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征人思乡(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征人思乡(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08:1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征人思乡”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戍楼:军营的城楼。②《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营造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凄寒的气氛。
D.高诗前两句虚写,后两句实写,虚实相生,构成远的境界:李诗前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情,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2.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但相比而言,高诗抒情曲而妙,李诗抒情直而白。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归
鲍溶①
塞草黄来见雁稀,陇云白后少人归。
新丝强入未衰鬓,别泪应沾独宿衣。
几夕精诚拜初月,每秋河汉对空机。
更看出猎相思苦,不射秋田朝雉飞②。
注:①鲍溶,中唐诗人。②晋代崔豹《古今注》:“《雉朝飞》者,犊木子所作也,齐处士,泯宣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雉朝飞》之操,以自伤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见雁稀”,既指边塞秋雁南飞,也暗示征夫长期守边、思家念亲的境况。
B.第三句写出征人思乡念家、愁添白发的情状。“强入”二字,极为形象,富有表现力。
C.第三联“空”与“精诚”相对照,表达了征人愿望落空的无奈,“空”字意蕴丰厚。
D.诗歌最后化用典故,猎人不射雌雄相逐的雉鸟的做法,更加触动相思之人内心的愁苦。
4.评论者认为,本诗具有中唐边塞诗“苍凉沉郁”的基调。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作者简介: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了秋季,在远离家乡的并州,看到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不由的思念起故乡。
B.颔联中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城之中,吹角声起,骑兵几人,射雕而还,孤独的处境与英雄的豪情一并呈现,对比之中,更是凸显英雄气概。
C.颈联从近处写起,军营的帐幕,远处的流水,更遥远的山峦,以及那些从山峦山正在归家的牛羊。从而含蓄地表达出征人的思想之情。
D.这首诗歌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借边塞之境,写战争,写思乡,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边塞诗歌。
E.尾联写到“征人正垂泪”,使征人“垂泪”的原因: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烽火起云间”: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对诗人的同情。
6.诗中出现的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箱”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D.末句“多少征人”,即许多离乡远征、抗敌卫国的将士,他们立身边塞,目视明月,泛起思乡之情。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王世贞此次出行,与防务有关,诗中“征人”句即点送行之意。
B.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C.后两句承接前面,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壮中有缠绵。
D.本诗苍劲雄阔,意境深幽,颇有唐代边塞诗风格。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其三)
沈 彬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①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②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注]①贰师:指李广利。大宛有善马,匿贰师城,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攻大宛,损折士兵甚多。②魂飞:指李广最终引刀(剑)自杀。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冷月、过雁、寒笛等具有典型边塞风格的意象烘托老将征途中被牵动的思乡之情。
B.颔联以两位李将军征讨胡人的典故,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
C.颈联描写戍角悲鸣、黄沙漫天、阴云密布、严霜满结等景象,渲染出沙场的悲凉气氛。
D.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怀古,颈联写景,尾联议论,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意境苍凉。
10.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佳节重阳,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煦欢乐之景。
B.颔联描绘了重阳节边地的严酷环境,“霜威”指天寒霜重;战争不断,疆场杀气腾腾。
C.颈联也是场面描写,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坠落。一“惊”一“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使画面充满了动态感。
D.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黄花酒、横笛、征雁、塞云等都寄寓了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
E.节日的边庭,欣喜于没有战事,边境安宁,尾联直接抒情,展现了将士们酵舞军中,豪迈粗扩的性格。
12.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D “高诗前两句虚写,后两句实写”错误,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可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2.①高诗巧借曲名传情(或借景传情等)。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三、四句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落,进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②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
3.C“表达了征人愿望落空的无奈”错误。颈联应该是表现思妇拜祷初月,希望月圆人圆,可自己连织女都不如,只能空叹。
4.①边塞环境的“苍凉”:塞草枯黄,大雁南飞,行人稀少,场景荒芜悲凉。 ②征夫心情的抑郁苦闷:独守边塞,触景生情,思乡难归。 ③想像中妻子的空叹无奈:盼月圆人圆,但愿望总是落空。
5.BE
B项,“孤独的处境与英雄的豪情一并呈现,对比之中,更是凸显英雄气概”错误,颔联的意思是“被敌人包围的孤城才刚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 描写了傍晚时间的景象,“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孤独的处境和英雄气概”并没有表现出来,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E项,“表达了对诗人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士的同情。
6.孤城、吹角、骑兵、大雕、帐幕、牛羊、烽火。营造了悲凉的气氛;这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戍边将士的乡愁,表现了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宣泄了对黩武开边的不满。
7.B“运用拟人”错误,“胡烽不断接长安”应是运用借代,“胡烽不断”借指异族频频入侵,“长安”代指明朝都城北京。
8.C“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应为“节奏由急促变舒缓”。
9.B “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错。李广利正因为有千夫不抵的壮勇才埋骨异域、死而有憾,李广正因为剑艺高强而丧生剑下,意思说两人的天赋的壮勇命定他们要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诗人用典,意在揭露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之弊害。
10.①该联意为:有谁知道汉武(实为当朝统治者)轻视国人生命而轻开边衅,而致天山草木荒凉的结局呢?②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好大喜功之行的批判,对将士连年边塞征戍而致老难归乡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对频繁征战致使边民流离失所、不得安居的痛苦遭遇的怜悯。
11.BC
B项,颔联不是边地严酷环境的描写,重在烘托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C项,“比拟”错。
12.(1)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的纵情醉舞、感荷“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而登高饮酒、 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