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形:
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态度:
惊慌同情---逐步憎恨---把他弄走
四、文本分析
1、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①丑陋——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1
②笨拙——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9
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11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14
③脆弱——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 23
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 29
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
淋漓。 …… 29
④失语——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7
“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 21
【总结】:
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
2.变为甲壳虫后众人的反应如何?
众人 变为甲壳虫,众人的反应
格里高尔
公司协理
父亲
母亲
妹妹
惶恐、回忆
惊骇、逃走
恼怒、驱赶
惊骇
关心
格里高尔
养活全家
关爱家庭
渴望亲情 得到慰藉
拼命还债
高度负责
家人
初有亲情
不予理解
渐生歧视
憎恨厌弃
格里高尔与家人对比
善良忠厚
有责任感
本质利用
情感淡漠
“虫形人性”
“人形虫心”
善良忠厚
有责任感
3、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人情淡漠
内心烦恼
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18段)、遭歧视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原因)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我一定办理这件事。(第5段)
潜意识里的自己要逃避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
(主观的、内在的自身原因)
他是老板的奴才、没有脊梁骨,也没有头脑。(第6段)
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
人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的机械、繁重)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
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社会的原因
家庭的原因
个人心理的原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
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虫的特点行动极其不便),与动物昆虫没有两样。
4.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
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2段)“我发生什么事啦?”——并不十分惊异,比较平淡。
(第4段)“多么艰辛的职业”——奔波劳累,饮食低劣,孤独。
(第5段)“这么早就起床”、“人哪能少得了睡眠”——但为了父母亲,为了债 务,谨小慎微,不敢反抗;“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乐观,对生活充满希 望。
(第6段)连用五个疑问句——一会儿问,一会儿又否定——挣扎起床去赶火车,心急如焚
格里高尔的形象
对工作
对家庭
对自己
忠诚、努力
负责、体谅
对亲情渴望
麻木、压抑
对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对家庭勇于承担债务,
孝顺父母,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和接受。
格里高尔
生活沉重
工作艰辛
拼命还债
养活全家
活动艰难
无人理解
满身创痛
亲人厌弃
变
形
前
变
形
后
善良
忠厚
有责
任感
孤独
无助
痛苦
绝望
人异化为虫
象征
人的异化
人性异化
人际关系异化
五.研讨探究
1.第七段中详细描述了家人喊格里高尔起床,你认为作者用意何在?
提示:这一段写了家人的关怀,却是在为下文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种人情的反差埋下伏笔。
解释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2、《变形记》中有哪几种变形?
①生理变形:格里高尔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臭虫。
②心理变形:格里高尔是家和公司的挣钱机器,他个人的内心无人关心,他无比渴望摆脱沉重的生活。
③人际关系变形:变成臭虫以后,跟社会、家人之间的关系完全颠覆,让格里高尔得以看到人际关系最阴暗的一面。
3、卡夫卡让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而不是其他,这具有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①甲壳虫背负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不堪重负;
②甲壳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
③甲壳虫总是将身体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对世界充满恐惧;甲壳虫的壳除了保护自我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人变甲壳虫的外衣下是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准确描摹。
《变形记》的主题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六、艺术手法
以下几个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细节描写
作用:脊背坚硬,犹如铁甲,肚子高高隆起,细得可怜的腿脚,等细节具体生动的展现出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外形特征,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①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便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了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就会全都滑下来。他那许多与他原来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他眼前舞动着。(1段)
环境描写
作用:揭示了格里高尔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还是被挤压。暗示格里高尔之后的命运。
②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向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2段)
环境描写
作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同时,天气的阴暗使得人物心情变得忧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③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一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3段)
环境描写。
作用:窗外景色的变化代表了心境的变化。变形后所面临的世界茫然一片,脱离了格里高尔的把握。
④在这样想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窗户,睁大??,紧盯不放,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连狹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面对这样的景象,谁也提不起信心和兴致。
(12段)
⑤这时天色亮了许彩。街对面那幢长得没有尽头的灰黑色房屋的一段清晰可见一那是一座医院一房子正面排列着穿透墙面、间隔有序的窗子。雨还在下,雨点很大,一滴滴清晰可见地、稀稀落落地掉在地上。(25段)
环境描写
作用:此处的环境描写紧承前文“阴沉的天气”,重点描写“雨点”,象征着格里高尔无声的“眼泪”
心理描写(主人公变成甲虫前的心理描写)
作用: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表现了他对工作的不满,可又不得不为了家庭而奔波的心理。
⑥“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5段)
七、对比阅读
在情节处理上,《促织》是中国的传统小说,格外注重情节结构,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
而《变形记》则是用西方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的生存困境。
在故事结局处理上,《促织》结局是以成名之子幻化成促织哄得皇帝的欢心给家族带来富贵喜剧结尾,满足了中国戏剧喜好“大团圆”收场的文化心理;
然《变形记》主人凄凉死去的悲剧的结局则更符合西方文化的艺术审美特点。
【对比阅读】《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人异化为虫的故事,两篇课文有什么区别?(可从情节、主旨、细节手法、结局处理等方面比较)
在主旨上,《促织》主要是控诉封建社会中统治者贪图享乐,对百姓苛政残害;
而《变形记》则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靠金钱利益维持的人际关系以及表达了对小人物在异化关系下不幸遭遇的同情。
在细节表现手法上,《促织》主要是以对比、烘托的手法为主,通过成名的悲与喜的对比、成名先穷后富的对比、成名儿子异化而成的虫与普通的促织的对比等等,来表现“人不如虫”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现象;
而《变形记》则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格力高尔异化成甲虫前后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物悲观虚无的思想。
相同点:《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已隐约触及了“人被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却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变形记》中,卡夫卡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普遍的人成为非人,人被异化的现象。
两部作品虽相隔两百多年,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