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鸡出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乐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初步掌握“打溜子”、打溜子曲牌及溜子谱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作品感受及学生创编练习的活动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聆听《锦鸡出山》,通过速度、节奏及力度等音乐要素上分析,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通过认识、识读、感受、合作及创编溜子谱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打溜子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2分钟):
师:《锦鸡出山》,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刚才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湖南土家族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土家族打溜子,去聆听感受《锦鸡出山》的独特韵味。
(二)新授(30分钟):
1、介绍打溜子(1分钟)
打溜子:打溜子是湖南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在土家族,婚嫁,寿诞、年节等重要节日都离不开打溜子,打溜子乐器由马锣、头钹、二钹、溜子锣组成,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
2、打溜子曲牌(1分钟)
绘声类是以描绘自然界飞禽走兽的声态为乐思的曲牌,通过不同演奏技法,描绘了动物的鸣叫声、拍翘声、击水声、扑笼声等。
绘形类曲牌是以描绘禽兽神态、仪体为乐思,抒发美好吉祥之情感。如:“八哥洗澡”;"猛虎下山”等。
绘意类曲牌中除上述绘声、绘形外,还有深入细腻的绘意乐曲。如:“龙抬头”、“龙摆尾”、“八仙过海”等
3、介绍土溜子的乐器及记谱(3分钟)
马锣,又叫小锣或钩锣,右手持锣锤敲击锣的背面大家听听它的音色,发音脆而亮,给人有喜悦、欢快、跳跃的感觉。发出“呆”来表示。
大家请看头钹和二钹的区别,头钹比二钹的直径长,二钹找位同
学尝试,拿法,用双手的食指无名指和中指,把镲巾缠绕起来,我们演奏闷打,击奏时两手掌紧贴钹体,大家听听头钹和二钹的音色,头钹亮一些,我们用“七”表示,二钹闷一些,我们用“卜”标记。
溜子锣,又叫大锣,外形如盘,右手持锣锤敲击锣的正中心,音色宽而宏亮,给人以热烈雄壮的感觉。音色有“当”。
如果用合唱谱去审视这些乐器,小锣:女高音。头钹:女中音,
二钹:男中音,大锣可看作是男低音。
4、练习溜子谱(3分钟)
由慢渐快
师:要欣赏打溜子,必须要认识溜子谱,请看大屏幕,第一条节奏中的乙是休止,我们一起来来读一读,反复两遍,我们用拍手表示“呆”,用跺脚表示“当”,请两位同学上台试一试;
第二条节奏的拍号,散板是不规则的自由节拍,他的速度是由慢渐快,一组同学读“七”,二组同学读“卜”,看我指挥,准备好,我们换一种方式,我来演奏头钹,七,大家用拍手的方式来演奏二钹,卜。记住速度是由慢渐快,是不是到最后不整齐了?为什么会这么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种头钹和二钹用闭钹捂音的打法,前后快速交替演奏,称为挤钹。这是打溜子的绝招技艺。这门技艺还需要多加练习。
3、分别感受聆听五个乐章(20分钟)
师: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想像过程。下面的学习需要同学们边聆听感受边展开想象,课前我们聆听作品《锦鸡出山》片段,全曲下设“山间春色”“结对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乐段,我们一起寻着这个思路感受几个乐段。(6分钟)
【山间春色】
这段音乐开头和结尾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句什么特点?
师:主奏乐器是小锣,有相似的乐句,请看乐谱,乐曲的上下两句在节奏上基本对称,采用上下句对偶,音色上却形成对比。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这种创作手法叫做螺蛳结顶,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欢快的情绪。
增加难度,我们打头部和尾部分的节奏,再次感受这部分,
此段音乐描写清晨的山谷,薄雾缭绕,虽然此段篇幅小,起到引子作用。
【结队出山】
师:这面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这段音乐的节奏由疏到密,力度由弱到强,表现锦鸡由少到多,由静到动的结对出山景象。
在聆听下一段音乐之前给大家出个问题,你能探究几种敲击钹的方式?大家分成两组,侧击(侧打即交击,以一钹的钹边直立,与另一钹的中心相击,发音短促。)头钹用“丁”表示,二钹用“可”来表示,擦击(两钹内侧快速相互摩擦产生)用“戏耍”表示。
【溪涧戏游】
师:下面聆听音乐时,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听到侧击和擦击的
音色时请举手?第二,音乐的情绪怎样?热闹,欢腾,欢快
大家请看曲谱,演奏者通过钹的不同演奏手法,表现不同音色,前面
乐谱中出现了不曾有过的记谱文字,乐曲想表现锦鸡干什么?此段落
是绘声类的曲牌特点。以清晰的声音描绘了锦鸡的鸣叫声、拍翘声、
击水声、扑笼声,以及嘀嘀哒哒的滴水声,互相打闹,欢腾的景象。
音乐发展到这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大家为以下两段音乐选速度、节奏、力度,
主题 音乐要素 速度 节奏 力度
众御顽敌 变化的速度 由疏松到密集 出现节奏重音 有起伏
荣归 中速 严谨稳健 由强到弱
【荣归】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最后的渐弱暗示它们远去归山。
【众御顽敌】此段为全曲中戏剧性最浓烈一部分,同时也是最扣人心弦的一部分。音乐中速度、节奏和力度的变化,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等形象。
现在我们重点聆听,【众御顽敌】一个片段,大家感受音乐是表现哪一环节?锦鸡们打斗获胜的场面,现在请一名同学上台和老师表演,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聆听全曲。
师:我国的艺术家在一九八五年带着这首作品参加过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四国艺术节,此曲被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建国后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民间乐曲”收藏。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们一起了解作者,田隆信,土家族,擅长演唱、演奏土家族民歌及各种土家民族乐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土家族音乐的活灵魂"及"中国引领原生态土家民乐的人”。
(三)拓展(10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视频,你又有什么发现?a ge die 什么意思?这是土家族的民族语言,这种加入鼓的五人合奏打溜子,称为“五合班”。(土家族打溜子用一面鼓、一面锣、两副钹和一个勾锣组合演奏,5件乐器由 5人分别操持,称为“五合班”)下面我们来看看曲谱,左边的溜子谱我们出来,右边的节奏我们用手拍桌子。
课前我已经给大家分好组并把创编谱分给小组长,请大家讨论,你能否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填写溜子谱?给大家时间讨论,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注意上台之后要有一个同学说 age die,然后开始演奏。
刚才再一次感受我们不仅体会到土家族打溜子的韵味,请大家欣赏视频并思考,对土家打溜子有多少了解?它有丰富的表现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乐曲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性。
(四)课堂小结
充满魅力的土家打溜子是中国锣鼓乐重要一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为它骄傲。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首打溜子的曲子进行分享。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