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7.1力习题精选1(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3 荆州)小刚同学用力踢一下草坪上静止的足球,足球滚动起来,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关于这个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以足球为参照物,草坪和它是同向运动的
B. 踢一下静止的足球,足球滚动起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运动
C. 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2.(2013 吉林)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手拉开弓 B. 运动员罚点球 C. 人压弯跳板 D. 熊猫拉弯竹子
3.(2013 菏泽)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 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 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 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2013 滨州)体育课上进行班内足球对抗赛,王涛在挑选比赛用球时,为了比较两只耐克牌足球的弹性大小,他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
A. 用手分别按压足球,比较它们的软硬程度
B. 用脚分别踢足球,比较它们飞出去的距离
C. 把足球用力向草坪上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
D. 把足球置于同一草坪上方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
5.(2013 永安市模拟)在下列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
A. 一条橡皮筋在拉力作用下伸长 B.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
C. 乒乓球撞在墙上被弹回 D. 足球在地面上运动的越来越慢
6.(2013 工业园区一模)以下是我们生活中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压小皮球,皮球变瘪了;
④高速旋转的乒乓球在空中“走弧线”.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2008 绍兴)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 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8.如图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比较(a)、(b)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 )
A. 作用点 B. 大小 C. 方向 D. 以上因素均有关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9.(2013 内江)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___ .
10.排球运动员用手扣球时,若以球为研究对象,那么 _________ 是受力物体, _________ 是施力物体.
11.如图,一位同学正在提一桶水向教室走去,以桶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___ .
12.人推车时,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 _________ ;同时,人也受到推力,受力物体是 _________ ,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
13.我市去年端五节期间在小东江举行赛龙舟比赛.小明很远就听到喧闹的锣鼓声,喧闹的锣鼓声是由 _________ 产生的.正在激烈比赛的皮划艇,相对于岸上站立的小明,皮划艇是 _________ (填“运动”或“静止”),使皮划艇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
14.如图展示的是运动员游泳比赛的情景.比赛中使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如果以 _________ 为参照物,她是运动.
15.(2013 南昌)又到了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_________ 运动;气温升高,果园里香味更浓,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_________ ;挂满芒果的枝条被压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 ;熟透的芒果掉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受到 _________ 力的作用.
16.(2013 娄底)现在各中小学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课外活动在玩“造房子”游戏.小香同学单脚站立依次将“物块”踢进事先在地上画好的框内,完成造房任务.当“物块”被踢出时,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
17.(2013 河池)“神舟十号”飞船为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在太空中借助燃气的推力来改变运动轨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对接成功后(如图所示),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 _________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8.(2011 玉溪)玉溪市委在“聂耳音乐广场”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唱红歌颂党情”比赛活动,吸引了成下上万的市民前往观看,气氛热烈,场而庄重.参赛者唱歌时,由于 _________ 发出歌声,歌声通过 _________ 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我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获得法国女子网球“大满贯”冠军,为我国乃至亚洲赢得了荣誉.她击打网球时,球和球拍都会变形,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
19.(2008 通州区二模)仔细观察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_________ 有关.
20.已知图1中F1<F2,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
_________ 有关;图2所示的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
_________ 有关;除此之外,力的作用效果还和
_________ 有关,它们叫力的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该确定 _________ ,并把 _________ 从周围的物体隔离出来.
(2)要养成按一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一般应先分析 _________ ,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 _________ ,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
(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 _________ 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
(4)只分析研究对象 _________ 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 _________ 的力.
(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
(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 _________ 情况也不同.
(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22.在以“力”为主题的辨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同学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成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_________ .(只填序号)
正方反方观点: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⑤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⑥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⑦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⑧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3.如图所示.是某广场上空静止的氢气球.用细绳系于地面上.此时氢气球受到的力有浮力、 _________ 、重力、 _________ .
24.“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出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出力”的说法对吗?
25.(2010 大庆)小明用刻度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将刻度尺的一端压放在桌面上,尺的另一端伸出桌面,要使刻度尺向下弯曲,施力的方向应 _________ (填“向下”或“向上”);要使刻度尺弯曲的程度大一些,应 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作用于A点的力;在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要使刻度尺弯曲的程度大一些,则力应该作用在刻度尺上的 _________ (填“A”或“B”)点.通过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_________ 有关.
26.(2012 西城区二模)小东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和B是作为支架的木块,C为弹性很好的钢板尺.M表示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金属块.小东在实验中发现,随着金属块M的质量变大,钢板尺C的弯曲程度也变大.于是小东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物体M的重力越大,钢板尺C的弯曲程度就越大.”请你利用现有器材,重新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结论不正确.请你简述:
(1)实验步骤;
(2)实验现象;
(3)实验分析与结论.
27.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则:
①对比图 _________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对比图 _________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对比A、D两图说明 _________ .
上述探究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 _________ .
28.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走了茅屋的屋顶.请说出此句诗中所包含的两条科学道理.
29.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所做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甲图在研究力可以改变 _________ ,乙图中小明和小华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___ 有关.
30.仔细观察下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_________ 有关.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7.1力习题精选1(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3 荆州)小刚同学用力踢一下草坪上静止的足球,足球滚动起来,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关于这个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以足球为参照物,草坪和它是同向运动的
B. 踢一下静止的足球,足球滚动起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运动
C. 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
分析: ①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②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A、以足球为参照物,草坪和它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此选项错误;B、踢一下静止的足球,足球滚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选项错误;CD、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的阻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有无惯性没有关系.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和力和运动的关系,其中对于力的作用应该明确: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2.(2013 吉林)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手拉开弓 B. 运动员罚点球 C. 人压弯跳板 D. 熊猫拉弯竹子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 解:A、手拉开弓,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运动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罚点球,足球受到脚的作用,由静止变成了运动,即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符合题意.C、人压弯跳板,人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不符合题意.D、熊猫拉弯竹子,熊猫对竹子的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3.(2013 菏泽)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 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 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 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弯曲,改变了鱼杆的形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凹陷,改变了海绵的形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使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是惯性使球保持了继续运动的状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两个方面.
4.(2013 滨州)体育课上进行班内足球对抗赛,王涛在挑选比赛用球时,为了比较两只耐克牌足球的弹性大小,他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
A. 用手分别按压足球,比较它们的软硬程度
B. 用脚分别踢足球,比较它们飞出去的距离
C. 把足球用力向草坪上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
D. 把足球置于同一草坪上方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对于实验方案的最优判断,应从实验过程严密、可行的角度来思考,即选出最便于操作,最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的方案,所以该题从是否控制变量的角度出发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用手分别按压足球,不容易控制压力大小相等,此种方法不严格,故A错误;B、用脚分别踢足球,没有控制脚对足球力的大小相等,无法通过比较它们飞出去的距离大小判断弹性大小,故B错误;C、把足球用力向草坪上掷去,没有控制对足球作用力大小相等,无法通过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比较球的弹性大小,故C错误;D、把足球置于同一草坪上方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可以比较球的弹性大小,故D正确;故选D.
点评: 一个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它因素是相同的.
5.(2013 永安市模拟)在下列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
A. 一条橡皮筋在拉力作用下伸长 B.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
C. 乒乓球撞在墙上被弹回 D. 足球在地面上运动的越来越慢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 解:A、一条橡皮筋在拉力作用下伸长,是力改变了橡皮筋的形状,符合题意;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是重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C、乒乓球撞在墙上被弹回,是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符合题意;D、足球在地面上运动的越来越慢,是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速度,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 形状是否发生变化,从题目中很容易看出来,关键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
6.(2013 工业园区一模)以下是我们生活中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压小皮球,皮球变瘪了;
④高速旋转的乒乓球在空中“走弧线”.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用力压小皮球,皮球变瘪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④高速旋转的乒乓球在空中“走弧线”,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因受力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②④.故选D.
点评: 本题借助各种事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注意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二是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
7.(2008 绍兴)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 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考点: 力的三要素.
分析: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时,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产生的效果不同.
解答: 解:拉和压同一弹簧说明受力方向不同,因此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结合力的三要素进行分析处理.
8.如图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比较(a)、(b)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 )
A. 作用点 B. 大小 C. 方向 D. 以上因素均有关
考点: 力的三要素.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据此分析图示情景,根据图示情景答题.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a)中拉力小,弹簧的形变量小,(b)中拉力大,弹簧的形变量大,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分析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9.(2013 内江)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球拍 ,受力物体是 球 .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球拍击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施力物体是球拍,受力物体是球.故答案为:球拍;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区分,这里需要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0.排球运动员用手扣球时,若以球为研究对象,那么 球 是受力物体, 手 是施力物体.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而且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或者说力产生于物体之间,有物体才有相互作用.
解答: 解:运动员扣球时,手给球施加力,此时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球.故答案为:球;手.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概念以及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1.如图,一位同学正在提一桶水向教室走去,以桶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手 ,受力物体是 水桶 .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解答: 解:一位同学正在提一桶水向教室走去,以桶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水桶.故答案为:手;水桶.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2.人推车时,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人 ,受力物体是 车 ;同时,人也受到推力,受力物体是 人 ,施力物体是 车 .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两条:(1)力就是作用,自然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解答: 解: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时,必有施力物和受力物;即:人推车时,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同时,人也受到推力,受力物体是人,施力物体是车.故答案为:人;车;人;车.
点评: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也是受力物.
13.我市去年端五节期间在小东江举行赛龙舟比赛.小明很远就听到喧闹的锣鼓声,喧闹的锣鼓声是由 振动 产生的.正在激烈比赛的皮划艇,相对于岸上站立的小明,皮划艇是 运动 (填“运动”或“静止”),使皮划艇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水 .
考点: 声音的产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概念.
分析: 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判断皮划艇的运动状态,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岸上站立的观众”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桨一向前的作用力,使船前进.
解答: 解:锣鼓声是由于锣鼓面被敲击振动发出的,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以“岸上站立的观众”为参照物,皮划艇与观众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皮划艇是运动的;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给水向后的作用力),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龙舟就向前运动;故答案为:振动,运动;水.
点评: 此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且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是一道典型题目,适合学生训练.
14.如图展示的是运动员游泳比赛的情景.比赛中使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水 ;如果以 水 为参照物,她是运动.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概念.
专题: 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加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如果物体与参照物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 解:(1)比赛时,水对人的作用力使人前进,水对人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水;(2)游泳时运动员相对于水的位置不断变化,以水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水;水.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施力物体的判断、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基础题.
15.(2013 南昌)又到了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热 运动;气温升高,果园里香味更浓,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挂满芒果的枝条被压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熟透的芒果掉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受到 重 力的作用.
考点: 分子的热运动;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运动和力.
分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的结果;气温升高,果园里香味更浓,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挂满芒果的枝条被压弯了,枝条形状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熟透的芒果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掉落到地上.故答案为:热;剧烈;形变;重.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6.(2013 娄底)现在各中小学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课外活动在玩“造房子”游戏.小香同学单脚站立依次将“物块”踢进事先在地上画好的框内,完成造房任务.当“物块”被踢出时,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用脚把“物块”踢出,“物块”由静止变成运动,是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运动状态.
点评: 本题通过学生课外活动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7.(2013 河池)“神舟十号”飞船为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在太空中借助燃气的推力来改变运动轨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对接成功后(如图所示),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 静止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相当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1)“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中借助燃气的推力来改变运动轨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对接成功后,相当于“天宫一号”,飞船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状态;静止.
点评: 深入理解力的两个效果和参照物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2011 玉溪)玉溪市委在“聂耳音乐广场”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唱红歌颂党情”比赛活动,吸引了成下上万的市民前往观看,气氛热烈,场而庄重.参赛者唱歌时,由于 声带振动 发出歌声,歌声通过 空气 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我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获得法国女子网球“大满贯”冠军,为我国乃至亚洲赢得了荣誉.她击打网球时,球和球拍都会变形,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力的作用效果;声音的产生.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2)声音的依靠介质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 解:(1)声音的产生条件是振动,人唱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2)歌声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3)题中说球和球拍都变形了,所以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形状.故答案为:声带振动;空气;形状.
点评: 要求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判断.
19.(2008 通州区二模)仔细观察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作用点 有关.
考点: 力的三要素.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观察图中小孩和大人所施加的力的作用点是否一样.
解答: 解:观察图可以知道小孩和大人施加力的作用点是不同的,大人在门轴附近,小孩在门把手上,使得大人虽然力气大却推不过小孩,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跟力的作用点有关.故答案为:作用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认识,属于基础题.
20.已知图1中F1<F2,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
力的大小 有关;图2所示的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
力的作用点 有关;除此之外,力的作用效果还和
力的方向 有关,它们叫力的
三要素 .
考点: 力的三要素.
专题: 控制变量法.
分析: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解答: 解:(1)图1是在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一定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研究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2)图2是在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相同时,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研究力的作用点和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3)力的作用效果还和力的方向有关.故答案为: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三要素.
点评: 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掌握力的三要素.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该确定 研究对象 ,并把 研究对象 从周围的物体隔离出来.
(2)要养成按一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一般应先分析 重力 ,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 接触的物体 ,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
(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 施力 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
(4)只分析研究对象 受到的 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 施加 的力.
(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
(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 受力 情况也不同.
(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考点: 力的概念;物理学方法.
专题: 整体思想;分割思想.
分析: 我们把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的所以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相关联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时的顺序:一般是遵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画受力图时,一般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2)若某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分析物体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确定其方向.(3)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注意分析受到的力,而施加的力是不分析的.
解答: 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应该确定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研究力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先研究重力,然后再研究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先找施力物体;(4)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加的力;(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就是不同的.(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故答案为:(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2)重力;接触的物体;(3)施力;(4)受到的;施加;(7)受力.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受力分析是我们研究力学的基础.
22.在以“力”为主题的辨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同学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成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②④⑥⑦ .(只填序号)
正方反方观点: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⑤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⑥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⑦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⑧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正确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推、拉、挤、压、提、吸引、排斥等.
解答: 解: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才有力产生.选项错误.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选项正确.③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也有力产生,选项错误.④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也可能有力的作用,选项正确.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选项错误.⑥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选项正确.⑦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并且两个物体发生作用.选项正确.⑧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选项错误.故答案为:②④⑥⑦.
点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包含的很多信息,要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3.如图所示.是某广场上空静止的氢气球.用细绳系于地面上.此时氢气球受到的力有浮力、 推力 、重力、 拉力 .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力:浮力、拉力、推力等.
解答: 解:对于静止在空气中的氢气球,与任何物体一样,都要受地球的引力即重力作用;气球在空气中要受向上的浮力作用,同时受风的推力,气球不会上升,是因为气球还受绳的拉力作用.故答案为:推力;拉力.
点评: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力的名称及方向的掌握,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4.“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出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出力”的说法对吗?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力的作用是在两个物体之间进行的,而且这种力的作用永远都是相互的.
解答: 解:不对.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主动实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给予它的反作用力,而另一个物体也经常会是“无生命或无动力的”.比如,人推墙时,墙也会推人,便是如此.
点评: 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一种力的作用不可能由一个物体单独完成,所以力的作用始终是相互的.
25.(2010 大庆)小明用刻度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将刻度尺的一端压放在桌面上,尺的另一端伸出桌面,要使刻度尺向下弯曲,施力的方向应 向下 (填“向下”或“向上”);要使刻度尺弯曲的程度大一些,应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作用于A点的力;在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要使刻度尺弯曲的程度大一些,则力应该作用在刻度尺上的 A (填“A”或“B”)点.通过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有关.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 解:因为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要使刻度尺向下弯曲,施力的方向应向下;因为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要使刻度尺弯曲的程度大一些,应增大作用于A点的力;因为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要使刻度尺弯曲的程度大一些,则力应该作用在刻度尺上的A点,通过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故答案为:向下;增大;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点评: 记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6.(2012 西城区二模)小东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和B是作为支架的木块,C为弹性很好的钢板尺.M表示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金属块.小东在实验中发现,随着金属块M的质量变大,钢板尺C的弯曲程度也变大.于是小东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物体M的重力越大,钢板尺C的弯曲程度就越大.”请你利用现有器材,重新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结论不正确.请你简述:
(1)实验步骤;
(2)实验现象;
(3)实验分析与结论.
考点: 物理学方法;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钢板尺一端的高度,观察钢板尺的弯曲程度,进一步得出结论.
解答: 解:(1)实验步骤:保持物体M的质量不变,把钢板尺C的一端逐渐抬高.(2)实验现象:可以观察到钢板尺C的弯曲程度逐渐变小.(3)实验分析与结论:金属块M的质量(重力)没有变化,钢板尺C的弯曲程度发生了变化.这就可以说明小东的结论不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27.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则:
①对比图 A和B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对比图 A和C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对比A、D两图说明 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
上述探究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 控制变量法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应用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1)图A和B,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力越大钢条形变大.(2)图A和C,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的关系,力的方向不同,钢条的形变不同.(3)图A和D,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力的作用点不同,钢条的形变大小不同.(4)控制变量法是一个物理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保持其他量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量,观察物理量和这个改变量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1)A和B;(2)A和C;(3)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4)控制变量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28.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走了茅屋的屋顶.请说出此句诗中所包含的两条科学道理.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由诗句的含义结合物理学知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解答.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屋顶上下的空气流动速度,比较屋顶上下受到的压强,再比较屋顶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解答: 解:(1)“八月秋高风怒号”中是风声,即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2)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茅草吸上去.故答案为:空气振动发声;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点评: 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平常的积累,注意挖掘古诗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29.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所做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甲图在研究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乙图中小明和小华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大小 有关.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其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影响力作用效果的要素有三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答: 解:图甲中所示的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乙图所示的是用力越大,弹簧的形状改变的就越大,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考查的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故答案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一是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0.仔细观察下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作用点 有关.
考点: 力的三要素.
分析: 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②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 解:大人和小孩在门上的作用点不同,使得大人虽然力气大却推不过小孩,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跟力的作用点有关.故答案为:作用点.
点评: 正确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