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1 16: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的形成
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课程标准
第六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古印欧人的概念
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
印欧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古印欧人的起源
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古印欧人的迁徙
公元前2千纪初,古印欧人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了数百甚至上千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探究一:古印欧人迁徙的路线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
希腊人
①前2000年,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创造了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印欧人
赫梯人
②前17世纪,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建立赫梯帝国。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波斯人
印欧人
③前6世纪,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的文明首次被统一起来,广泛交流。
④ 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⑤占领了西欧北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凯尔特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探究二:古印欧人迁徙的动因和条件
材料1 游牧民族骁勇强悍、性情凶野,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地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3次大入侵》
材料2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动因:
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受农耕文明富庶的吸引
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
条件:
有利的工具(马车)
农耕地区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探究三:古印欧人迁徙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一 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细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材料二 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都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地把守着。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
特点:
时间: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范围:范围广
方式:武力征服或与被征服者融合,集体行动
规模:规模大方向:向低纬度地区迁徙
影响:
(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
(2)产生了新的人群,推动了早期区域文化的形成
(3)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4)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文化、商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当堂检测
1.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开始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改变了该地的区域文化,以下属于其文化成就的是( )
①《掷铁饼者》 ②《编年史》 ③《几何原本》 ④《荷马史诗》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随着希腊人一起出现的,有传世的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两者都受到了古印欧文化的影响,故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编年史》是古罗马的作品,③与题意不符,《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但没有受到古印欧人的影响,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前2C:(1)匈奴扩张;(2)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3)日耳曼人南迁
3-6世纪:(1)中国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2)中国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3)5世纪后期,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7C开始:阿拉伯人扩张,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推动了各个区域的文化的交往和交融,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基本史实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
西汉文景时期:采用过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
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
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基本史实
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
明朝初年:大愧树移民
明末清初: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
清代初期:人口移动主要在内地省份之间相互迁徙,两次“湖广填四川”迁移大量人口
从康熙到道光初年:海外移民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探究: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
①内地居民迁往边疆
②北方居民南迁
③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
④中国人向海外移民
特点
①政府组织与民间自发相结合
②规模巨大
③影响深远
④由北向南是主流趋势
⑤多发生在战乱时期
⑥多由人口多向人口少的地方迁移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探究: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作用
(1)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改变了人口布局;
(3)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稳定统治;
(4)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发展;
(5)有利于边疆开发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6)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南洋等地的开发等。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政治: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富豪12万户到咸阳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唐中叶南方经济渐渐超过北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
农耕:南宋稻麦复种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与推广
户口分布:北宋时期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探究:利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找出人口迁移对政治、经济、农耕产生、户口分布影响的具体史实。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当堂检测
1.《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或者合并。据此可知( )
A.政府需要移民屯田 B.中原地区农业相对衰退
C.地方区划不断隆格 D.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人粮剧减,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或者合并,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政府需要移民屯田,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原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口迁移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四、总结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