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7: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治理)乱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B.博闻(学识)强识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
C.馋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其文约(简约),其辞微
D.举类迩(近)而见义远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看见)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事其君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刺世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甚任之
A.楚之同姓也
B.顷襄王怒而迁之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遗憾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短:诋毁
C.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改变,更改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
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贫困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更改
D.厚币委质事楚质:人质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难忘的生日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
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 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 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
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 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1)佩格蒂是大卫的老奶妈,也是大卫母亲的女仆,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画线语句,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
②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
(3)“我”为什么在母亲去世后,却把她后期的事情忘却了,只剩下她的青春时期?请作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节选部分的标题为“难忘的生日”并不准确,应改为“母丧之日”。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 李广苏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内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低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B.苏武回国后,虽然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人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②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①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②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刘仲原甫:刘敞,字原甫。《宋史 刘敞传》载,刘敞“为文尤瞻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②平山: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杨柳本就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所见之景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
(2)有人认为,本词开了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五.默写(共1小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用“   ,   ”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2)《屈原列传》中,屈原在回答渔父的话里交代的自己被流放的理由是:“   ,   。”
(3)屈原以“   ,   ”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玷污的态度。
(4)《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原因是:“   ,   ,   ,   。”
(5)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   ,   。”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11.温庭筠在《苏武庙》中曾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结合本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本句扩展为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名节就是名誉和节操,古人把它同道义、忠信并列。①   。汉贾谊有“伏义诚必谓之节”之说。唐《周书 谥法》有“好廉自克曰节”之见;文天祥过零丁洋咏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满浩然正气;等等。名节之“名”,不是沽名钓誉、追逐名利之“名”,②   。曾与苏武同处一朝的名将李陵,后来败降匈奴。他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面对持节不改的苏武义正词严的陈述,不得不长叹“自己降敌之罪,天地不可饶恕”。可见,在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里③   。
七.作文(共1小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今中学里各种社团深受学生欢迎。新学年伊始,各种学生社团就纷纷开展“招新”活动,从高一新生中招纳社团新成员。假如你是文学社社长,请你拟一份文学社“招新”启事。不少于200字。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治理)乱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B.博闻(学识)强识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
C.馋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其文约(简约),其辞微
D.举类迩(近)而见义远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看见)
【解答】A.明于治乱:治,社会安定。句意:明晓社会安定与动乱的道理。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明察。句意: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D.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见,通“现”,显现。句意: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故选:C。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事其君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刺世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答】①以事其君:其,代词,他的。句意:来侍奉他的君主。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代词,文章的。句意: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文章的旨趣是极大的。
③以刺世事: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来讽刺时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以,连词,表结果,从而,无意义。句意:从而超脱世俗之外。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故选D。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甚任之
A.楚之同姓也
B.顷襄王怒而迁之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解答】例句:王甚任之:之,代词,他。句意:大王非常信任他。
A.楚之同姓也:之,助词,的。句意:是楚怀王的同姓。
B.顷襄王怒而迁之:之,代词,他。句意:顷襄王非常生气将他贬黜。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句意:屈原之所以写出《离骚》,大概是因为自己心生怨恨的缘故。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之,代词,这。句意: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
故选B。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遗憾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短:诋毁
C.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改变,更改
【解答】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心。句意: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句意: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句意:上官大夫(上官是姓,大夫是官职)见到只有想据为己有。
故选B。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
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贫困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更改
D.厚币委质事楚质:人质
【解答】B.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句意: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句意:上官大夫见到只有想据为己有。D.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故选A。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难忘的生日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
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 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 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
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 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1)佩格蒂是大卫的老奶妈,也是大卫母亲的女仆,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画线语句,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
②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
(3)“我”为什么在母亲去世后,却把她后期的事情忘却了,只剩下她的青春时期?请作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节选部分的标题为“难忘的生日”并不准确,应改为“母丧之日”。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解答】(1)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例如,“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说明佩格蒂善良忠诚,深受“我”的喜爱.“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说明佩格蒂重情重义.母亲去世前把后事都交待给了佩格蒂,说明她深受母亲的喜爱.
(2)题干明确要求分析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作用和情感等角度),答题时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即可.第一个句子写的是眼前的幻觉,是“我”的心理感受.“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幻觉,觉得一切不真实,是因为面对传来的关于母亲的坏消息,“我”的内心感到难以承受.第二个句子,描写的是母亲下葬当天周围的环境氛围,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这传达出“我”对母亲突然去世的极度哀伤之情.
(3)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在她去世后,“我”之所以只记得她青春时期的美好,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都是美好的.而且,从佩格蒂对母亲去世前情境的叙述来看,母亲的去世于“我”虽是很突然的事情,但她是在幸福中离开人世的,对于生命,她没有什么遗憾,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对母亲的印象停留在了美好的青春岁月,那里没有病痛.
(4)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在作答时,一定要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哪一个标题好,事实上就是要从小说标题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主旨、读者感受等角度去分析它的作用.比如,从赞同“难忘的生日”为题,那么从思想主旨来说,生日和母亲的忌日形成鲜明的对比,于快乐的生日和痛苦的母亲的忌日的对比中,更能凸显出“我”对母亲去世的深重的哀痛之情.从读者感受来看,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既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而读完之后,“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读者.而以“母丧之日”为题,过于直白,则不能与含蓄之中彰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爱意来.
答案:
(1)①深受大卫热爱.②深受母亲信任.③重情守义.④善良忠诚.(4分.每点1分)
(2)①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我眼前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②这句话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母亲安葬时寂静的氛围,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3)①母亲临终前有她心爱的佩格蒂守在身边,母亲在“幸福”中安然离世,没有憾恨.
②这样说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都是青春美丽的,母亲的形象永远都是最美好的.(4分.每点2分)
(4)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①母亲的去世这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那天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我”对母亲去世的哀痛之情.②“难忘”一词用在标题中,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能与小说的内容相契合.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读者.(6分.每点2分)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准确反映小说的内容.②小说中主要笔墨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概括得更准确.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6分.每点2分)
【点评】标题是否可以替换的答题角度:
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
②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 李广苏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关内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低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B.苏武回国后,虽然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人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②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解答】(1)本题中,“桀”指的是上官桀,“安”指的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都是人名,所以“桀”和“安”之间应断开,由此排除C、D项;根据语法结构,“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和“令上书告之”的主语都是上官桀和上官安,所以“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之间不能断开,再根据“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
句意: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
故选B。
(2)C.“文中指祭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意思即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给予他“祭酒”的尊号。可见文中的“祭酒”是官名,不是指祭祀。
故选C。
(3)B.“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可见只是“奏请”逮捕苏武,而霍光压下了奏章,并没有说苏武被捕。
故选B。
(4)①“奉”,奉命;“使”,出使;“以为”,把……当做。译文:(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
②“尽”,全部;“昆弟”,兄弟;“故人”,老朋友;“余”,蓄积。译文: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
答案:
(1)B
(2)C
(3)B
(4)①(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
②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
参考译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奉命出使不辱君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自己家中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命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解答】(1)根据前后文语意,贾谊十八岁时,凭借着能赋诗作文而在郡中有名,因此,“于郡中”做“闻”的状语,不能分开,故排除D.根据后文“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这一句,可知是“吴廷尉为河南守”,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不能断开,故排除A.“召置”是动词,其支配的宾语是“门下”,二者不可分开,故排除B.故答案选C.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2)A.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因而,选项中“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3)C.错误,“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后岁余,贾生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4)①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译文:于是诋毁贾谊说:“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②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减。译文: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答案:
(1)C
(2)A
(3)C
(4)①于是指责贾谊的过失说:“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②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贾谊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点评】做文言文阅读时,要掌握利用文言实词储备做铺垫,以技巧推断词义的方法做好文言实词推断题;利用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虚词解题;细心研读文本内容,理解文意,大胆判断取舍,调通疏浚,做好文言阅读概括分析、文言翻译题。
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①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②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刘仲原甫:刘敞,字原甫。《宋史 刘敞传》载,刘敞“为文尤瞻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②平山: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杨柳本就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所见之景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
(2)有人认为,本词开了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解答】(1)B.“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表述错误。饱含深情,但却不凄婉,而是豪放。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故选:B
(2)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找出体现豪放风格的相关句子作答。
①从意境的角度作答。体现豪放特点的词,如:“境界开阔”/“壮丽雄伟”/“气势磅礴”;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如:“平山堂凌空矗立”/“凭栏远眺”等。
②从“文章太守”的角度作答。体现了豪放的特点,如:“豪情”/“豪迈”/“夸张手法”;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如:“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等。
③从情感态度的角度作答。答出体现豪放特点的词,如:“达观”/“洒脱”等积极的生活态度;还可结合内容的分析,如:联系“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答案:
(1)B
(2)①描写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气势磅礴。②人物形象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③抒情积极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积极生活,豪放达观的心态。
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诗歌鉴赏: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其中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而抒情方式是诗歌中重要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五.默写(共1小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用“ 其称文小而指极大 , 举类迩而见义远 ”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2)《屈原列传》中,屈原在回答渔父的话里交代的自己被流放的理由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 。”
(3)屈原以“ 新沐者必弹冠 , 新浴者必振衣 ”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玷污的态度。
(4)《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原因是:“ 屈平疾王之不聪也 , 谗谄之蔽明也 , 邪曲之害公也 , 方正之不容也 。”
(5)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 诗三百篇 ,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解答】故答案为:
(1)其称文小而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重点字:诼)
(3)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重点字:振)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重点字:谄)
(5)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重点字:愤)
【点评】屈原列传》中重点语句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11.温庭筠在《苏武庙》中曾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结合本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本句扩展为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茫茫沙漠,漫漫云海,皎皎明月,一只孤雁徘徊在天边,山川大地笼罩在一片衰草连天的茫茫暮烟中,羊儿紧紧地跟在苏武身边,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主人,苏武抬头望月,一股乡思油然而生 。
【解答】对“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一句的仿写,需要把握住苏武这一写作中心,景物“ 雁”“月”“羊”“塞草烟”需要展开联想,情景交融,写出场景并烘托气氛,突出苏武对家乡的思念.写时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
茫茫沙漠,漫漫云海,皎皎明月,一只孤雁徘徊在天边,山川大地笼罩在一片衰草连天的茫茫暮烟中,羊儿紧紧地跟在苏武身边,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主人,苏武抬头望月,一股乡思油然而生.
【点评】解答扩展语句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不了解扩展主体,容易导致非主体内容宣宾夺主,偏离扩展主题及要求.
2、明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要求,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
3、主体内容的扩展也要符合情景的要求.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名节就是名誉和节操,古人把它同道义、忠信并列。① 中华文化有推崇名节的优秀传统 。汉贾谊有“伏义诚必谓之节”之说。唐《周书 谥法》有“好廉自克曰节”之见;文天祥过零丁洋咏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满浩然正气;等等。名节之“名”,不是沽名钓誉、追逐名利之“名”,② 而是有“节”之名 。曾与苏武同处一朝的名将李陵,后来败降匈奴。他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面对持节不改的苏武义正词严的陈述,不得不长叹“自己降敌之罪,天地不可饶恕”。可见,在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里③ 持节和变节泾渭分明 。
【解答】段意: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里持节和变节泾渭分明。
①承接“名节就是名誉和节操,古人把它同道义、忠信并列”,后句举例分析古代讲究名节,此处应是中华文化有推崇名节的优秀传统;
②承接“不是沽名钓誉、追逐名利之‘名’”,应“而是”与之搭配,后句举例指出要有节,应指出而是有“节”之名;
③根据上句“面对持节不改的苏武义正词严的陈述,不得不长叹‘自己降敌之罪,天地不可饶恕’”,应指出持节和变节泾渭分明。
故答案为:①中华文化有推崇名节的优秀传统 ②而是有“节”之名 ③持节和变节泾渭分明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七.作文(共1小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今中学里各种社团深受学生欢迎。新学年伊始,各种学生社团就纷纷开展“招新”活动,从高一新生中招纳社团新成员。假如你是文学社社长,请你拟一份文学社“招新”启事。不少于200字。
【解答】参考示例:
文学社招新启事
我校学生文学社是学校团委领导下的社团组织。文学社以“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为宗旨,以“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培育文学新苗”为目的,是每个有志文学的同学成长的沃土。目前由于高三毕业班同学的退出,面向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招募新一届文学社成员。
校文学社
2016年9月
【点评】启事的写作格式可分为三个部分:
1、标题。正中写启事的名称,如“征文启事”等。
2、正文。标题写好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启事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目的意义、内容、形式、要求等项目。
3、落款。末尾右下文,分两行,第一行写启事者的单位或启事者姓名,第二行写启事的具体日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