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3.5 作品鉴赏+滚核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3.5 作品鉴赏+滚核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0 15: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滚核桃》教学设计
一、作品分析
1987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龙年音乐周”闭幕式上,一曲绛州鼓乐精品《滚核桃》,运用鼓梆、鼓槌等多种演奏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核桃晒干后,从房顶滚落而下的音乐形象,赢得了听众阵阵掌声。《滚核桃》由绛州鼓乐团集体讨论,王宝灿、郝世勋执笔整理而成。1987年首次与观众见面,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得到修订完善,成为近年来广为人知的一首打击乐精品。
《滚核桃》取材于当地民间锣鼓曲牌《厦坡里滚核桃》,“厦坡”是晋南方言,指瓦房房顶。乐曲内容表达的是:秋收时节,农民将核桃凉晒于房顶上,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作响。其作品本身就极富生活气息,经过再创作,赋于作品新的生命力。也正是由于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真正做到艺术作品的真、善、美,又因作品短小、精干,便于推广普及。
整首作品,由头、身、尾三部分所组成。塑造准确的音乐形象,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捕捉核桃沿房顶滚动而下的音乐形象,乐曲第一部分,运用了递增传递式的鼓梆演奏,乐器由少增多,速度由慢渐快,以及演奏员们自由敲击鼓梆不同部位和闷击鼓面等手法,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核桃四处滚落的形象。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槌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槌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生活场景,尽情抒发了农民欢庆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滚核桃》,感受音乐形象,了解“滚核桃”这一音乐形象是通过多种演奏技法在乐器上体现的。
2. 了解山西绛州鼓乐,喜欢这首音乐作品。
3. 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够用鼓模仿简单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形象,了解多种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
模仿简单的演奏技法,通过打击乐器进行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音乐形象,揭示课题
1. 看图片,听音乐,了解音乐形象。
师:同学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图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出示图片(核桃.jpg、核桃树.jpg),让学生猜一猜。
师:你们一定看出来了,这是核桃。长在树上的核桃包着绿皮,成熟后去掉绿皮,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核桃。
师:请看这幅图——核桃放在房顶上晒干,刮风的时候,核桃沿屋瓦滚了下来。
出示图片(核桃滚落.jpg)。
你们听,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播放音频(开头听辨.mp3)。
2. 揭示课题
点击出示课题。图片(滚核桃.jpg)
师:这是核桃从屋顶滚下来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叫《滚核桃》的乐曲,它是山西绛州民间鼓乐。
什么是鼓乐呢?你们看一段表演就会明白了。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形象。
学生完整欣赏乐曲。
播放视频(滚核桃.wmv)。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吧?用鼓演奏的乐曲,就是鼓乐的一种。这些鼓手运用多种演奏技法,把“滚核桃”表现得特别形象。请你们跟老师一起学习两种简单的演奏技法。
(三)欣赏乐曲片段,模仿简单的演奏技法。
1. 师:我们先来看一遍这两种演奏技法。
播放视频(两种技法.wmv)
2. 第一种演奏技法:“敲鼓边”。
播放视频(敲鼓边.wmv)。
老师用鼓给大家演示“敲鼓边”。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一学。
3. 第二种演奏技法:“闷击鼓面”。
播放视频(闷击鼓面.wmv)。
老师用鼓给大家演示“闷击鼓面”。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一学。
4. 让学生将学过的两种技法跟着视频敲一敲。
播放视频(两种技法.wmv)
师:同学们,咱们学的只是两种最容易的演奏技法,还有难度更大的,你们想看吗?快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四)观看乐曲的精彩片段,欣赏高超的演奏技巧。
学生欣赏乐曲的精彩片段。
播放视频(精彩片段.wmv)。
师:怎么样?同学们,这段表演很精彩吧?你们是不是很佩服她们高超的演奏技巧啊?山西绛州鼓乐堪称一绝。
(五)完整欣赏。
师:让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吧。
播放视频(滚核桃.wmv),学生完整欣赏。
(六)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滚核桃.jpg)
师:我们欣赏了《滚核桃》这首乐曲,相信你们一定喜欢上了绛州鼓乐吧?今天的欣赏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