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阿长与 山海经》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阿长与 山海经》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16: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检查预习:
骇 ( ) 掳 ( )
震悚 ( ) 灸 ( )
憎恶( ) 倘使( )
规矩(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粗拙( ) 孤孀( )
hài

sǒng
jiǔ

tǎng
jǔor ju
huáng
chuāng
jié
zhuō
shuāng
解题2:《山海经》是什么书?
《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刑 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袋子似的帝江
关于帝江
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山海经 西山经》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山海经》其他插图
骄虫 泰山 计蒙
文章记叙了长妈妈哪些事?
其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喜欢 “切切察察”
不许“我”走动
摆成 “大”字睡相
教给 “规矩
讲“长毛”故事
买《山海经》




 详
 详
“吃福橘”

其中重点写的是哪一件事?
重点写买《山海经》。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吃福橘等烦
琐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

概括长妈妈的性格特点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善良、 宽厚、仁慈、朴实、真诚、有爱心、乐于助人、民间文化的载体
不拘小节、好事、烦琐、粗俗、愚昧、迷信
精读
买《山海经》
用这么多笔墨写我的远房叔祖
是不是离题太远?为什么?
为了交代自己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
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原因。
  “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这些语句可以删除吗 为什么?
不可。因为这些对小孩子(鲁迅)是最有吸引力的。
九头的蛇
《山海经》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相柳原是共工的臣属,长有九个脑袋,面孔倒似人,但身子象蛇。青绿色。他的每个脑袋只吃一座山上的食物。他所到之处,地便有陷处便成溪流沼泽。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他的血膏所流之处,腥气熏天,无罚再播种五谷,为治理这片土地,大禹将腐湿的泥土挖掘出来,堆成土台,就是五帝台。
人面的兽
《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远古时代,世上一片荒凉,只有许多森林,人们连毛带血地吞吃着打猎得来的禽兽。这时,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名叫祝融。祝融很慈祥,很有同情心,看到人们生吃禽兽,就传下火种,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人们从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而且也能不生病,所以,大家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一脚的牛
《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三脚的鸟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
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
作者用相当多的篇幅写了买《山海经》之前的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
  远房的叔祖找不到,
  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
这是不是过于罗嗦了?把它删去可以吗?
不可。这些内容烘托“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也突出了长妈妈“伟大的神力”。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
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想法: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心理:阿长没有文化,不识字,既不知《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 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
了”,“我” 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霹雳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 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哥儿”指谁?“三哼经” 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正确书名?
作者这样写,不但富有情趣,更强调了阿长不识字,却做到了识字的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强调她的“伟大的神力”。
“我”为什么因此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我”对她最热烈最真挚的赞美。
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长妈妈为什么有“伟大的神力” ?
因为她怀有对小主人诚挚的爱;
为了这种爱,她甘愿做出牺牲。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
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
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朗读: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最后这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抒情。
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1.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2.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
3.用“阿”字有亲昵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人物形象:
阿长是一个不幸的好人,
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善良、朴实、真诚、有爱心
不拘小节、粗俗、烦琐、愚昧、迷信
刻画人物的方法:
1、描写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对比、映衬法:
a.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
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b.先抑后扬
3、详略得当
童年? (思想变化)
⑦为我买《山海经》
本文就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记叙线索,先抑后扬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特别的敬意
敬意淡薄
新的敬意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主要事例: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成年思想?
尤其课文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尊敬、喜爱、很怀念、很感激。
寻找“阿长”:
——回想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1.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