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21: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梳”等13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4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3.读懂诗歌意境,体会儿童的欢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外展示,阅读分享
课前播放《童年》,会唱的领着唱一唱(活跃气氛)。板书:童年。
小组分享有关童年儿童生活的好句、现代诗、两首古诗。
二、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补全课题,识记“墨”字,理解意思。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什么是水墨画?为什么叫《童年的水墨画》?
三、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及时纠错,多种形式读词语。
出示词语:当作 染绿 破碎 扑腾
浪花 你拨我溅 水葫芦
清清爽爽 蘑菇 斗笠
2.思考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
(板书: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四、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研读《溪边》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体会“绿”。
(1)出示句子,“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①想象画面,溪水如镜,垂柳在镜子里干什么?
②指导朗读。
(2)学习“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①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平静”,板书“静”)
②理解“绿玉带”,写出了山溪的什么特点?
③思考,山溪本是清澈见底的,为什么作者把它比作“绿玉带”?结合图片,谈理解。
④指导朗读。读出平静、舒缓的感觉。
(3)体会“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①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
②抓关键字词“给”“染”。“给”是什么意思?“染”字是怎么理解的?生活中的“染”,你见过吗?水墨画中的“染”呢?谈对句子的理解。带着理解,读。(学习方法:抓关键字词)
2.体会“红”
出示句子(板书:红)
3.感受“静”
①除了“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还从哪儿感受到“静”?
②出示句子:“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透过“立”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联系古诗《小儿垂钓》,感受静。
④配乐读诗。指导读出安静、舒缓的感觉。
4.感受“动”
①出示后两行“忽然……”,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感受孩子们钓上鱼后的高兴心情。指导朗读,读得活泼、欢快。
(学习方法:想象画面)
③配乐,师生配合读整首诗。
④小练笔,创作《荷塘》。
(二)研读《江上》
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学习《江上》,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学生自主交流难懂的词句。
2.重点理解“水葫芦”。 “水葫芦”是什么意思?文中加了引号的“水葫芦”指什么?
3.从哪儿看出这是一群孩子?(抓“像刚下水的鸭群” “一双双小手” “你拨我溅”)
4.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群 个)
5.指导朗读,表达舒畅、欢快、昂扬的情绪。
五、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为什么题目叫《童年的水墨画》?
2.拓展阅读《花前》,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3.课后作业:阅读《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背诵《溪边》。
【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 绿 红 联系上下文
静 动 抓关键字词
想象画面
江上戏耍 群 个
林中采蘑菇
【拓展阅读】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