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怡情(yí) 惆怅(zhàng) 信手拈来(niān)
B.劝诫(jiè) 真挚(zhì) 味同嚼蜡(jué)
C.统筹(chòu) 寂寥(liáo) 诸如此类(zhū)
D.狡黠(xié) 契合(qì) 目不忍睹(d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诘难 笼统 吹毛求疵 轻描淡写 B.藻饰 附丽 全神惯注 开卷有益
C.滞碍 谚语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D.渲染 苟安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无言之美》中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的道理。
B.《驱遣我们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C.《不求甚解》一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D.《谈读书》一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等多种论证方法。
4.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①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 (寄托;依托;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②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 (描摹;描写;描述),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
5.默写。(14分)
(1)大雪深数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鱼我所欲也》)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句子是: , 。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6.口语交际。(6分)
某校九年级(3)班计划于12月28日下午2点在班级举行一次以“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代表全班同学邀请语文老师张翔来做评委。
(2)请你为正方和反方补上各自的理由。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理由: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理由:
7.综合性学习。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3分)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3分)
(3)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4分)
(2)《谈读书》一文中,作者提及的读书作用是什么?(3分)
(3)作者是怎样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的?(4分)
(二)课外阅读
让每朵玫瑰都能向阳生长
陈 凌
①1919年10月,由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少年中国》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感慨,现代女子受压迫“已到极点了”,“凡有觉悟的女子,切不可再藏名隐姓、含羞怕辱,不敢出来与黑暗势力奋斗”。近百年过去了,作者的感慨也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成为历史。女性“离不开锅台,上不了讲台,登不上舞台”的状况早已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信念与实践。
②____A____不妨把目光转向正在召开的两会。从用一个个“沾着泥土芳香”的议案提案传递百姓呼声的女性代表委员,到以认真负责态度赢得各方礼赞的警花,再到为“抓新闻活鱼”而敬业奔跑的女记者,会场内外,一道道亮丽的“两会风景线”,生动注解着时代的进步、文明水准的提升。
③____B____去年的今天,一张照片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一个双手叉腰、眼神无畏的小女孩铜像,被放在华尔街著名的铜牛雕塑前,小女孩脚前刻写着这样的说明:“了解女性领导的力量。她创造不同。”男女平等,并不是要抹杀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而是要让社会理性正视这一差异,并让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公平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照片引发如此大反响的原因,并不在于瘦小的女孩与健硕的铜牛两相对比,所形成的戏谑感和强烈视觉冲击,而在于小女孩身上所体现的女性“自作主宰”的价值观,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④____C____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期待玫瑰自由绽放,绝不是因为她们的美丽能够点缀世界,而是因为女性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人民小酒”的“代言人”余留芬,带领群众与贫困较劲,以“不惜命”的奋斗精神彻底改变了当地“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的贫困局面;“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走下去”的“北斗女神”王淑芳,用20多年的青春奉献让更多国人用上了“自己的导航系统”;“宝贝回家”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夏雪,帮助8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如果把国家发展比喻为一部奏鸣曲,那女性的作用,绝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
⑤然而,要让每一朵玫瑰都能“自如地”向阳生长,并非易事。就在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令人喜忧参半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喜的是,全球性别差距呈现出缓慢缩小趋势, 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善性别平等状况可带来巨大经济红利;忧的是,女性在经济机会和政治参与上,仍与男性有不小差距。报告甚至略带无奈地预测,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还需再花100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好地倾听女性的声音,重视她们的诉求,保障女同胞的权益。
⑥梁启超对女性抱有这样的期待,“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每一步向前都离不开“她们”的参与,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她力量”和“她智慧”。打破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培育更深厚的社会土壤,筑牢完善的制度根基,“她们”必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3月08日04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2)根据文意,请在第④段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事例。(4分)
(3)分析第④段画线语句的作用。(4分)
第⑤段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中的“这”指代
(3分)
(5)“今天的女性,不仅有‘男女都一样’的自信,更有‘握住自己的命运’的自觉。”这句话应还原到A、B、C中的哪一处?理由是什么?(5分)
三、习作(50分)
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B 3.B
4.衬托;描写
5.(1)足肤皲裂而不知 (2)贤者能勿丧耳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1)示例:张老师;您好!我们班计划于12月28日下午2点在班级举行一次以“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为主题的辩论会。想邀请您担任评委,可以吗?
(2)略;略
7.(1))示例: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②读好书;③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略读相结合;④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示例一:我认为传统阅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 示例二: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
(3)示例:我推荐《西游记》。理由:首先,《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十分精彩;其次,里面刻画的孙悟空,嫉恶如仇,本领高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作者是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功用来谈的。
(2)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3)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二)课外阅读(1)让女性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2)示例:药学家屠呦呦,经过上百次实验,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国家发展”比喻成“奏鸣曲”,把“女性的作用”比喻成“不可或缺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的道理。
(4)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还需再花100年。
(5)放在B处,因为第③段交代瘦小的女孩与健硕的铜牛两相对比图引发如此大反响的原因在于小女孩身上所体现的女性“自作主宰”的价值观,与所给句子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