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3.5 作品鉴赏 滚核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3.5 作品鉴赏 滚核桃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0 15: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滚核桃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理论依据
在北京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工作中,应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把音乐教学作为师生共同感受、鉴别、表现、创造、评价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关注高中学生的音乐经验和音乐需求,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聆听《滚核桃》及《锦鸡出山》,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鼓吹乐”、“打溜子”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2、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同层次的接受过打击乐节奏的练习,但不系统。对于民族打击乐器区分的不太清楚。没有欣赏过打击乐作品。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希望能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安排他们采取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3、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教师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展示
4、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与课件
运用打击乐器鼓、锣、钹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四、教学目标
1、 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经过欣赏作品,是学生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
能力方面: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2、教学重点:聆听《滚核桃》及《锦鸡出山》两首清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3、教学难点:
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乐器,引入课题
1.欣赏《滚核桃》
2.介绍鼓吹乐
3.分析《滚核桃》
4.学生实践活动
课上
5.介绍打溜子
6.欣赏《锦鸡出山》
7.分析《锦鸡出山》
8.南北方打击乐的对比,表现情绪有什么不同?
9.介绍国外一些打击乐作品,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
课后 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文字、音像材料,并将它记录下来。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讲授新课、授课小结、反馈练习、布置作业) 【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三件乐器, 1. 这些乐器都叫什么?(鼓、钹、锣) 2. 属于什么乐器?(打击乐器) 3. 那么乐器在作品中起到什么样的地位呢?那么它们是音乐吗?他的特点是什么? 4.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和这三种乐器有关的课。 【讲授新课】 1.欣赏《滚核桃》 2. 介绍鼓吹乐 又称“鼓乐”是一种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目前学界多认为这类音乐起源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汉代初期被引入宫廷。汉、魏时期,鼓吹乐被分为四类:即: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萧饶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宋、元以后,变化较大,各类间的界限逐渐淡化。 鼓吹乐又叫“锣鼓乐”在民间就有了两个含义:其一,锣鼓乐是鼓吹乐、吹打乐的别称;其二以锣鼓等打击乐器演奏的“纯”打击乐合奏的名称。 锣鼓乐是指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指民间纯打击乐合奏。 3.分析《滚核桃》 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等景象,并以次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 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头”为散板,带有引子的性质。演奏时,先合奏,而后由十名鼓手轮流滚奏鼓梆,渲染出一种晾晒核桃的生活情景。 乐曲的主体部分为“身”它有明确的节拍:4/4、3/4、2/4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由于演奏技法的差异,造成音响音色上的不同,进而使音乐情绪显得丰富多彩,音乐内容既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也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从而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农民丰收后的一派欢乐的景象。 乐曲的“尾”也为散板。其节奏逐渐的松弛下来,表现人们休息下来后那种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4.学生实践 课本第47页 5. 介绍打溜子 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的情景,乐曲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几多段式四种,其中以二段式最为多见。乐曲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 6.欣赏《锦鸡出山》 7.分析《锦鸡出山》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和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出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借此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8. .南北方打击乐的对比,表现情绪有什么不同? 9.介绍国外一些打击乐作品,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 【授课小结】 最后,我想说,无论美术或音乐都属于艺术,这些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滚核桃》还是《锦鸡出山》都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些都是源于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才产生出了各具特色、丰富的民间音乐作品,使我们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对民间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热爱我们今天学习的作品都是我国优秀的民间器乐曲,我国的民间器乐创作中广泛运用了各种技法,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文字、音响材料,并将它记录下来。 教师调控与学生活动 ①让我们聆听一下作品想想你在作品中听到了什么乐器 ②在音乐中体现了那些音乐要素?(提示:速度、力度、音乐表现) ③作品有旋律吗?哪有什么? ④那么它属于音乐吗? 让我们再次认真聆听感受乐曲。听听它的三个部分是怎样划分的?演奏击鼓有哪些方法? 将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用拍桌子代替鼓,用笔敲击桌腿代替钹,拍手代替锣。三组进行合奏。再挑出学生用乐器演奏 ①主奏乐器和演奏方法 ②依据《锦鸡出山》的小标题展开想像,你想象出怎样的一幅景象?乐曲真的是在描写锦鸡出山吗?
六、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师评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优 中 差
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发言的课堂发言的次数、质量
课堂练习的正确性
倾听、理解他人见解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