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0 17: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镇化
01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02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3
课标要求:
1 . 什么是城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 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 . 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有什么影响
思考问题:
(1)概念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表现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显著变化
(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城镇化的动力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率提高
工业化进程加快
服务业相对发达
推力
拉力
拉力
农业人口转移
城市经济支柱
安排劳动就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革命之前:
工业革命之后:
目前:
预测:
经济社会深入发展
大中小城镇组成
进一步形成
大都市
城市群
大都市带
城市群是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世界城镇化
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缓慢。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2050年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3。
世界城镇化发展进程: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当前阶段。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当前的阶段。
城镇起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地区;
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时间
城镇化水平(%)
0
100
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进程:
1、城镇化伴随工业化进行,起步早。
2、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 75% 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 90%。
3、人口高度集中,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放缓,出现城市群。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郊区城市化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逆城市化
原因: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交通便利,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原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注意:逆城镇化虽然人口迁往乡村,但这些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镇化并不是城镇化的倒退而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
城镇化
人口从农村
迁往城镇
城镇的拉力
和乡村的推力
逆城镇化
人口由大城市迁往乡村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郊区城镇化
人口从城镇中心迁往郊区
城镇中心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再城镇化
人口迁回城镇
城镇中心重新崛起
城镇化发展一般进程:
畸形发展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主要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造成人口过度增长,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滞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1、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进程: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出现了“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现象;环境质量差。
缓慢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城镇化过程示意 阶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发展趋势
缓慢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低,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加速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推进很快
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率的增长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小结-城镇化的阶段
1、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01
02
03
04
05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2、我国城市化的作用
3、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新型
城镇化
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由于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人口迁往城镇的几率较低。左下图为1978——2015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图,右图为2015年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
(1)据图说出1978—2015年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我国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较快;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东部的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相对落后。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原因: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国家政策倾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较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由于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人口迁往城镇的几率较低。左下图为改革开发后的我国城镇人口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图,右图为2015年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分析如何推进我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注重智慧城市的建设,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近年来针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方针。
完善城市群的协调程度,提高城市群的荷载功能;
增强城市群的带动能力,扩大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速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
人口流动
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快,呈加速趋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
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① 推动区域工业、服务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 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居住集中,水电天然气集中供应。
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供应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有利于对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缩小城乡收入、受教育程度差距,趋同价值观。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原因:
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烟气;汽车的尾气
危害: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
原因: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原因: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中产生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噪声污染
原因: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①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集中供暖,扩大绿化,建立隔离带;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③对垃圾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④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2)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住房紧张
交通拥堵
就业困难
就医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社会治安差
①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增加城市交通线路;②鼓励公共出行;③促进地下交通发展。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②保障住宅供应,控制房价;③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
生态城市
田园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意义:对城市:破解城市病,降低资源消耗
对居民:提供出行、看病等便利条件
对旅行者:及时获取吃住行购娱各类信息
建设生态城市的误区——大树移植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大树移植成活率不高,导致树木死亡;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影响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加剧,引发泥石流、滑坡、洪涝灾害。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思考:
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淤积下游的河、湖、水库,影响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同时也会引发洪涝灾害,威胁下游地区和城市安全。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
读我国中部某中等城市1987年和2017年城区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该城市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城市数量的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增加 ④出现城市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该市的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矿产资源枯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C
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图示意某城市道路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建设。读图完成下题。
1.城市绿地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蒸发蒸腾
C.增加地下径流 D.减少大气降水
2.下凹式绿地和以前传统绿地相比,其优势是
A.不易遮挡行车视线
B.造价低便于维护
C.增加雨水下渗增强过滤
D.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C
C
3.与下凹式绿地配套建设的设施最可能是
A.排污管 B.集水池
C.隔离网 D.灌溉喷头
B
随堂练习
几年前当大家还在讨论共享单车时,共享电单车已悄然来到我们防城港市民身边!目前已有近万辆共享电单车在我市区投放使用。右图为市区某共享电单车的一处投放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共享单车运营商在运营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遥感
③全球卫星导航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6.共享单车带来的影响有( )
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②节省资源、减轻城市污染
③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④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