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创设梦境的艺术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父之死
房占民
月上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大帐里,酒香流溢。亚父范增与项王对饮。亚父分析着当前的战情,项王不置可否,脸沉似水,亚父心里有疑,便不再多言。
蚊虫舞,不时有巡营的兵士从帐前走过。
“大王,您有心事?”
项王无语,脸色愈加阴沉。
“您累了,咱们改日再议吧。”亚父起身作揖。
“等一等,”项王把手一挥,战袍一甩,身子兀自不动。烛火在风里摇摇晃晃。
“你,年事已高,我看……”
项王的话没有说下去,可亚父明白,项王是想把自己赶走。瞬间,亚父感觉苍老了许多,他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大帐。夜深了,灯火里,一片静寂。
亚父,谋于项王,多次献奇策,楚军因之战无不胜。项王愈喜之,亦愈忧之。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赶走亚父的是吕马童。
吕马童,项王的乡人,幼年的玩伴,战场上曾替项王挡过一箭,项王视之为亲信。
彭城一战后,项王带兵围汉于荥阳,项王派吕马童入汉,陈平用反间计。
吕马童回项王:“亚父已生二心,不可用。”
亚父走了,走时,他眼望项王那如山的背影,心如刀割,老泪纵横。
月挂中天,如盘,兵急走。
垓下,项王心力交瘁。鼾声时而疾如奔矢,时而缓如清溪。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处所在,高崖危耸,松涛震耳,有阴森的凄号声从渊里传来。那云雾缭绕之处,一独舟无所凭依般从渊里渡来,渐近渐明,那摆渡人,像极了亚父范增,正琢磨该如何对话之际,崖壁忽然向斜刺里倒去。项王一惊,口喊,亚父救我——睁眼一看,帐中灯火还明。虞姬卧在身边,温柔地望着他,轻轻地说:“大王,亚父已经死了。”
项王知道,亚父在去往彭城的路上,已经死了。项王眼里有泪,未滴下,心里痛。
月下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各路诸侯将项王围得水泄不通。楚歌声起。闻者垂泣。项王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虞姬,悲饮酒,歌数阙。虞姬散乱的发在血泊中铺开,裙裾掩去了她梅雪般的芬芳。项王泪如雨注。最后破喉之泣定格了项王这一生爱的记忆。
项王上马,八百人突围,疾走至乌江畔,只余二十骑。此时,从江心渡过一船,定睛一看,是项王的故人乌江亭长。他远远地便招呼项王上船渡江。项王仰望微明的天空上的那一淡白月痕,又看了一眼远处追来的汉军,慨然长叹:“我少年离乡,有八千兵士相随,而今,二十人,二十人啊!我,我还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说罢,早已盈眶的泪再也止不住,风中传来了乌骓马的嘶鸣。
项王双膝一软,跪在了江岸。
老伯,项羽无能,向江东父老谢罪了。说着,项王的头如鸡啄,片刻,额上血肉模糊。
兵士们望着浩渺的江面,皆泣不成声。
项王大喝,快渡江,善待乌骓!声音在江面上飘荡。
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了清晨的江雾里。
项王对敌汉军,疲力挣扎,可手中剑依然若梨花雪舞,在空中上下翻飞,近之者死,触之即亡。再加之项王雷霆般的怒吼,一时之间,汉军竟无一人近前,尤恐避之不及。
项王视敌军中有一熟悉面孔。竟是乡人吕马童!
项王一怔,左肩就中了一剑。项王定睛细看,没错,是吕马童。
“吕马童,我待你不薄,你何至于此?”
吕马童不答,口里只是不停地喊着,杀项羽,封侯王!项王怒从中来,二目灼灼,望着吕马童,大有恨不能撕之而后快之意。他虚做手势招他近前,吕马童不进反退,口里仍喊着:“杀项羽,封侯王!”
项王不再等待,一跃而起,剑在吕马童面门前一晃,顿时血花四溅,吕马童的半张脸就开了花,吕马童颓然倒地。项王瞧着呻吟的吕马童,把剑往颈上一放,对着天空大喊:“亚父,我来了。”
忽停,又喊:“天亡我也!”三声过后,自刎而死。
吕马童得项王一躯体,汉王封他为中水侯。
项王哪里知道,汉王用反间计,厚赂吕马童,为防项王再度起用亚父,吕马童暗暗使人尾随范增,在一僻静之所,暗箭射亚父,谎报称亚父死于恶疾。史云:疽发背而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请根据文本分析作者写项羽梦境的用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欠条
高晋旭
王大林干上工程后,收了许多张欠条。他以前是白梅岭村子旁机械厂的职工,二十多年前,厂子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后,凭着技术和人脉在外面找了这个营生,日积月累,债务往来也多了起来。欠账的人总是哀求:“哥,手头实在紧,再宽限两天。”虽说王大林不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人,但左拖右耗的,眼看十年八载过去了,也不见回头洋。王大林很气恼,想来点横的,可一想到朋友的情分就此破裂,内心十分矛盾。最近,常一个人出去喝酒。
这天,他喝得有点高,大半夜才着家。
一开家门,就看到老爷子拄着拐杖在客厅的沙发上,孤单的背影像只被遗弃在另一个世界的小鸟。
爸,您不用等我。王大林晕乎乎地说。
半晌,老爷子才清清嗓儿,开了腔,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人老了,觉也跟着作怪。你说困吧,一挨到枕头就醒。你说觉少吧,一坐到沙发上又犯迷瞪。
说完,用拐杖指指沙发,示意王大林也坐。
王大林酒还没醒,脚不听使唤,三摇两晃地坐在离老父最近的转角沙发上。酒气熏天的,听到老父亲在耳畔上好一阵咳嗽。王大林懵懵登登想去给老父亲的前心后背抹擦抹擦,可手不听使唤,虎背熊腰的差点连自己也摔到地上去。
他听见老爷子说,你实惠儿坐那儿。
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好不容易点着一根烟,云吞雾绕起来,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
隔着烟雾袅袅,他看见老爷子拿出一只精美的老式木匣,递到他手上。王大林醉眼朦胧说,这匣子真漂亮,这样精致,犄角上还飘着彩云呢。
老爷子抹搭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犊子玩意儿,喝了不老少。王大林很久没听老父亲训了,反倒觉得亲切,抱着自己的脚,嘿嘿嘿地赔笑。
王大林想拉开匣盖,手却不听差使。他把一只手举到眼前,一个个提溜起来数落,大拇哥、二拇弟、中不老、小淘气、捏捏崽,点着一个又窝回去,然后对着拳头一吹,仿佛手指头又灵活了。
“嗐——”王大林拉开了厚实的匣盖。里面布满花花绿绿的粮票、布票、老式人民币、纪念币,王大林拿起一张老式的贰角纸币说,爸,这真是咱家的老古董,一看见这些,就想起了我小时候,你骑车带我去县里买东西,我坐在大梁上,从家属楼的大坡“叮铃铃”飞驰而过。
王大林往下翻,底下还有作废的糖票、洗澡票,最底下还有一张斑驳的字条,写着:今欠到白梅岭王家一头猪崽。后面还有落款和红手印。
你爷爷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好,村里人过年杀一回猪,卖了钱才能给买猪崽的钱,有的给了,有的就没给,一直欠着。王大林问,那有的人有钱了为啥不还咱呢?这也是他遇到的问题。老爷子说,有一年,一个小伙子借了你爷爷两头猪崽,安顿好家里他就出门闯荡去了。三年后,他回来,没等屁股坐热就赶忙来给你爷爷还猪崽钱了,你爷爷问他急啥?他说在外面老想着,一数钱就想起这笔账,还了踏实,心里亮堂。孩子,有时候你容别人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知道吗?
故事太过久远,不知何时王大林已经睡着了。
翌日清晨,酒醒后的王大林发现自己睡在沙发上。怀里抱着老父早年临终时交给他的木匣,沉思良久,把自己的那几张欠条也整齐地放了进去,合上匣盖放到柜顶。然后,恭敬地给老爷子的遗像上了三炷香,烟缕飘然直上,王大林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2.小说为什么用大半篇幅描写一个梦境?请结合全文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第二天,妈妈要三三送鸡子到砦子里去,三三不说什么,只摇头。妈妈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只好亲自送去。母亲走后,三三一个人在碾坊里玩,玩厌了又到潭边去看白鸭,看了一会鸭子,等候母亲还不回来……心里老不自在,回到碾坊里去。
但是过了一会,母亲可仍然回来了。回到碾坊一脸的笑,跨着脚如一个男子神气,坐到小凳上,告给三三如何见到那先生【注】,那先生如何要她坐到那个用粗布做成的软椅子上去,又说到城里人说的三三为何不念书,城里女人全念书。又说到……
三三正因为等了母亲半天,十分不高兴,如今听到母亲说到的话,莫名其妙,不愿意再听,所以不让母亲说完就走了。走到外边站到溪岸旁,望着清清的溪水,记起从前有人告诉她的话,说这水流下去,一直从山里流一百里,就流到城里了。她这时忖想……什么时候我一定也不让谁知道,就要流到城里去,一到城里就不回来了。但若果当真要流去时,她愿意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同她在一处流去。同时还有,她很想母亲永远和她在一处,她才能够安安静静的睡觉。
母亲看不到三三,站在碾坊门前喊着:“三三,三三,天气热,你脸上晒出油了,不要远走,快回来!”
三三一面走回来,一面就自己轻轻的说:“三三不回来了!”
下午天气较热,倦人极了,躺到屋角竹凉床上的三三,耳中听着远处水车陆续的懒懒的声音,眯着眼睛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越看越活,朦朦胧胧便睡着了。
她还似乎看到母亲包了白帕子,拿着扫帚追赶碾盘,绕屋打着圈儿,就听到有人在外面说话,提到她的名字。
只听到说:“三三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不出来?”
她奇怪这声音很熟,又想不起是谁的声音,赶忙走出去,站在门边打望,才望到原来又是那个白脸的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钓鱼。过细看了一下,却看到那个钓竿,是总爷家管事先生的烟杆,一头还冒烟。
拿一根烟杆钓鱼,倒是极新鲜的事情,但身旁似乎又已经得到了许多鱼,所以三三非常奇怪。正想去告母亲,忽然管事先生也从那边来了。
好像又是那一天的那种情景,天上全是红霞。如今碰到这两个人,管事先生同那白脸城里人,都站在那石墩子上,轻轻的在商量一件事情。这两人声音很轻,三三却听得出,是一件关于不利于己的行为。因为听到说这些话,又不能嗾人走开,又不能自己走开,三三就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脸上也像天上的霞一样。
那个管事先生装作正经人样子说:“我们是来买鸡蛋的,要多少钱把多少钱。”
那个城里人,也像唱戏小生那么把手一扬,就说:“你说错了,要多少金子把多少金子。”
三三因为人家用金子恐吓她,所以说:“可是我不卖给你,不想你的钱,你搬你家大块金子来,到场上去买老鸦蛋吧。”
管事先生于是又说:“你不卖行吗,你舍不得鸡蛋为我做人情,你想想,妈妈以后写庚帖,还少得了管事先生吗?”
那城里人于是又说:“向小气的人要什么鸡蛋,不如算了吧。”
三三生气似的大声说:“就算我小气也行。我把鸡蛋喂虾米,也不卖给人!我们不羡慕别人的金子宝贝。你同别人去说金子,恐吓别人吧。”
可是两个人还不走,三三心里就有点着急,很愿意来一只狗向两个人扑去。正那么打量着,忽然从家里就扑出来一条大狗,全身是白色,大声汪汪的吠着,从自己身边冲过去,即刻这两个恶人就落到水里去了。
于是溪里的水起了许多水花,起了许多大泡,管事先生露出一个光光的头在水面,那城里人则长长的头发,缠在贴近水面的柳树根上,情景十分有趣。
可是一会儿水面什么也没有了,原来那两个人在水里摸了许多鱼,全拿走了。
三三想去告给妈妈,一滑就跌下了。
刚才的事原来是做一个梦。母亲似乎是在灶房煮午饭,因为听到三三梦里说话,才赶出来的。
见三三醒了,摇着她问:“三三,三三,你同谁吵闹。”
三三定了一会儿神,望妈妈笑着,什么也不说。
妈妈说:“起来看看,我今天为你焖芋头吃。你去照照镜子,脸睡得一片红!”虽然照到母亲说的,去照了镜子,还是一句话不说。人虽早清醒,还记得梦里一切的情景,到后来又想起母亲说的同谁吵闹的话,才反去问母亲,究竟听到吵闹些什么话。妈妈自然是不注意这些的,所以说听不分明,三三也就不再问什么了。
直到吃饭时,妈妈还说到脸上睡得发红,所以三三就告给老人家先前做了些什么梦,母亲听来笑了半天。
【注】“那先生”即下文中的“城里人”,因为养病,“城里人”来到三三所在的杨家堡养病,引起三三欲说还休的朦胧情感。
3.沈从文善于写梦,《沈从文文集》中,有四十多篇小说出现了一百四十多处梦境。在本文中,沈从文也详细叙述了三三的梦,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春儿送回医生,顺便约好医生的丈母娘来做伴儿。这位大娘,今年五十岁了。她的丈夫和春儿的爹一年下的关东。她好和人家做伴儿,能全心全意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家。夜里,她抱着一条被子过来,指着炕上小声说:“他吃饭了没有?”
“还没有哩,”春儿说,“兵荒马乱的,咱这人家,有什么好做头儿呀?”
“我拿来了一把儿挂面,三个鸡蛋,”大娘打开被子说,“你去给他煮煮!”
春儿添水做好了饭,端到被窝头起,叫芒种吃着,大娘说:“春儿,我嘱咐你:破伤怕响动,最怕铜器,可别再叫那些孩子们到你院子里来扭秧歌了!”
“不怕,”芒种说,“阵地上机关枪大炮都经过了,敲敲锣鼓算什么?”
“不能那样说呀,孩子!”大娘说,“打仗的时候,心里有一股火气,只想打胜了,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眼下你是养病呀!”
“大娘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好了,”春儿在一边笑着说,“还顾着抬杠哩!”
“我的伤并不要紧,是支队长一定把我留下来!”芒种叹了一口气,就翻身向里睡去了。
“你跑腾了一天,也睡吧!”大娘上炕对春儿说,“上半夜我来支应着!”
春儿把灯盏移到窗台上,打横儿躺在大娘的身后边,她用力闭着眼睛,一直睡不着,翻了几个身说:
“大娘,咱娘儿俩调换调换吧,我侍候上半夜!”
“不用调换,”大娘说,“别看我老了,精神大着哩,三宿几夜的不合眼,我也不觉困,你睡吧!小人儿家,失了觉可不行哩。”
“我睡不着。”春儿说着坐了起来。
“你睡不着,咱娘儿俩就说闲话儿吧,”大娘说。
“那不吵得他慌呀?”春儿指一指芒种,“干熬着两个人干什么,大娘你就先睡会儿吧!”
“那我就睡会儿,”大娘说,“你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再叫醒我!”
大娘靠着墙,把眼一闭,就轻轻打起呼噜儿来,睡着了。她做起梦来,她梦见芒种的伤养好了,背起枪来对她说:“大娘,这些日子,多亏你照看我,管我冷热,喂我吃喝,拿着黑间当白日,端屎端尿不嫌脏,我一辈子忘不了,我要把你当亲娘看待!”
“那你不要挂意,”大娘对他说,“你打仗是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你的大娘呀?你只要告诉我你现在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就好了!”
“我要到东三省去,”芒种笑着说,“我要一直打到鸭绿江边,把日本鬼子完全消灭!”
“那你等一下,”大娘着急地说,“等我换上双鞋,跟你去!”
“千山万水,大娘去干什么呀?”芒种说。
“我去找你大伯!他走的时候,我的头上插着红花儿,现在头发白了,他还不回来。我要去找他,告诉他说,我们这里,因为有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打仗,穷人们全有了活路,年轻小伙子,不用再撇妻撂子受苦下关东,家来过好日子吧!”
“那就走吧,大娘,”芒种搀扶着她,跟在大队后面,走了很远的路,过了多少条河,出了山海关,穿过大森林,一天傍黑,在一间地主人家的场屋里,找到了她的年老的丈夫。
大娘的老眼里流下泪来。
“不知道队伍宿营,找到房子了没有?”芒种翻过身来说。
“睡醒了呀,”春儿笑着说,“还是说梦话?”
“睡醒了,”芒种说。
“大娘睡着了,”春儿说,“可老是说梦话。”
“大娘是个苦命的人,”芒种说,“她家那个大伯,小的时候,和我一样,给人家当小工做活的,后来逼得下了关东!比起老一辈儿的人们来,我们是赶上好年月了。”
“俺爹也是在关东呀,”春儿说,“你不要忘了他。”
“我怎么会忘了他哩,”芒种说,“我要好好打仗,一直打到山海关外去,把那里的人民也解放出来,把咱这一带因为穷苦,因为地主豪绅剥削逼迫,失家没业,东流西散的人们全接了回来!给他们地种,给他们房子住!”
“这是你的志向呀?”春儿笑着说。
“这是我的头一个志向。”
“第二个志向呢?”春儿问。
“第二个志向更远大,我一下还说不周全,”芒种说,“党会领导我去实现的,我只要永远做在前头,永远不掉队就行了。”
“你是一个共产党员了?”春儿低下身子笑着问。
“嗯。”芒种说,“你有志向没有?”
“为什么没有?”春儿直起身子来说,“你不要小看我!”
“说说你的吧!”芒种说。
“你等我想一想,”春儿昂起头来,“姐姐对我说,村里的支部,就要吸收入党了,我的志向就是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
她说着,拉住芒种的发热的手,又轻轻抚摸着他的头。
月亮照到炕上来,三个人的热情和希望,把这间常年冷清的小屋充实了起来。
4.小说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大娘的梦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吻如刀割
内尔明·伊尔迪里姆
⑴嗨,我是萨米。不用冥思苦想我们在哪里遇见过。我们素未谋面。
⑵我是萨米,今年16岁。童年的我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船长。我常常梦见旗子、桅杆,还有救生艇入海的咯吱声等,我梦见自己身着雪白制服站在桥上。暴风雨会不时袭来,大海会愤怒地咆哮,那汹涌的波涛如同挥舞斧头的强盗般冲击甲板。船上一片狼藉,我自然会快速上去查看。听起来甚是自负,但我就是充满英雄气概,我就是有能力让最狂热最暴躁的大海卑躬屈膝。
⑶为了缓解乘客的恐惧,我会漫步在甲板上,抚摸孩子们的头发,询问老人们的健康,为年轻女士点燃香烟。我会伏在船的栏杆上和鱼儿对话,看着城市灯光照亮了远方的海岸,憧憬着把船泊在前方等待我的福地。港口城市热切地召唤着我,把隐藏在其闪烁灯光下的财富放在我的脚前。我会向着灯光满速前进。就在我即将抵达甜蜜梦境中的海岸时,耳旁传来母亲温柔的声音,“醒醒,早上了。”
⑷我会起床祈祷:亲爱的上帝,即便我永远成不了一个船长,至少赐予我一次乘船远航的机会吧。当我能在大海上航行的时候,我会抱怨上学仅仅为了去解决“浴缸里有多少升水……”这样的问题。我会在早餐时把梦境复述给母亲听。她一边笑意盈盈地倾听,一边在面包上涂上橘子酱。那样的年代里我们餐桌上有橘子酱,母亲的呼吸温暖着我们的壁炉,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
⑸然后我长大了,那个名曰战争的东西在我的小镇爆发。它改变了城市之光的颜色。闪烁着对生活热情的那些灯光一个又一个地熄灭了,让位于葬礼上的悲伤油灯。夜晚落在我们身上的是炸弹雨,而不是流星。一场大火让我家的房子被夷为平地。火焰吞噬了很多人,我母亲是其中一个。如同地狱的火焰烧毁我的家人、我们的房子、我们的过去和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一个接着一个。
⑹我风烛残年的父亲决定带我离开。终于有一天他宣布:“我们明天离开。”那天晚上是我最后一次在长大的城市睡觉,也是多年来第一次又梦见了童年的梦。海浪拍打着轮船,我在桥上微笑着。地中海像一个地图横亘在我面前。在地平线上,一个小小的被冲刷得很白的房子在那个新城市充满希望的灯光里向我眨眼。
⑺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来到土耳其边境,到了一个他们称之为难民营的地方。“别担心,”我父亲会说,“我们不会待很久。”父亲和很多人一样打算离开难民营去寻找更好的地方。所有人都指向同一个救世主——阿卜杜拉,他会告诉我们出路。但他说旅途费用昂贵,要到达灯火通明的城市并开始新的生活,每人要4000美元。父亲先是凝视我,又看看阿卜杜拉,然后又望了望脚下那裂开的土地。几天后,他做出了决定。有天晚上,他靠过来在我耳边低语:“你明天离开。”
⑻“你呢?”
⑼“你先走,我随后就到。”
⑽撒谎从来都不是父亲的强项,这次仍然不是。
⑾我鼓足勇气才说出来:“没有你,我哪里都不去。”但他示意让我闭嘴,仿佛我说了最亵渎神灵的话。那天晚上夜空没有星星,我无法许愿。我只是紧紧攥住父亲的手。
⑿第二天父亲陪我到难民营出口处,那里有辆红色卡车在等我。他数了4000美元,放到阿卜杜拉张开的双手上。父亲站在司机旁边,把我用力地推出去。我弯下腰,亲吻了他那疲惫的双手。它们刺痛了我的嘴唇。当离开就意味着永别时,吻如刀割……
⒀我在卡车后备厢中待了7个小时才到达穆拉。暮色降临,华灯初上。我看着车子驶过的窗户:金黄色的灯光从窗帘后面流出。晚上我们驱车到港口。看到停靠的船舶让我想哭……卡车司机载着我,要把我快递到船上,这轮船和我梦境中的船毫无相似之处。雨水疯狂扑打在我的脸上,一个胡子长得像厕所刷子、有着一张凶悍脸的男人,把我带上船,抬起甲板上的一层盖子,把我推下楼梯。这时我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封闭的地下室,这里挤满了数百的男男女女和儿童。我心怀恐惧,睁大眼睛,而他们已经缩在船舱阴影中,然后我挤进了人群。
⒁储藏室密不透气,我们挣扎着呼吸。接近黎明时分,船开始翻腾,像一个翻滚作呕的胃。甲板上面传来跑步声和咔嗒声。我们敲击着头顶的盖子,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大喊,但无人应答。突然人群中有个女人大叫起来:“船沉了!”然后尖叫声、祈祷声、低语声,还有孩子们的哭泣声响成一片。
⒂当我们的船沉入地中海时,我听见母亲温柔的声音在我耳旁低语,就像一首摇篮曲:“睡吧,夜晚到了。睡吧,夜晚到了。”
⒃我是萨米。若是让你感到抓狂,我很抱歉,但这是我们认识的重要时刻。因为当我寻找一个透出金黄色灯光并且能让我得以休息的小房子时,我和小船下沉到地中海深处。但是你们的世界正常运转。
⒄我是萨米,我悄悄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悄悄地走。你们继续生活,仿佛我从未死过,也看不到我的存在。我把它写下来,因为不论我在你的星球上有多么渺小,我必须留下证据。如今,我趴上地中海深处的坟堆,飞驰的海星在脚下穿梭,而我的身体上,海浪翻飞。
5.第(2)(3)两段描写“我”童年的梦境有何用意?
【答案】
1.①写项羽梦中遇险,暗示他现实中已经陷入绝境。②写项羽梦见亚父,表现项羽对赶走亚父心生悔意。③写项羽梦中喊“亚父救我”,表现项羽内心对亚父的依赖,突出亚父对项羽的重要性。
2.①拓展情节内容:梦境内容是因为欠债人不还欠款,气恼的王大林醉酒回家,看见老父亲坐在沙发上和父亲就这个问题进行的沟通交流,和现实人生中王大林陷入矛盾纠结中的情形照应。②丰富人物形象:塑造了父亲重情重义,体谅他人,与人方便的宽厚形象;也暗示了王大林性格特点的由来,与家教家风熏染有关。③有利于深化主题:赞美和讴歌王大林身上的美好人性人情;呼吁和号召传承优良家风,营造和谐友爱社会氛围。④更富有表达趣味:虚实结合的写法,让叙事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兴趣。
3.①在人物形象上,刻画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梦境描写,塑造了三三天真无邪、任性的性格特征,写出了三三对城里人微妙的心理活动。②在主旨上,礼赞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寄托人生理想,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③在艺术效果上,通过三三的梦,虚实结合,增加了小说的浪漫色彩,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4.①具体叙写大娘的梦境表现了人物内心,丰富人物形象。大娘梦见芒种的伤痊愈了,自己也跟随队伍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丈夫。表现了大娘对芒种的关爱和她所经历的与丈夫失散的苦难命运。②具体叙写大娘的梦境充实了情节,使得夜晚春儿和大娘照顾芒种的情节不再单一;也渲染出这个月夜的温情与希望,体现了孙犁的小说对美的一种特殊的追求。③在情节上,具体叙写大娘的梦境为后文芒种和春儿谈志向,展望未来做了铺垫。升华主旨,进一步表现了这间小屋中的热情与希望。
5.展现“我”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表现“我”的善良、勇敢、自信,表达“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下文写战争灾难的降临、现实的残酷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