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参考答案与解析
2024届学测合格考全真模拟卷(一)
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的刻有文字的殷商龟甲属于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B项正确:龟甲
不属于文献典籍、口述记录及图文档案,排除A,C,D三项。
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城的变革是百家争鸣,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
思想变化无关,排除。
3.A【解析】根据材料“夫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可知,庄子意在说明“道”是世界万物
的本原,故选A项:B、C、D三项均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4,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在确定皇帝称号的同时,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名位制度,以维护皇帝的独
尊地位,故选A项:这些称呼和规范是皇帝和皇室成员专用的,并不是为了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故排除
B项;皇位的继承与这些规定无关,故排除C项:制定这些规定是为了突出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而不是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故排除D项。
5.C【解析】根据“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
创空前之世局”可得出陈寅恪强调吸收塞外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汉族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他认为民
族交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C项正确。
6.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代后期的藩镇掌握官员任免、地方财政以及军事权,这显然已经形成
了割据局面,对中央集权形成挑战,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落镇只能任命自己势力范围之内
的官员,吏部依然有选拔任命官员的权力,排除B项:D项错在“完全”,排除。
7.D【解析】东汉末年道教主张要谨守伦常,强调忠孝观念,这说明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伦理思
想,故选D项:题干体现了儒家思想对道教思想的影响,但是没有对佛教的影响,故排除A项:题干说的
是道教自身的思想更新,而不是儒学,故排除B项: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没有成为官方思想,故排
除C项。
8.C【解析】根据“知某州事”“即以其他身份(通常是中央官)管理某州事”可得出,宋代这样设置是为了
削弱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
9.B【解析】“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以法治国”是韩非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顾的主
要思想是“天理”,故选B项。
10.C【解析】元朝时期,吐蕃地区(西藏)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项。
1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夏文字和契丹文字都是模仿汉字创造出来的,体现了汉族与西夏,契丹的
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A顶正确。
12.D【解析】根据“派人传檄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并在东北建立军事同盟,以包抄鞑靼各部”可得出,
明代对东北地区既有设置机构招抚,又有军事上的打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招抚与军事打击,并
未建立督抚直属中央,排除A项:材料与册封领袖管理无关,排除B项:与女真联姻仅是一方面措施,排
除C项。
13.C【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明清时期”,利玛窦符合题意,故选C项。
14.B【解析】1858年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驻京,枚选B项:《南京条约》没有允许外国公使驻京的
条款,排除A项:《马关条约》签订时,外国公使已经取得驻京权,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时,外国公
使已经取得驻京权,排除D项。
15.D【解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台湾人民掀起
反割台斗争,故B项错误:左宗棠于1875年至1878年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拍势力,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和领土完整,故C项错误:由材料“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知,义和团运动不
屈不挠的斗争给各国列强以沉重的打击,使得西方列强不得不转变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故D项正确。
参考答案第1页2024届学测合格考全真模拟卷(一)
历
史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作为研究殷商历史的史料,右图文物属于
(
A.文献典籍
B.历史遗物
C.口述记录
D.图文档案
密
2.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
时表现为
(
如
A.制度创新
B.技术进步
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
C.社会转型
D.百家争鸣
3.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
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意在说明
()
A.“道”是万物本原B.“道”没有形状
C.应当“无为而治”
D.“道”十分神秘
4.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皇帝母曰皇
太后,嫡妻曰皇后。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
封
A.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B.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C.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5.史学家陈寅格认为:“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他认为民族交融
()
A.强化华夷之别
B.转移经济中心
C.促进社会进步
D.加大文化差异
6.唐代后期,各地藩镇奏请自行任命县令等地方官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自行任免官员,贡
赋不入于朝廷,拥重兵以自立。这说明当时
(
A.科举制度流于形式
B.吏部丧失了官员选拔权
C.中央集权遭受挑战
D.地方行政机制完全异化
7.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
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线
A.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B.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
C.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
D.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
8.宋朝地方政府比较固定的设置是州县两级。州长的头衔不是刺史,而是知州,是“知某州
事”的省称,即以其他身份(通常是中央官)管理某州事。这样设置的根本意图是()
A.扩大地方权力
B.强化官员监督
C.加强中央集权
D.控制地方财政
9.“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
有可能是
A.“为政以德”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以法治国”
D.“民贵君轻”
10.下列哪个区域在元代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蒙古
B.新疆
C.西藏
D.海南岛
1-1(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