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第07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讲老师:姓名名
高一
01
知识梳理
02
情境/案例导入
03
农业区位因素
04
影响农业区位的条件
05
知识拓展
06
目录
本节课总结
07
课后作业
01
知识梳理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人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02
情景导入
右图示意英国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来源地,西红柿来自沙特阿拉伯,土豆来自以色列,鸡肉来自泰国,芦笋来自秘鲁,胡萝卜来自南非......
03
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1)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和地形
(1)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和地形
①光照 是生物的能量源泉,光照长短、光照强弱影响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②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熟制)、栽培方法
1、我国海南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2、《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热量:决定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3、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不同,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③水分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它是绿色农业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还是营养物质的输送者。
思考:为什么小麦等旱作农业分布在北方,水稻等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
说明气候因素中那个因素影响农业生产?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④土壤(土地) 是农作物的物质基础,影响农业的产量和农 作物的种类。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么?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⑤地形 影响农业的类型:
a、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
b、坡度较小(小于25°)的低 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梯田;
c、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问题: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1、地域性。
原则:因地制宜
2、季节性、周期性。
原则:不违农时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4、我国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当时 。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练习、以下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4、我国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当时 。
季节性、周期性
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地域性
练习、以下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2021·安徽省高三二模)七百弄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山峰密集呈四面环围状,地表河湖较少。居住中间洼地(弄)的瑶族同胞每年举行特殊祈福活动———“练山塘”(左图),就是将石灰混上黏土和细沙抛洒在低洼处的地面上,并用特质的木棍敲打地面,夯实土壤。另外,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依山而上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类似螺旋状的梯田,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居民的祈福活动——
“练山塘”主要目的是A.修建鱼塘发展养殖
B.减弱雨季水土流失C.减少地表水的下渗
D.平整土地增加耕地
【答案】1.C 【解析】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水不易存留,易下渗,练山塘将石灰混上黏土和细沙抛洒在低洼处的地面上,并用特质的木棍敲打地面,夯实土壤,可以减少地表水下渗,C正确。练山塘是将石灰混上黏土和细沙抛洒在地面上,在这样的土壤上不适宜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A、D错误。练山塘是在低洼处的地面上夯实土壤,低洼地不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B错误。故选C。
(2022·北京高三一模)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江浙。下图为大棚草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大城市郊区草莓大规模种植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 B.市场C.科技 D.气候2.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选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A.减少水分蒸发 B.减轻病虫危害C.增加土壤肥力 D.抑制杂草生长
3.草莓种植园里,越来越多的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为了A.充分利用光热 B.节约土地资源C.增加观赏价值 D.利于空气流通
【答案】1.B 2.D 3.B 【解析】1.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蔬菜水果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影响大城市郊区草莓大规模种植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故选B。
2.黑色地膜透光率只有1%~3%,热辐射只有30%~40%,由于几乎不透光,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显著,D正确。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都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但是都对土壤肥力和病虫没什么影响,A、B、C错误。故选D。
3.立体大棚植株有一定高度,会遮挡一部分光照,也会阻挡空气流通,A、D错误。立体大棚的优势主要是充分利用面积,相对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产出,有利于长足的发展集约化生产,从而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资源配置,降低成本,不是为了观赏为主的,B正确,C错误。故选B。
04
影响农业区位的条件
影响农业的技术因素
影响农业技术因素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劳动力
生产技术
技术装备
单种、间种、套种、混种及连种。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
政策
长江口
1
2
3
城市中心区
1
蔬菜.奶牛.花卉区
2
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3
商品粮.棉产区
4
4
例一:
市场
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例二: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19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20年在6个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
交通
例三: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菲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上天“修炼”回到“尘世”的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科技
例四:
种子(提高单产)
机械(提高劳动生 产率 )
农药(提高产量)
化肥(增加农业的产出)
一组:分析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红壤地区植树造林选用马尾松
2、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高糖分水果
3、水稻种植分布界限偏北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二组:分析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1、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
2、海南岛建成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3、产自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4、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
一组:分析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红壤地区植树造林选用马尾松
2、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高糖分水果
3、水稻种植分布界限偏北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二组:分析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1、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
2、海南岛建成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3、产自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4、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
土壤
光照、水源
气候
地形
技术
政策、气候
市 场
交通、市场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
虚拟布局:
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花卉
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养鱼
有水库
果园
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1、新疆为什么适合种植哈密瓜、葡萄、棉花?而且瓜果特别甜?
2、欧洲西部的英国为什么最适合发展乳畜业?
3、这两个例子说明了气候因素中那个因素影响农业生产?
新疆,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十分充足,而英国,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光照条件则较差。同时,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1、新疆为什么适合种植哈密瓜、葡萄、棉花?而且瓜果特别甜?
2、欧洲西部的英国为什么最适合发展乳畜业?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3、这两个例子说明了气候因素中那个因素影响农业生产?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池塘
山地
丘陵
A
B
C
D
E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水产养殖
经济林和毛竹
A
B
C
D
E
你能将农业生产活动安排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吗?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各位置地形和土壤厚度有何差异?农事活动的频率有何差异?
A
B
C
D
E
A
B
C
D
E
海拔高,坡度陡,土层薄
劳作频率很低
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层较薄
劳作频率低
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劳作频率较高
海拔低,坡度缓,土层厚
劳作频率高
地势低洼,积水多
劳作频率高
以色列创造了农业神话。有这样一组数字:西红柿每公顷最高年产500吨,沙漠地区柑桔每公顷最高年产80吨;鸡年均产蛋280个,奶牛年均产奶量1万公斤;在花卉生产上,温室大棚每公顷每季度生产300万支玫瑰……
以色列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9%,一个农业人员可以养活90人,所以以色列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人口。
然而以色列国土面积27800平方公里,而且仅有20%的土地可以耕种,其中一半必须灌溉。以色列一半的地方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
以色列创造农业神话
以色列的智能农业
广西素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适宜蔬菜种植。随着“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的正式运营,广西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南菜北运”的三个省级行政区蔬菜种植面积(1亩≈666.7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被誉为“天然绿色大棚”主要得益于( )A.独特的气候 B.肥沃的土壤 C.优质的水源 D.廉价的劳动力2.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大,主要是因为( )①果蔬绿色专列的开通②北方消费市场广阔③农业技术先进④夏菜病虫害较多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2.B解析:1.广西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适宜蔬菜的种植,尤其是冬春蔬菜的种植,因而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A对。2.冬季,北方地区天气寒冷,不适宜蔬菜种植,蔬菜缺口较大,消费市场广阔,②对;北方地区与广西距离遥远,果蔬绿色专列的开通,加强了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促进了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①对;广西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农业技术并不算先进,③错;夏季,我国适合蔬菜种植的区域面积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广西种植蔬菜的气候优势不明显,④错。
我国陕北及山西部分地区入春时常遭遇极端低温霜冻天气,对苹果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苹果春季容易遭受低温冻害的主要原因是 ①冷空气强盛 ②阴雨天气多 ③晴朗的夜晚多 ④台风侵袭频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下面防御苹果霜冻的措施中,应急的措施是 A.根部地膜覆盖,增强保温作用 B.进行果园灌水,增加热容量C.中午果园熏烟,增加大气逆辐射 D.加强果园管理,选植耐寒品种
1.D 2.C【解析】1.我国陕北及山西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接近40°N,春季亚洲高压仍然较强,冷空气强盛,频频南下;春季降水少,晴朗的夜晚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因此易受低温冻害,①③正确。故选D。2.注意是“应急”的措施。根部地膜覆盖对苹果保温作用不大,A错误。春季较干旱,蒸发快,且当地水资源少,进行果园灌水效果较差,B错误。中午果园熏烟,增加大气逆辐射,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C正确。选植耐寒品种不是应急措施,D错误。故选C。
05
知识拓展
西北
小麦和水稻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冬麦多分布于华北和黄土高原;春麦则分布于东北地区
1.水稻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在每年的4-5月份进行种植,能使水稻的生长期处于夏季。
2.水稻对光照需求较高,养殖水稻时,如果光照时间过短,就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从而使得水稻产量变低,
3. 水稻需要在插秧后往水田里注入清水,使水位保持在2-3厘米,而且在水稻生长期,要将水位调节至8厘米左右。
西北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畜牧业和乳畜业
大豆和玉米
大豆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是种子土壤肥沃,在10-12℃开始发芽, 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
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甘蔗是喜光作物,生长过程和中需要长时间的光照,种植时选择采光好的地方作为种植地点,
甘蔗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低或者太高都无法正常的生长,
甘蔗种植时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充足且排水好的土壤,
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高温湿润,年降水量的要大于800毫米
甜菜是喜温作物,它耐寒性强,冬季能够耐寒,若是种植在含有深厚有机质的柔软土壤中,施用化肥和粪肥生长良好。
甜菜在深软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它能耐盐碱含量高的土壤
甘蔗和甜菜
06
知识点总结
自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光照:
降水:
土壤
地形 平原:
山地:
水源
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不同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并且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等。
不同地区光照不同,不同农作物对光照要求也不同
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年降水量<400mm地区往往只能发展畜牧业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农作物,如酸性红壤宜种植茶树等;肥沃的土壤单产高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发展耕作业;
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农作物随海拔不同而不同
特别是干旱地区,农业发达地区一般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新疆的绿洲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交通 运输
政策
劳动力
科技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其产品需及时运往销售市场。尤其是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业类型,更需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起着鼓励、限制、调整、决策的作用。如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都对农业类型有影响。如东亚劳动力丰富,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鲜、冷藏技术的推广可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通过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科学技术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技术装备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生产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因单产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采用不同种植方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空气等资源,并且可以做到养分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耕作制度 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以提高生产率。
07
课后练习
读下图中四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 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 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 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 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2.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B.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C. 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 D. 国家政策措施的影响
【答案】1 A 12. B
【解析】
【1题详解】
①玻璃温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是温度;②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是地形;③新疆坎儿井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是水源;④华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之一是井排井灌, 井排井灌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是土壤。故本题选A。
【2题详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要做到因地制宜。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2021·天津高考模拟)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 1~2 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1. B 2.D解析:第 1 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故选 B。第2 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故选 D。
(2021·海南高三模拟)一根地瓜藤连起致富路。2017 年 12 月 29 日,原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澄迈桥头地瓜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也是海南唯一入选地区。生长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这一特殊环境(被喻为海南的“富硒之乡”)里的桥头地瓜,粉糯香甜,口感好,营养丰富,功效独特,是新型养生特色农业的著名品牌。农户种植桥头地瓜每亩仅需投入 1 500 元至 2 000元成本,获得的效益却逾万元。桥头地瓜现在已经销往全国,走向世界。读图,回答 1~3 题。
1.桥头地瓜主要种植于垄(指乡村田间种植作物的土行,中间以土高高垒起来,高于两侧的土地)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2.桥头地瓜一根地瓜藤能连起致富路主要是因为( )A.低投入,高收入 B.粉糯香甜,口感好C.营养丰富,功效独特 D.品质好,价格比较高
3.桥头地瓜品质好,除桥头镇沙土村的沙土富硒之外,还与沙土可以增大什么有关( )A.土壤疏松度 B.昼夜温差C.通气透水性 D.地面反射率
1.C 2.A 3.B解析:第 1题,海南降水丰富,“桥头地瓜”主要种植于垄上,可减少水浸对地瓜的影响,C 正确;垄起伏小,地形的影响小;土壤和热量没有变化。故选 C。
第 2 题,农户种植桥头地瓜每亩仅需投入 1 500 元至 2 000 元成本,获得的效益却逾万元,低投入,高收入,A 正确;粉糯香甜,口感好,营养丰富,功效独特不是致富的主要因素;地瓜价格较低。故选 A。
第 3 题,沙土可以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 正确;土壤疏松度、通气透水性、地面反射率对地瓜品质的影响小。故选 B。
中国某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不同地点建立玉米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该企业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追肥期在宽行进行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40cm;第二年在耕作过的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窄行苗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种子集团在全国设立多个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主要目的是( )A.扩大知名度 B.接近市场 C.保证试验的连续性 D.扩大种植面积2.该种子集团在海南三亚建立育种基地,主要目的是( )A.降低土地成本 B.缩短生长周期 C.提高科技水平 D.减少病虫害
答案:1.C;2.B;3.B解析:1我国地域辽阔,经纬度跨度较大,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因此在全国设立育种科研平台主要是利用全国各地自然条件(气候)的差异,使全年都能够进行试验,保证试验的连续性和育种速度,并不是为了扩大知名度,C项正确,A项错误;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主要是为了培育优质良种,其生产规模一般较小,因此在全国设立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并不是为了接近市场和扩大种植面积,B、D项错误。2.根据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三亚位于海南省南部,纬度较低(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作物的生长周期较短,因此在三亚设立育种基地的主要目的是缩短生长周期,B项正确;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地价较低,海南省以山地为主,平地面积较少,因此在三亚设立育种基地不能达到降低土地成本的目的,A项错误;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三亚的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并不会提高育种的技术,C项错误;根据所学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知识可知,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病虫害较多,D项错误。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分布C.降水D.地形
2.图中丙所在省区的农业生产潜力较高,但人均粮食较低,每年需从省外调入大量粮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水热组合不好,粮食产量低
B.降水丰富,日照不足
C.多山地丘陵,人均耕地不足
D.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粮食单产低
答案:1.D; 2.C解析:1.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热量丰富。2.丙所在省区是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宜发展大规模的商品农业,人均耕地不足,虽农业生产潜力较高,但每年需从外省调入大量粮食。
广西素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适宜蔬菜种植。随着“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的正式运营,广西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南菜北运”的三个省级行政区蔬菜种植面积(1亩≈666.7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被誉为“天然绿色大棚”主要得益于( )A.独特的气候 B.肥沃的土壤
C.优质的水源 D.廉价的劳动力2.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大,主要是因为( )①果蔬绿色专列的开通②北方消费市场广阔③农业技术先进④夏菜病虫害较多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2.B解析:1.广西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适宜蔬菜的种植,尤其是冬春蔬菜的种植,因而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A对。2.冬季,北方地区天气寒冷,不适宜蔬菜种植,蔬菜缺口较大,消费市场广阔,②对;北方地区与广西距离遥远,果蔬绿色专列的开通,加强了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促进了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①对;广西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农业技术并不算先进,③错;夏季,我国适合蔬菜种植的区域面积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广西种植蔬菜的气候优势不明显,④错。
NDVI又称归一化植被指数(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值之差比上两者之和)。在遍感影像中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等,—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雨养耕地和三种农作物灌溉耕地NDVI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题。
1.判断图示地区( )
A.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
B.4、5月是主要播种季节
C.甲农作物可能是菠萝
D.冬季耕地中无任何植被
2.与实际植被覆盖度相比,雨养耕地曲线精度较低,主要是因为( )
A.作物种类较复杂
B.作物NDVI值比较低
C.作物种植比重低
D.作物生长季节变化小
答案:1.B;2.A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NDVI值升高,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植被从4、5月份开如增加,7、8月份开始下降,说明作物一年一熟,A错误。4、5月是主要播种季节,B正确。菠萝主要生长于热带,C错误。图示中无冬季的NDVI信息,因此不能确定冬季耕地中有无植被,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由于雨养耕地作物种类较多,导致雨养耕地曲线精度较低,A正确。作物NDVI值有时比雨养耕地低,有时比雨养耕地高,B错误。材料中无作物种植比重的信息,C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作物生长季节变化较大,D错误。故选A。
我国某农耕区在夏玉米成熟后,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至5cm左右的小段,之后按照当地种植习惯进行半个月休耕,冬小麦播种前再进行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冬小麦成熟后,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将冬小麦秸秆粉碎后覆盖地表还田,不经翻耕,直接开垄播种夏玉米。图1示意该农耕区某年10月至次年10月气候资料,图2示意农作物生长期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
(1)依据该农耕区的气候资料说明农民需防范的气候灾害。
(2)指出农作物生长期耕地植被覆盖度6月出现低谷的原因。
(3)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秸秆还田方式不同,分别说明两种方式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答案:(1)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影响冬小麦返青;6月(夏初)降水少,夏玉米插种期易出现旱情;夏秋(7-9月)降水集中,易出现涝灾,影响夏玉米产量。(2)6月初冬小麦收割;而此时夏玉米才插种,玉米植株较小,所以覆盖度低。(3)冬小麦插种前秸秆翻埋还田,可增加土壤透气性;秸秆降解后可增加土壤肥力;冬小麦收获后粉碎覆盖地表,可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减弱土壤水外蒸发);抑制地表杂草的生长。解析:(1)依据该农耕区的降雨量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易出现春旱、夏涝,6月是收割小麦和播种玉米的时间,此时降雨较少,也易出现旱情。(2)从6月植被覆盖度的特点可以推测6月是收割小麦和播种玉米的时间。(3)秸秆粉碎翻耕还田会增加土壤的肥力、透气性和透水性;小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还会减少地表获得的光照,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
本讲结束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