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的反侵略斗争,所以B项正确。
36.B【解析】1908年7月,印度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其直接要求是释放提拉克,因此B项正确。
37.C【解析】到21世纪初,非洲发展仍不平衡,近一半人口生活于贫困线以下,这是非洲面临的最突出
的问题,故选C项。
38.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南非共同市场以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一体
化经济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反映了经济民族化发展的特点,故D项正确。
39.C【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西欧国家政府支出逐渐增加,体现了西欧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
项正确。
40.C【解析】材料“1990年”“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反映的是柏林墙的拆除,两德统一,故选C项,
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德统一,不是匈牙利改革,排除A项: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联解体,排除
D项
41.(1)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2)特点:发展速度快;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3)成因: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42.(1)材料一:和平与安全问题。材料二:发展不平衡问题。
(2)材料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超级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插手地区事务或他国
内政,以争夺和控制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局部地区本身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材料二:不公正的国际经
济旧秩序,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贫穷与落后。
(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为
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力。
2024届学测侧合格考全真模拟卷(五)
1.A【解析】从题干信息“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可判断A项正确。
2.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
思想,C项正确。
3.C【解析】材料中的“与民争利”指汉武帝推行的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时,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人,打
击工商业者,规定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C项正确:打击豪强没有与民争利,
排除A项:改革币制,统一铸五铢钱,有利于经济发展,没有与民争利,排除B项:重农抑商没有与民争
利,排除D项。
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佛教可以麻醉人们的思想,让他们逃避战乱的痛苦,结合史实可知这一时期战
乱频繁,通过分析可知这一朝代为魏晋南北朝,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排除A项;隋
唐时期战争并不多,排除C项:康雍乾时期国内战争不多,排除D项。
5.B【解析】根据材料“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荷”“表达书者‘心正则笔正’的书法意
念,体现郁郁盛唐气象”可知是楷书的特点,B项正确;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排除A项;行
书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放纵,排除C项;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排除D项。
6.C【解析】由材料可知,孝文帝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这有助于促进鲜卑族的汉化,是鲜卑族华夏认同的
表现,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孝文帝改汉姓是鲜卑
族汉化的表现,没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排除B项;孝文帝的举措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助于缓和民族矛
盾,排除D顶。
7.B【解析】据题干信息“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
人民学习汉族文化:“洛阳家家学胡乐”体现了汉族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所以王建的《凉州行体现了民族
间互鉴互学的社会气象,B项正确。
8.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
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
事,执宰相之职,彼此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A项正确。
参考答案第11页2024届学测合格考全真模拟卷(五)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
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密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
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如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颇高的一则古语。
此古语源于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阴阳家
3.汉昭帝时期,部分官员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批评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与民争利”,违背了古
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他们批评的政策应是
(
A.打击豪强
B.改革币制
C.盐铁官营
D.重农抑商
4.佛教一方面使人们麻醉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借其逃避
封
现实中无穷战乱带来的苦难。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时期
D.康雍乾时期
5.《多宝塔碑》是练习书法的人门级字帖,它“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荷”,
表达书者“心正则笔正”的书法意念,体现郁郁盛唐气象。下面符合这一特点的字体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小篆
6.孝文帝下诏,以为“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
的措施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
D.加剧了民族矛盾
线7.唐代诗人王建的《凉州行》中云:“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
角,洛阳家家学胡乐。”材料反映的是
A.蕃人全面汉化
B.民族互鉴互学
C.胡乐流行各地
D.凉州文化发达
8.史学界认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以下史实能说
明上述观点的是
A,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品位较低官员担任宰相
D.社会中下层参与政权
9.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与这一“恶瘤”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
D.黄袍加身
10.《水浒传》中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起义军,结果大败,只身逃回
汴京,宋朝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5-1(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