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熟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送东阳马生序》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预习导学部分:在预习时间内,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并确定展示人;
2.交流展示部分:由各组负责展示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
3.合作探究部分:先独立思考,再由学习组长主持全组讨论;
4.达标测评部分: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5.课前预习时间30分钟。
【预习自学】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_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深受______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手”。本文选自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体裁)。
2.序,______的意思,一种文学体裁。序,分为___和___,___序相当于前言或后记,一般是介绍作者的生平,或成熟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___序,始于唐朝,属于临别赠言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3.给加点字注音
嗜学( ) 弗之怠( )逾约( ) 既加冠( )
叱咄( ) 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 ) 皲裂( )
媵人( ) 烨然( ) 缊袍( )
4.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章
【预习自测】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_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深受______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手”。
2.序,______的意思,一种文学体裁。序,分为___和___。
3.解释下列加粗黑体字词
无从致书以观(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尝趋百里外 ( ) 未尝稍降辞色( )
右备容臭( ) 非天质之卑( )
俟其欣悦( ) 生以乡人之子谒余(
4.解释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 走:古义: 今义:
尝趋百里 趋: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今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 今义:
5.词类活用:(自己总结)
6.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日再食 食:
7.翻译下列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找出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
【我的疑问和收获】
我的疑问:我的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探究案(第一课时)
环节设置 导学步骤
预习反馈重申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熟读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听范读,修改预习所划出的错误节奏,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展示结果后,全体学生齐读。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 每组派代表展示结果,其他小组倾听后点评、质疑、修改、完善、得出最终结果。
自主学习 探究二结合课文和预习案总结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
合作探究 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探究三仔细研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 每组派代表展示结果,其他小组倾听后点评、质疑、修改、完善、得出最终结果。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2、作者写出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目的是什么 3、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1、解释句中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日再食 食: 2、一词多义①和:②冠:③请:④再:⑤患:⑥以: ⑦之3、古今异义: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 今义:②走送之 走:古义: 今义: ③尝趋百里 趋:古义: 今义: ④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 今义: ⑤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今义: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 ) 手自笔录。 (笔 手 )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 朱缨 ) 5、重点句子翻译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完成课后训练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探究案(第二课时)
环节设置 导学步骤
预习反馈重申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熟读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2、“勤”是作者成功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倾听后点评、质疑、修改、完善、得出最终结果。
自主学习 探究二:重点研读,探究课文思想内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他求学时的艰难的?②根据第二段内容,请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③文中写了教师的态度和同舍生的生活,各有什么作用?④作者的勤奋又体现在哪里?⑤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⑥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⑦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合作探究 探究三:重点研读,探究课文思想内涵。1、分析对比手法: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2、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3、用自已积累的一句警句来形容宋濂的求学。4、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5、谈谈你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收获。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倾听后点评、质疑、修改、完善、得出最终结果。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2、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画荻教子: 韦编三绝: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训练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训练案
【基础知识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逾约 ( ) 叱咄 ( )( ) 俟其欣悦 ( ) 皆被绮绣( )( ) 容臭( ) 缊袍( )
shì学( ) 弗之dài( ) 负qiè 曳xǐ( ) ( ) jūn裂( ) yìng人( ) 以qīn拥覆( ) yè然( )
二、解释加点词语: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尝趋百里外:
或遇其叱咄: 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
腰白玉之环: 以中有足乐者:
三、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余:古义 今义 ;
假:古义 今义
走:古义 今义
游:古义 今义
臭:古义 今义
博士:古义 今义
汤:古义 今义
四、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六、自由反复读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 的原因是:
(5)、写借书的句子:
(6)、写抄书的句子:
(7)、写还书的句子: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
【能力题目训练】
七、从下列语句可以看出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八、用原文(或自己的语言)填空:
(1)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
(2)表明作者成年后求师心切,不顾路途遥远,热心求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体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已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决?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7)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乐中求学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九、古人读书像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______” (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
十、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有关“勤学”的句子。
十一、问题探究
1、《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2、这篇文章是作者送给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作者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目的是鼓励具备优越学习条件的年轻人勤奋学习。请你以马君则的口吻写一篇回信,表明你读过本文后的态度。你能建议他写些什么内容呢?
【拓展题目训练】
十二、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腰白玉之环( ) ②同舍生皆被绮(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感泣辞母(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个)。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3.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下联:
共同特点:
4.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甲】
【乙】
5.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答:
6. 按下面要求进行仿句
(1)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使其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 , ; ,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义连贯,句式统一。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让我经受磨练;给我一次失败,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