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湘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大题,25小题,满分118分,卷面分2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泛舟南湖,自有诗情画意,漫步西塘,便觉(qiè)意舒适;登山临水,顿感心旷神(yí),观海听潮,体验雄浑壮观。走进曲径(yōu)的小巷,亲近瓜甜果香的乡村,回味吴侬软语的民风……能不醉江南?
______ ______ ______
2、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③《泊秦淮》中揭示诗歌主题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直接抒发伤感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2分,)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的诗句赞美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4分)
我国四大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 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5.口语交际。(4分)
一次,住宾馆的李先生退房交钥匙时,服务员想看是否丢失或摔坏了东西。但又不便直说。你认为她在查看前后该怎样说才能既履行职责,又使李先生能够接受?
查看前,服务员微笑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后,服务员微笑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4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听老师讲解分析 12人 28人 10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①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共43分)
(一)、落叶是疲倦的蝴蝶(10分)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地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会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7、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10分)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
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手机确定你的位置(10分)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6、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四)《捕蛇者说》(节选)(8分)
柳宗元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吨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0、写出上文中与“又安敢毒耶”相呼应的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之来吾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驰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诗歌鉴赏(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3、“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5、材料:
茶的滋味是通过水浸泡出来的。沸水冲沏的茶叶,沉沉浮浮中,释放出来本身深蕴的清香,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孤独的滋味、胜利的滋味、快乐的滋味……每每回味,人生能过得精彩充实,五味调和,那是最美的滋味!
阅读材料,以“那滋味,让我回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④文中不得写出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冠湘中学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6、①答题要点: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②答题要点: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 (根据其结论分析合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共43分)
(一)7、作者想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三)16、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17、(3分)举列子;具体地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8、计算时间差定位、根据信号场强定位、测量入射角度定位。
19、(3分)“至少”准确地说明了需要的最低条件,去掉则不能表达这个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20、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1、(1)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2)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
22、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五)23、“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4、“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