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2 18: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澈(chè) 繁衍(yán) 万顷(qǐnɡ)
B.栖息(qī) 庇护(pì) 鹭鸶(lù)
C.远眺(tiào) 肋骨(lèi) 绵延(yán)
D.茁壮(zhuó) 丰盈(yénɡ) 牲畜(ch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神秘色彩 一望无际 牧场
B.广阔无垠 碧波荡漾 萎缩
C.混然一体 热闹繁华 瞬间
D.沧海桑田 饶有兴趣 吞噬
3.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 )
(2)塔里木河全长1 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 )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 )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 )
4.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在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你们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实地观察】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镜头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献计献策】请为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计策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策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环保忧思】孙俪同学在展示环节中,结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向同学们发问,请你回答。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事例?试举一两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阅读
(2012·荆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国湖泊数量锐减 __________
2011年,在科技部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下,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湖泊治理调查。这也是我国首次设立以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现状、完善中国湖泊数据为目的的重大项目。
调查数据表明,近30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个,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达243个。
以2005年和2006年为基准年,有关部门对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现状进行遥感调查,并开展了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主要淡水湖泊的水量、水质和水生资源系统调查。
调查表明,我国湖泊总体变化态势为,北方和西北干旱区湖泊水位下降,盐碱化萎缩现象严重,青藏高原湖区湖泊水量与湖面波动剧烈,云贵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降低明显,东部平原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湖泊的变化给生物多样性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江流域多数湖泊土著鱼类受外来物种入侵、江湖阻隔和过捕滥捞等因素影响而濒危。
又如,滇池在20世纪50年代记载有土著鱼类26种,到2000年后分布于湖体的仅有4种,在2007~2010年的两次调查中仅发现1种。同样,在云南的泸沽湖,原来有4种土著鱼类,但引进外来鱼类后,在2007~2008年两次调查中仅发现1种。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鱼类资源种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106种下降到目前的60~70种,洄游性鱼类几乎绝迹。
水生植物多样性也显著下降。以滇池为例,20世纪50年代记载水生植物有100余种,最近的两次调查仅发现19种,约80%的种类消失。其余湖泊水生植物种类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
如今,人们主要通过控制陆源污染、湖泊底泥清淤、调水引流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来治理湖泊环境。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湖泊治理需要科学和长远的认识,需要短期治标和长期治本相结合,在逐步控制流域点源与面源污染问题后,从流城整体角度对湖泊——流城实施一体化综合管理。
(摘自2012年1月15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8.请从文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将题目补充完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除了列数字外,本文还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0.文中“调查表明”和“调查数据表明”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文中“湖泊的变化给生物多样性也带来了重大影响”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长江流域多数湖泊土著鱼类濒危,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13.【写法借鉴】本文很多语句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产生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表达对你熟悉的人物或景物的情感。(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的“衍”应读yǎn;B项中的“庇”应读bì;D项中的“盈”应读yínɡ。
2.【解析】选C。“混然一体”应为“浑然一体”。
3.答案:(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4)引用
4.(1)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面对胡杨的挣扎、痛苦与求救,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又怎能不为人们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呢?
(2)答案(示例):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5.答案:这是为了进一步明确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未得到遏制,事态仍在进一步恶化,以此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6.答案: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对短视的人们的批判,警示世人,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7.【活动一:实地观察】答案(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垃圾满塘,岸边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变得污浊不堪。
镜头二:学校旁边的菜市场,到处是垃圾和废弃的塑料袋,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各种“怪味”。
【活动二:献计献策】答案(示例):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要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计策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活动三:环保忧思】答案(示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由于前些年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以致近年来出现了河道干涸、断流的现象。
8.【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拟写标题的能力。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湖泊数量锐减及湖泊的变化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重大影响,根据这个中心拟写标题。
答案: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把握。根据常用说明方法的特点,结合文章相关语句判断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答案:举例子 作比较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理解。首先回答是否“多余”,然后结合内容体会这两个词语,表明下面的内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不是多余。表明下面的内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近即可)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这句话独立成段,位于文章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
12.【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首先筛选出“湖泊的变化给生物多样性也带来了重大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江流域多数湖泊土著鱼类受外来物种入侵、江湖阻隔和过捕滥捞等因素影响而濒危”等相关语句,然后概括作答。
答案:湖泊数量减少,外来物种入侵,江湖阻隔,过捕滥捞等。
13.答案(示例):红棉——英雄花,我喜欢你,因为你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我喜欢你,因为你傲立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我喜欢你,因为你不颓落一片花瓣,即使踏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红棉——英雄花,我永远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