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案
一、教材分析
《白鹭》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展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真爱和赞美之情。主篇篇幅较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共11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2-5)从全身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角度赞美了白鹭的精巧;第三部分(6-8)撷取三个富有诗意的画面,赞美了白鹭的悠然脱俗;第四部分(9-11)回归总体,再次赞美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按总分总的结构所写。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还有一定的词汇积累,但对文章语言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嫌、宜、鹤”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旨,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二)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谈话法:以语言为主,结合本文中优美的语言加以讲授,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白鹭之美、自然之美。
(二)演示法:运用多媒体,下载并播放白鹭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看见白鹭之美,并结合文中句子进一步感受。
(三)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带动全班同学参与进来 。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白鹭图片,询问学生认识这种动物吗?
2.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关白鹭的诗句。预设“两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沐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光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泛读课文
下载并播放课文音频,再请同学读。
(三)解决字词
1.生字认读,提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识记,并组词、造句。预设:“鹭、嫌、黛、韵”都是形声字,强调“嫌”的女表意兼表声,兼有加倍之意,表示一旦被怀疑会不断增加。“黛”的黑表意,代表声,青黑色的颜料。
2.生字会写,让学生们观察“鹤、嫌、框、韵”这几字的结构特点,强调写字的时候注意左右宽窄相当,笔画较多注意穿插辟让。写完后并组词、造句。
(四)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读了课文,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适宜)
2.文章中有没有哪些句子进行了概括呢?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请同学们圈画有关词句 。
外形美:2-5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白鹭外形美的部分)
不同场景中的美:6-8自然段。
(五)精读课文
1.赏读2-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外形美,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外形图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抓住颜色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说出白鹭的颜色一切都很适宜。理解“增之一分则嫌长 ……”这句话,“分忽”表示一点点。
2.赏读6-8自然段,感悟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提问:通过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场景?能为每一个场景起个名字吗?
请同学们集体讨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
预设:水田垂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 。
提问:这三个场景中白鹭的美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提问:“孤独”“悠然”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多媒体出示)
“人们说它是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展开想象。
提问:为何白鹭不会唱歌,还说“白鹭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呢?
引导学生回答,白鹭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歌声,但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首散文诗,感受到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寻常事物之美,体会自然之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
2.练习字词 。
(八)课后反思
1.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