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七夕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辛未七夕
李商隐①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②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注】①李商隐曾受恩于牛党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绹,后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牛李两党水火不相容,因此李商隐受到李党排挤。牛党掌权后,他向令狐绹再三陈情。七夕时,创作此诗。②可:岂,难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写“七夕”节日,将古老的传说、民俗和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
B.领联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间,“金风”形象地表现了初秋的节候特点。
C.本诗妙在用语,用“碧”“银”“金”“玉”等反衬了牛郎织女难以相见的痛苦。
D.本诗语带调侃,又谐音双关,用“巧丝”谐“巧思”,增加了诗歌的意趣。
2.本诗是怎样间接抒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顰,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词中“巧”与“恨”,契合七夕人间“乞巧”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特征。
B.范词中嫦娥蹙紧蛾眉,风姨兴风吹雨,承群仙相妒写出,宕开一笔,诗意隽永。
C.两首词遣辞造句各异,但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欢娱苦短”的永恒主题。
D.两首词都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赋予牛郎、织女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
4.对于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秦观和范成大所表达的观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①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做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注】①底用:何须,哪用得到。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云步”“小凤钩”写出了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娇小,表现出织女之美。
B.“踏清秋”三字将牛郎织女相会之缠绵带过,既点明时令又渲染出环境的沉寂。
C.词中“两悠悠”与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银汉迢迢”均含距离遥远之意。
D.词人不说人窥月,而是月窥窗,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
6.本词写七夕,一改传统之观念,别有新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李嘉祐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①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注】①秣陵;古县名,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南。②骢马客:代指章侍御。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携家人躲避寇乱,行舟至京口时,接到了来自朋友章侍御问候的书信。
B.作者行舟途中,发出“厌见”之叹,只源于每日唯见江水长流的单调景色。
C.诗中写如今江南一带民生凋敝,寂寂无人,加之秋天来临,令人倍感凄凉。
D.与杜甫笔下的“白帝城高急暮砧”相比,本诗第五句所写的景象越显清冷。
8.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上句实写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下句想象人间,有一户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摆上瓜果,来穿针乞巧。
B.颔联写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谢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
C.颈联上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下句指人间,那户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
D.尾联写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10.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1、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 夕
李 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①。
天上分金镜②,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③,更④值一年秋。
(注)①萤:据黎简校版本,一作“花入曝衣楼”。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②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③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④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银河云水迷茫的景象,诗人半夜时分独对罗帷想到此夜牛郎织女相会情景,再思及自身,不由黯然神伤。
B.“辞”字写喜鹊们无奈地辞别月光下结彩缕、穿七孔针乞巧的少女,“入”字写流萤在凭栏之人周遭飞舞。
C.颈联借用写景和用典手法表现了天上牛郎织女的合而复分,人间有情人望着天上的缺月渴望相聚的心情。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13.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徐文长评本诗末二句:“一篇之妙,全在此结。”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
B.“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牛郎织女远隔天宫和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
C.上片由天上写到人间,于叙述中句句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
D.“想离情别恨难穷”,道出了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以及同病相怜的情怀。
E.尾句以凝练的口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
1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
C “‘碧’‘银’‘金’‘玉’等反衬了牛郎织女难以相见的痛苦”错误,这句意思是: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佳人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并非反衬二人难以相见的痛苦,而是烘托牛郎织女得以相见的喜悦
2.①前两联借评论抒情:先是语带调侃,言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后又设问,为什么非要等七月七才能让牛郎织女相聚呢,表达对令狐氏援引自己的希望;②颈联借事抒情:写清辉渐渐移动而牛郎织女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迟迟不来,暗写希望得到令狐氏援引的急切心情;③尾联借民俗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岂能只向蜘蛛乞求巧丝而忘记酬谢搭建鹊桥的乌鹊的设问,暗表对令狐氏提举自己的谢意。(第③条答“尾联借民俗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岂能忘记酬谢搭建鹊桥的乌鹊呢?而现在只能向蜘蛛乞求巧丝,暗写自己对令狐氏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亦可)
3.C“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欢娱苦短’的永恒主题”错误,秦词表达的主题是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
4.①秦观认为,鹊桥相会,虽聚少离多,却不值得哀怨。因为时空的阻隔反能酿就相会的甜蜜;只要彼此情深意长,就不必在乎朝夕相守。②范成大认为,七夕相会,匆匆一面,不如不见。因为见面只会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而且旧愁未消,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
5.D “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错误,写月窥窗,是词人移情于月,最后两句写词人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体现出一种旷达自适之乐。
6.①本词写人们在七夕时不必乞巧,也不必可怜牛女双星的“稀相见”,不落窠白;②词人强调应摒除杂念,把握当下,抒发出了超凡脱俗的旷达自适之情。
7.B “只源于每日唯见江水长流的单调景色”错。根据“避寇”可知“厌见”是由于作者对当下处境的忧心而导致,并不是源于每日唯见江水长流的单调景色。
8.①对避乱生活的厌弃与流离凄苦之情。为逃避战乱,作者携家人一直在外漂泊,不知何时才能结束。②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百姓们遭逢乱离,百业凋零,七夕佳节也无人相庆。③对朋友关心的感激之情。在战乱自身难保之时,还能接到朋友来信问候自己的现状。
9.A“上句实写”“下句想象”错误,“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应该是上句想象,下句实写。
10.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①首联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的对照。颔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颈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②首联写人间“欢笑”,与尾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对比。再如写谢女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对比。在这样的对比里,表达出了天上不如人间。③从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这样的对比,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突出了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
11、(1)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2)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3)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12.D “闺怨诗”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体表现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并无闺怨诗的“怨”字。
13.①暗含对比,强化情感。尾联暗含和牛郎织女遭遇的对比,他们尚可一年一度相会,而诗人自己却连一年一度相会也不可得,从而强化了思念和伤感之情;②看似叙事,暗含景情。一个“秋”字令人似乎感受到瑟瑟秋风,丝丝凉意,独自伫立在秋风中的诗人形象也如在眼前了;③貌似平谈,怅恨无穷。出语平淡,却蕴含无穷的孤寂与凄凉,似有无尽叹息,给人余味不尽之感。
14.AC
A项,“拟人的手法”错,应该是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C项,“由天上写到人间”错,应该是“人间写到天上”。
15.全词寓情于事,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