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愤世嫉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愤世嫉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08: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愤世嫉俗”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苏轼
蜗角①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②。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③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①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②着甚干忙:白忙什么。③苔茵:如褥的草地。茵,垫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议论发端,却以蔑视的眼光看待世俗热衷的名利,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
B.此词以叙事为主,夹以议论和抒情,词人于醉中发泄,于景中释怀。由讽世到愤世,从自叹到自适,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C.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风雨”自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所“妨”者是人生乐事。
D.此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肆意不羁,用语率真自然。“算来着甚干忙”“尽放我、些子疏狂”带有口语化的痕迹,看似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2.学者吴慧娟认为此词“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嫉俗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辛弃疾
序:用些语再题瓢泉①,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②,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③。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注】①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闲居于此,这首词大致写于此时。②宋玉《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甘人,食人以为甘美。③团龙、片凤,茶名。云膏,雨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兮……秋毫些”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了瓢泉,表现了瓢泉清澈明净的特点。
B.词人劝说瓢泉不要离开,不要与虎豹猿猱为伍,免得被其他山泉玷污,被虎豹猿猱所伤。
C.“君无去此……狂涛些”描述了泉水所处的三种状态,想象合理,和词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相符。
D.这首词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使全词的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之美。
4.作者在词的下阕由“无聊”写到“三乐”,是哪三种乐?有人说“三乐”是词人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你对此有何理解?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中由“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显示出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
B.“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南宋统治集团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一味地苟且偷安,轻重倒置
C.这首词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激越中显沉稳,豪放中见沉郁,溢满全词的是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
D.这首词以“恨”字为主题,语言犀利,沉雄激昂,发泄了词人对当权者的愤恨;词人刚毅不屈的品德与愤世嫉俗的壮语贯通全篇。
6.用典是辛弃疾诗词的一大特色,本词多处运用典故,请任选两例分析其用典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今夕酒”与“去时书”对举,通过特定形象委婉抒情,悲喜交加之情溢于言表。
B.“人间底事无”以反问强调人世间充满不公平,直指时弊,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情怀。
C.尾联以赌博为喻,回答弟弟的问话,表现诗人虽科场失利,但依然豪迈洒脱,自信豁达。
D.整首诗用家常之语,与弟弟倾心交谈。前四句叙说归家后心情,后四句抒发人生感慨。
8.我校语文研讨小组在分享会上评价此诗“如老人语”,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注]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后,屡遭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这两首诗写于他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期间。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六说城西门外江中的滟滪堆。一年又一年,江水掀起的波浪没能将它摧毁。
B.“瞿塘嘈嘈十二滩”中,“嘈嘈”写流水下滩发出的声音,“十二滩”犹言险滩之多。
C.人间世道即使是“等闲平地”也会横生波澜,令人防不胜防,人心不像瞿塘峡水那样凶险。
D.“人心不如石”“人心不如水”可知诗人深感世路维艰,内心苦痛,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
10.《竹枝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结合选诗简要说明。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咏 钱
【唐】罗隐
志士不敢道,储之成祸胎。
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①。
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
朱门虎狼性,一半逐君回。
咏 钱
【唐】徐寅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②难免饿,须知夷甫③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注】①梯媒:媒介。②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③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清高,“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诗第一联,深刻分析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
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C.罗诗对小人的钻营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同情。
D.两首诗都较强烈地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且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有相同之处。
1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叹世(节选)
陈草庵①
(一)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今朝世态非昨日。贤,也任你愚,也任你。
(二)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③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④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等。②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 ③那个:即“哪个”。④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3.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B.“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
C.“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
D.“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醉”“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
E.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
14.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
B “此词以叙事为主,夹以议论和抒情”错误。从词中来看,应该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
2.(1)①上片运用《庄子》典故,对热衷名利的行为作出嘲讽,揭示追名逐利的虚幻。
②“且趁闲身未老”至“三万六千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抒发出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可看出愤世嫉俗的词人形象。
③“忧愁风雨,一半相妨”是自己宦海浮沉,辗转流迁的人生自叙,“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
(2)下片“幸”字笔锋一转,即景抒怀。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和高张的云幕,清朗阔大的美景使词人忘怀世俗烦恼,与造化同乐。“江南好”一句中作者的情绪变得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
3.B“不要与虎豹猿猱为伍,免得被其他山泉玷污,被虎豹猿猱所伤”错。“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意为与其给吃人的虎豹用你解渴,倒不如留给只吃野果的猿猴为好。虎豹伤人,但猿猱于人无害。
4.①“冬槽春盈,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写饮酒之乐。“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写品茶之乐。“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化用典故写安贫之乐。②“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路险兮,山高些”隐喻了词人处于污浊险恶的官场环境,加上词人被解职归家的境况,可见词人写“乐”更是为了表达他不被世用的愤懑。
5.C“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错,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
6.(1)“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2)“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7.C“表现了诗人虽科场失利,但依然豪迈洒脱,自信豁达”错误。此诗为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后返回家中所作,诗人以赌博设喻,表面上对胜负并不看重、听之任之,实则暗讽科举选拔充满偶然性与不公平,以故作通达之语体现了忧伤愤激之情。
8.①作者虽然年轻,但历经波折后病体衰微,让他发出了如同老年人一般的感慨哀叹;②作者正值年轻可为之时,却彻底断绝仕途,人生失去希望,所以发出如同老年人的感慨;③作者虽然年轻,却身不由己,命运被人摆布,有了如老人一般看透人世的沧桑心境。
9.C “人心不像瞿塘峡水那样凶险”错误,“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意为人心比不上流水,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
10.①全诗语言直白清新,富于生活气息。“年年波浪不能摧”“人言道路古来难”语意直白,富于生活气息。②善于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以滟滪堆之石与人心对比,化无形为有形。人的心竟不如这石头,“滟滪堆”坚不可摧,而人心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摇摆不定;以人心与瞿塘水的凶险对比,瞿塘水再险也比不上人心之险。
11.C“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同情”错误,邓通是诗人批判的对象,徐诗对邓通的命运没有同情之意,二是批评与讽刺。
12.相同之处:题材上两诗都是咏物诗,两首诗都用托物言志,通过“钱”这一形象,揭露了小人和朱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手法上两诗都用了对比,罗诗以志士和小人进行对比,徐诗以邓通和夷甫进行对比;主题上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怒之情,用讽喻手法对这种社会现象充满了讽刺和批判。
不同之处:徐诗用了典故,罗诗没有用典故。
13.BE
B项,“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赏析错误,“当时意”,指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是指与作者同时代的人;E项,“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赏析错误,第一曲结尾没有用夸张的手法。
14.①作者首先通过典故,讽刺当时人们不理解陶、陈——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②再用“今朝”与“昨日”对比,明确今更非昔比;③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批判现实贤愚不分,正邪颠倒,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