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级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3.01
1.D [解析]A项,偷换概念,破坏乃至瓦解既有共同体的是“私人化浪潮”。B项,
“截然相反”不当;C项,忽略“从共同体连接纽带的价值序列来审视”的前提条件,且
扩大范围。
2.D [解析]D项,强加目的。
3.A [解析]A项强调精神(文化)共同体的突出地位,符合材料一观点。B项强调
行使个人责任。C项对地缘和血缘进行阐释,与材料一观点无关。D项阐述中华民族的统
一体中存在的多层次的多元格局。
4.①承接上文对马克思哲学的共同体精神和人类历史对共同体的价值求索的相关论
述,阐释共同体的概念。②提出构建共同体“血缘-地缘-文缘”依次递进的模式,为
下文论述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评分标准】4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大同”的社会理想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共在生存智
慧。②在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体现出个体的精神丰盈、价
值富足。③通过树立天下大同的理想,塑造全体成员的文化生命,体现出文化认同是聚
合中华民族的核心纽带。
【评分标准】4分。每点 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6.B [解析]“嘿嘿”在文中反复出现主要是表现周讲师的乐观、憨厚、爽朗等性
格特点。
7.A [解析]“形成鲜明对比”不当。
8.①通过书名巧妙关联,体现周讲师在喧嚣的环境中潜心治学的学者风范。②照应
上文,周讲师擅长鲁迅研究,也肯定了“我”对鲁迅的研究。③凸显主题,表达对周讲
师如鲁迅一般乐观面对艰苦环境、专心学术研究的敬佩和赞扬。
【评分标准】6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9.①运用反差(对比)设置悬念,“我”预想周讲师说话会温言细语,但他一开口
却嗓门特大。②以“我”的心理活动、误会等层层渲染悬念,如“我”内心对周讲师是
否耳背的疑问,周讲师的大嗓门让人误会他当众训斥“我”等。③层层渲染悬念,极大
地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持续激发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6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10.B [解析]原文标点:田将军曰:“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
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11.D [解析]“死不旋踵”是死不退缩的意思。
12.B [解析]“但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认为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错误,“故
将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是说将士都有敢战之心。
13.(1)所以强弱成败的关键,在于使士卒亲附,教导训练好他们罢了。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第1页(共 4 页)
【评分标准】4分。“要”,关键。“附”,使动用法,使……亲附(归附)。“教
习”,教导训练。每点 1分,句意 1分,意思对即可。
(2)田将军第二天直接站在箭矢、飞石交集的阵地上,拿起鼓槌来击鼓,翟人被攻下。
【评分标准】4分。“明日”,第二天。“所”,地方,指阵地、战场。“引”,拿。
“下”,被攻下。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田恒救援郑国。②田恒爱民,得军心。③智伯研判形势,认为很难取胜。
【评分标准】3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春秋》记载了国家的生存和灭亡,可以用来考察后世(的事)。即使有广阔的土
地和众多的百姓,有坚硬锋利的盔甲和兵器,有威武勇猛的战将,但士兵不亲近归附,
就不能够大胜仗取得成功。晋侯在韩原被俘获。楚国成得臣在城濮战败,蔡国不等敌军
进攻就全军溃逃。所以说:“文王不能驱使不愿归附的百姓,先轸不能使没有经过训练
的士兵作战,造父、王良不能让破车劣马快跑并到达远方,羿、逄蒙不能用弯曲的箭和
无力的弓射中远处微小的东西。”所以强弱成败的关键,在于使士卒亲附,教导训练好
他们罢了。田单做了齐国上将军,带领十万军队,将要来攻打翟国,(他)前去会见鲁
仲连。仲连子说:“将军攻打翟国,一定不能攻下。”田将军说:“我凭借五里的小城,
十里的外城,恢复了齐国的都城,为什么不能攻下翟国?”(说完)上车离开不再与鲁
仲连说话,决意攻打翟国。三个月却不能攻下。齐国小儿的童谣唱到:“大官帽如簸箕,
长剑撑着下巴;久攻翟国不下,在梧丘筑营盘。”在这时田将军感到惊恐害怕,去拜见
鲁仲连说:“先生为什么知道我不能攻下翟国呢?”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城的时候,
坐下就编织土筐,站立时就拿着木锹,作为士兵的榜样,说‘国家亡了,魂魄丧失了,
归向何处呢!’所以将领有必死的信念,士兵没有生还的念头。现在将军在东边有掖邑
的封地,西边有淄水一带的财宝,束着黄金腰带,在淄、渑两河之间驰骋,因此贪恋生
存并且厌恶死亡。”田将军第二天直接站在箭矢、飞石交集的阵地上,拿起鼓槌来击鼓,
翟人被攻下。所以做主将的,是士兵的主心;做士兵的,是主将的肢体。心中犹豫不决
肢体就不能发挥作用,说的就是田将军吧!晋国的智伯攻打郑国,齐国的田恒去援救郑
国。(兵车上)有高盖时,(田恒)一定亲自站在那里;兵车和步卒有不能前进的,一
定下命令帮助他们。营垒修成后才敢休息,水井挖成、炊灶砌好后才敢去吃饭。智伯说:
“我听说田恒新近能够主持国政就爱护他的百姓,在国内同百姓分享他的财物,对外作
战与士兵一起勤劳,像这样治理军队,他会获得众人的心,不可以(同他)对抗。”就
撤离了郑国。《太公兵法》上说:“(将领)要表现出慈爱的心肠,建立威武的战功,
来使他的部众竭尽全力;要训练部队的精神和锐气,磨炼将士的节操,来提高全军的士
气;(军队)分为五队,使旌旗番号互相不同,不要造成混乱;行军布阵要坚不可摧,
什与伍要彼此连接呼应,来禁止为非作歹的事。”(书中的)筑垒布阵的序列,战车骑
兵的处置,部署兵力的形势,军内的法令,奖惩的方略,使士兵上刀山下火海、冲锋陷
阵擒获敌将,至死而不退缩的策略,多与现在的将领不同。
15.C [解析]“对自身年老的感伤”不当。
16.①“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②做学问犹如
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③“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
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第2页(共 4 页)
【评分标准】6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17.(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使人听此凋朱颜 整顿衣裳起敛容
(3)示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评分标准】6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A [解析]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苦心孤诣:指刻苦用心地钻研,
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了寻求解决某一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林林总总:
形容人或事物众多。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谈笑自若:指能平静地对待
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
且很有风趣。混为一谈:把性质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同日而语:放在
同一时间来讨论;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
19.示例: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大街小巷。(或:“围炉煮茶”的香
气遍布大街小巷。)
[解析]原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分残缺,“让‘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
大街小巷”一句主语与上句不一致。
【评分标准】4分。改对一处 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运用对比,将“围炉煮茶”的走红与古时进行对比,突出古今变化。(1 分)
②运用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不在……而在”,突出“围炉煮茶”在现代走红的原因。
(1分)③运用排比(整句),连用三个“在于”,强调现代人对场景、形式、时间的看
重,有节奏感。(2分)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
21.C [解析]丙句中的逗号不能改为顿号。
22.①晚熟者苗长而耗 ②技术方法众多 ③借助航天技术
【评分标准】6分。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23.评分规则
(1)审题提示
材料包含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另一
种观点则与其相反,认为“和谁在一起无关紧要,关键在你自己”。
(2)写作提示
①观点明确。
②观点应有思辨性。不能简单否定某种观点,也不能同时赞同两种观点,可以在两
种观点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第3页(共 4 页)
①观点有思辨性。
②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③分析较深刻,能联系现实进行分析;
④表达有文采。
(4)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20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分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5)其他
①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 44分为评卷切入分。
一等 54~60 分(约 10%),二等 48~53分(约 30%),三等 41~47 分(约 30%),
四等 36~40分(约 20%),五等 35分以下(约 10%)。
②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观点一律判为零分。抄袭内容超过一半,
得分不得超过 10分。
③不足 800字的,每缺少 50字扣 1分。错别字错一个扣 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
扣 3分。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第4页(共 4 页)参照秘密级管理女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级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就其文化本质而言,即是以“共同体”为依托对中华民族所进行的持
续文化塑造,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共在生存智慧的价值自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总体性文化
聚合力的价值诉求。
“共同体”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在生存智慧,回应了人类对“我们如何能在一起”的
终极追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共同体。从共同体的连接纽带来
看,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等;从共同体的聚合范围来看,则有家族共同体、民族共
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超越了民族地域界限,压缩了
时间和空间,使得人才、技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然而,市场经济的利
益最大化信条催生了“私人化浪潮”,它带来了选择的自由、支配的乐趣、尝试各种生活
方式的机会以及自我价值的认同,甚至在不同主体的矛盾冲突中导致既有共同体的破坏乃
至瓦解,“我们如何能在一起”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
人类社会始终致力于对共同体价值的理论吁求和实践探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城邦
政治学就曾率先发出了对“共同体”的价值追问:我们需要何种城邦共同体以实现正义、
民主和公共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
过是一种哲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马克思哲学在反思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时,努
力探寻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应然的价值张力,旨在实现对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的积极确证,
即“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
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基于马克思哲学的共同体精神和人类历史对共同体的价值求索,我们认为共同体是人
克服个体局限,去追求共生、共在和共同创造的价值生存方式,是人的社会生存方式的本
质性确证和价值性升华。如果从共同体连接纽带的价值序列来审视,则呈现出了“血缘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