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词语(成语)方法及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词语(成语)方法及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07: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词语(成语)方法及训练
一、成语的辨析方法
(一)成语的辨析方法
1.看词义,忌望文生义
例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成语运用人。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看色彩,忌贬褒颠倒
例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崇高理想不恰当。)
3.看谦敬,忌词语错位
例如: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这里明显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4.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例如:舞台上这位亭亭玉立的小伙子是少数民族的歌手。(“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用在小伙子身上属于张冠李戴。)
5.看表达,忌重复赞余
例如: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起来”重复。)
6.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例如: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与“蓬勃发展”矛盾。)
7,看意思,忌正反不分
例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8.看程度,忌轻重失度
例如: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形容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语境中只是李老汉的房子被冲垮了,用“哀鸿遍野”夸大其词了。)
(二)方法点拨
词语运用这类题综合性较强,尽管这类题较难把握,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我们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一定会在这类题的解答上有所突破。
1.要加强语感训练
如何培养语感 这就要求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文质兼美的语段、文章,在不断的背诵积累中形成好的语感。
2.明确词语的多个义项,学会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一般情况下,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地结合上下文,在正确理解语段、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否则就难以把握。
3.注意把握词语的感彩
中考试题中关于词语运用的选项往往有一项是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因此要注意词性的判断。褒义词是指词义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贬义词是指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等感彩的词语。但要注意的是词语的感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语的感彩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个词带不带感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4关注词语及句式搭配,养成良好的语法习惯
汉语的许多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固定的,在复习中应多留意词语的搭配,一旦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则对词语及句式一定会有清楚的判断。
二、近义词辨析技巧及方法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近义词同义词辨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备考效率。
(一)看与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有些实词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辨析选择时,就要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例①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优秀作品, ________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______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______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 品味 体味 珍爱 b. 品评 体验 珍惜
c. 品评 体验 珍爱 d. 品味 体味 珍惜
此题第三空该选哪一个 “珍爱”与“珍惜”都是动词,“珍爱”有“珍重、爱护”之意:“珍惜”有“珍重、怜惜”之意。句中“自然”做其宾语,显然只能用“爱护”,不可用“怜惜”,因此,与“自然”搭配的词语应为“珍爱”。
(二)从词语轻重程度区分
实词语义有轻重差别,适合不同的语境,如果能准确把握词义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就比较容易选择。
例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______ 的思想锋芒。
该句的选择项为“锋利”与“犀利”,这两个词语都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但“锋利”常用于口语,语义较“犀利”轻:“犀利”用于书面语,语义较“锋利”重。从句子来看是政论体,表达着一种明确的观点,选择“犀利”更能达意。
(三)分别给两个词语中不同字组词
有的选择项中两个词语分别只有一个字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去同存异”,把不同的字分别给以组词加以区分,会比较容易区分开这两个词语。
例: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_______ 能力。
该句的选择项为“鉴赏”与“鉴别”。把两个词语中相同的字“鉴”去掉,分别给“赏”与“别”组词。“赏”可组成“欣赏、观赏”等,“别”可组成“区别、辨别、分别”等,这两个词语的侧重点通过组词就很明显了。而且,“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包含不健康的内容,需要读者或观众加以辨别,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欣赏,因此该句只可选择“鉴别”。
(四)看词语在句中受某种限制
多数虚词在句中或多或少受某种限制,这要结合词语本身和具体语境加以分析辨别,才能准确选择答案。
例:你比他只是 ______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此空选择项为“多少”与“稍微”,“多少”与“稍” 微“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有一些区别。”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能与表示时间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不能与”只“连用,因此此处选择”稍微“。
(五)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
把握整个句子,认真分析其语义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如转折、递进、并列、选择等几种关系,便可快速准确选择。
例① 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______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______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该题选择项为“不仅是/而且是”与“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是 / 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仔细分析该句的前后语意关系,既肯定其“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又肯定其“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此句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该题选择项是“不再是/而是”与“不仅是/而且是”,分析此句语意间的关系,否定的是“清晰的小屋”,肯定的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属于并列关系,很显然此处应选择“不再是/而是”。
(六)采取排除法
上述五法是区分近义词、准确选择的基本方法,如要快速选择正确的答案,切实可行的即是“排除法”,不论区分词语是三组还是四组,我们一般选择两组比较辨析加以排除,也可准确快速选择正确答案。
近义词的辨析是高考词语运用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中考查的重要内容,因为词义相近,差别细微,所以辨析起来就显得困难,近义词的辨析要“存同求异”,两个词的“同”一定多于“异”,所以要在“异”上下功夫,这样就能辨别出它们的细微差别。
三、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太卜郑詹尹的眼里,屈原只不过就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哗众取宠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的本领。
B.《围城》的讽刺幽默中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深厚的学识素养,他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文学典故,总能够信手拈来,巧为己用。
C.4月25日上午,销声匿迹多年的国宝级“微笑天使”长江野生江豚,在宜昌江段葛洲坝下游附近成群出现,这标志着长江生态持续向好。
D.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4年了,但是回想起来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无数震惊的、悲伤的、感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
A.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与语境相符;
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与语意相符;
C.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与语境相符;
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和“出现在眼前”意思重复;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这样的鸿篇巨制,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我们要反复深入地研读。
B.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货币时代的当下,电子货币对传统铸币税的冲击是不可理喻的。
C.气象部门回应说,这几天的晴好天气只是短暂回归周日起将又有两股冷空气接踵而至。
D.这家公司本来已经濒临破产,近来妙手偶得了一笔投资,经营上便有了一些起色。
【答案】C
【解析】A.“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还称不上“鸿篇巨制”;
B.“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能用来形容“冲击”,用错对象;
C.“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正确;
D.“妙手偶得”指指诗文创作过程中,技能高超的作者常因灵感突发而得到意外的成功。句中形容“一笔投资”不恰当;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笑着,走着。
B.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D.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惟妙惟肖。
【答案】C
【解析】A.花容月貌: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本句要表现小姑娘的生命的活力,与语境不相合,使用有误;可用“花枝招展”;
B.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与前面“队伍分散开去”矛盾;与语境不相合,使用有误;
C.形销骨立:意思是形容身体非常消瘦;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与“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不相符;与语境不相合,使用有误;可用“栩栩如生”。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答案】C
【解析】A.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句中用于形容花朵像一个忍不住发笑的笑容,马上就要绽开的情形,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颔首低眉: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句中用于形容人们对自己想象的托尔斯泰显得谦卑恭顺十分敬重,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句中用于形容国家公祭日的长鸣警钟让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并不是形容声音很大,不符合语境,应使用“震耳发聩”,使用错误;
D.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句中用形容父亲对带着女儿女婿吃牡蛎这件事非常认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端午节如期而至,大明湖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泉城人民关注的焦点。
B.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活水引入方塘,语文学习方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C.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都不以为然,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D.走过百亩梨园,被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包围,置身这姹紫嫣红的花海,我不禁心旷神怡。
【答案】B
【解析】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众多,富丽堂皇。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众多,富丽堂皇。此处用来形容“龙舟大赛”,使用不当;
B.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此处形容语文学习的比喻生动形象,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使用恰当;
C.不以为然:指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形容一个人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不符合语境,使用不当,可改为“不以为意”;
D.姹紫嫣红: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与前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表达的意思矛盾,使用不当;
故选B。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懂得感恩,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会让我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生活。
B.新生代作家艾伟推出的新作,以不循常理的构思、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示了小说可以抵达的深度和广度。
C.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D.我十分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又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答案】B
【解析】A.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
B.抑扬顿挫: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之声响高低转折,富有变化又有节奏。不能形容故事情节,不符合语境;
C.不名一文:一文钱都没有,比喻极为贫穷。符合语境;
D.如鲠在喉:好像鱼骨刺在喉咙。比喻不把障碍除去则心不能安。符合语境;
故选B。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之下,秩序井然,这要感谢志愿者们为抗疫所尽的绵薄之力。
B.顾诵芬在航空报国的道路上,一干就是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C.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上,他的一番高谈阔论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与赞许。
D.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个道理不用说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答案】B
【解析】A.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句中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辞敬辞误用,不符合语境;
B.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他人的称誉,不必感到惭愧。句中指顾诵芬担得起国之栋梁的称号,符合语境;
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句中褒贬不当;
D.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词义和“这个道理不用说”语义重复;
故选B。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争夺未来5G市场。
B.在我市各社区医院,每天前来免费核酸检测的群众不绝如缕。
C.中考临近,对于是否加入校足球队,他和父母的意见大相径庭。
D.大家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济南地铁通车后给人们带来的出行方便。
【答案】C
【解析】A.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本句用来形容全力以赴工作不恰当;
B.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本句形容人多不恰当;
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本句形容他和父母的意见大不相同,使用正确;
D.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本句中的“谈论”语义重复,使用不当;
故选C。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段山路十分难走,大家便相互搀扶着前行,不到中午就循序渐进了很多。
B.很多人通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来了解三国历史,并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D.在富人面前唯唯诺诺,在穷人面前趾高气扬,这样的为人作派令人所不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A.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学习和工作,本句中指大家互相搀扶走完了很多山路,与原句语境不符;
B.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本句指人们很有兴趣的谈论《三国演义》,与语境相符;
C.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本句指秋天的时候昆虫们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与语境相符;
D.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本句指有的人在穷人面前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态度傲慢,与语境相符;
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铸魂育人”的特性及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要让优秀传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入课堂,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B.临沂电视台的《校园直通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C.我国第一部表现文化扶贫具有临沂浓郁生活气息的38集电视剧《遍地书香》的播出,必将对沂蒙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源远流长,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D.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雾缭绕,群山若隐若现,如仙女身披薄纱翩翩起舞,惟妙惟肖的风光吸引了众多游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句中指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铸魂育人”的特性及作用不用说就明白,符合语境;
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和后文“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矛盾,不符合语境;
C.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句中指对沂蒙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播起很大作用,不符合语境;
D.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不能用来形容“风光”,不符合语境;
故选A。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B.在考试前,老师让我们认真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做一个坦荡如砥的人。
C.好的书籍能够引导人不断完善自己,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浸润心灵。
D.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有的同学却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不以为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运用。
A.彰显:鲜明地显示。使用正确;
B.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在此形容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不符语境,使用有误;
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潜移默化”与“在不知不觉中”语义重复,使用有误;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在此形容有的同学不重视视力保护,使用有误;应使用“不以为意”;
故选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发窥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照不宣的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房间,他果然在里面,
B.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掩。
C.不过最后等鸟儿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依依不合。
D.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得不败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答案】A
【解析】考查成语运用。
A.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不能形容自己预告就知道了对方在哪里,用错对象;
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正确;
C.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正确;
D.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正确;
故选A。
1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奇峰耸立,层峦叠嶂,深涧遍布。现风景名胜区包括水帘洞、望海楼等六大景区,蒙山叠翠、蒙山云海等八大自然景观。已开发水帘洞、百丈崖等180余个景点。其中水帘洞瀑布为江北极为罕见的三叠式瀑布,上下落差高达60米,飞泄时如银河倒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春季的云蒙景区,花香鸟语,艳丽典雅,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呼后拥来这儿旅游。
A.层峦叠嶂 B.气势磅礴 C.花香鸟语 D.前呼后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层峦叠嶂:意思是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句中用于形容云蒙景区山的险峻,恰当;
B.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句中用于形容瀑布有气势,恰当;
C.花香鸟语: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句中用于形容云蒙山区春天的景象,恰当;
D.前呼后拥:指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形容出行时随从的人很多,气派很大。句中用于形容大批游客的到来,适用对象不对,使用错误;
故选D。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夏时节,中海公园的花竞相开放,灿若金霞,真是美轮美奂。
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在潜滋暗长中,有效地约束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央视春晚把传统高雅的艺术节目与时尚、搞笑等元素绘声绘色地融合在了一起。
D.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殚精竭虑,勇攀高峰,逐渐将梦想化作现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形容“中海公园的花”不恰当;
B.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多用于不好的方面。用来形容“家风”不恰当;
C.绘声绘色:指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使用对象错误;
D.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D。
1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肖扬爱干净是出了名的,他书桌上的各种物件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
B.影片里的炮火声如雷贯耳,我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
C.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资源的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D.青少年“拿手机,戴耳麦”的现象已蔚然成风,专家呼吁让纸质阅读回归生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句中用于形容书桌上的物件摆放得有条理,用在此处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应该用“并井有条”;
B.如雷贯耳:指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句中用于形容影片里的炮火声很响,用在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
C.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句中用于形容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使用恰当;
D.蔚然成风:形容名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句中用于形容青少年“拿手机,戴耳麦”的现象到处都是,用在此处褒贬误用,使用不恰当。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