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时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与乳化
1.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了解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3.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学习
目标
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石灰与水反应
缓慢氧化
镁与稀盐酸反应
燃烧
化学反应
放出
热量
吸收
热量
思考:溶质溶解于水时,会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吗?
知识回顾
实验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实验药品:
试管
烧杯
玻璃棒
温度计
实验仪器: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吸/放热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不放热、不吸热
吸热
放热
22
22
22
22
19
33.8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浓硫酸(液体)、氢氧化钠(固体)
2.有的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硝酸铵(固体)
3.有的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
氯化钠(固体)
溶解是物理变化
注意:氧化钙(生石灰)遇水是反应放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小结归纳
2.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
若U型管液面无明显变化,则固体是
水
固体
若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则固体是
若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则固体是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B
对点训练
生活中怎样能快速将沾满油污的碗筷洗涤干净呢?
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探究
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
①
②
振荡,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①
②
静置,液体分层
静置,液体不分层
液体分层
①
②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
3.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加入洗涤剂
未加入洗涤剂
试管不干净
试管较干净
①
②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存在的物质(如洗涤剂等)。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实验小结
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洗头发(洗发露)
洗澡(沐浴露)
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
日常生活中去油污的方法及原理
1.乳化
洗洁精乳化油渍
2.溶解
汽油溶解油渍
3.发生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与油脂反应
知识拓展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对比
项目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举例 氯化钠溶液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泥土分散到水中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
状态 固、液、气 液 固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现象 透明、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现象 不变(稳定) 上下分层 沉降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9-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 ~ 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 ~ 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③高锰酸钾+水
①碘+水
④高锰酸钾+汽油
②碘+汽油
编号 溶质 溶剂 现象 归纳
① 碘 水 ①②或③④对比说明:
相同的溶质在 溶剂中溶解性 ;
_____________对比说明: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② 碘 汽油 ③ 高锰酸钾 水 ④ 高锰酸钾 汽油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红色
几乎不溶于汽油
不同
不同
①③或②④
【实验9-3】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实验内容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滴红墨水)+乙醇
液体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乙醇能溶解
在水中
小结: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质的溶解性主要与 、 的性质有关。
溶质
溶剂
课堂检测
1.如图,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某固体后试管内白磷燃烧,该固体可能是( )
A.碳酸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除油污的所有方法都利用乳化原理
B.食盐溶于水可制成冰袋,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C.浊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用稀盐酸除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是因为二者能反应
D
3.将等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加入2个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A
4.若要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应进行的对比实验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A
5.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实验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酒精都不可以作溶剂
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水擦洗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D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易分层)
乳化现象
溶液的形成
溶
液
概念
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溶解性: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因素影响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课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