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7.《端午的鸭蛋》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2 18: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手腕(wàn) 硝药(xiāo) 苋菜(jiàn)
B.门楣(mén) 车胤(yìn) 络子(lào)
C.门槛(jiān) 饰物(shì) 腌蛋(yān)
D.沧海(cānɡ) 橱柜(chú) 蛋壳(ké)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3.为下列句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只填字母)
(1)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______________(A.大概 B.或许 C.肯定)是不行的。
(2)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______________(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3)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_____________(A.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4.给下面的语段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A.《》, 、、、 B. “” 。、、,
C.“” 。, 、 、 D.《》, 、 、 ,
5.综合性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1)【走近端午】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系节日】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3)【弘扬传统】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2、3段(从“我的家乡是水乡”至“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回答6~8题。
6.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下面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我选_____________处,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画线句: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三、美文品析
(2012·泸州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9~12题。
又是一年粽飘香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午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装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9.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作者的记忆里,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3.【写法借鉴】本文作者善于运用语言“造型”,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语言“造型”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或场景片段。(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苋”应读xiàn;B项中的“楣”应读méi;C项中的“槛”应读kǎn。
2.答案:(1)藉 籍 (2)皇 隍
3.答案:(1)A (2)C (3)B
4.【解析】选B。“十二红”是一种菜名不是书名,不能用书名号;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用顿号;一般句子中的停顿用逗号。
5.答案:(1)屈原投江 (2)示例: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
(3)示例:传统文化教育滞后,宣传倡导不力,部分青少年传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只要抓住关键词筛选出“名声”“特点”的词句作答即可。
答案:名声大 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乐景即乐情,文中处处皆是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赞美,举一例说明时要抓住关键词。
答案:赞美、自豪。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表达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特色的赏析。可以从句式特点、准确用词、修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一:A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示例二:B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示例三:C “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可知,母亲包粽子不仅仅是作者对故乡端午节温馨美好的记忆,也包含着母亲的辛劳、对子女的关爱,还有作者忘不了的粽子的制作过程及味道的香醇等。
答案:因为它是作者对故乡端午节温馨美好的记忆;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温情;是用最新鲜的粽叶和自家种的糯米制成;味道香美。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把握能力。作者写超市的粽子是和母亲包的粽子形成对比,目的是衬托母亲包的粽子的美好。
答案:这是衬托(烘托)的写法。以超市粽子虽好,但缺少一份天然与温情,来突出母亲包的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
11.【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写母亲包粽子的具体情节,从母亲的动作、神情、温情等方面考虑。
答案:在阳光下包粽子的母亲,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温情洋溢,美丽如画。
12.【解析】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语意连贯。
答案(示例):“六一”的喜悦像一首动人的歌谣,轻轻萦绕在我的心间。我仿佛一只翻飞的小鸟儿,在欢声笑语的校园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
13.答案(示例):天上乌云密布,看样子雷阵雨就要来了,蚂蚁们也注意到了,他们“嗨咻,嗨咻”地喊着口号,开始了“搬家行动”。蜻蜓扇着那薄薄的翅膀,飞来飞去。鸟儿们“扑棱,扑棱”翅膀,飞回巢里去了。大人们也急匆匆地赶路回家,高跟鞋和大皮鞋发出“嗒嗒嗒”和“啪啪啪”,这声音组成了一曲奇特的小调。雨像斜斜的雨帘,用圆滚滚的雨珠穿成,似乎一碰还会发出珠子相撞,“滴滴咚咚”的声音。雨过天晴,人们“吱——”一声打开窗户,大口大口地呼吸这雨后的空气。鸟儿们从窝里钻出来,伸个懒腰,开始“啾啾,啾啾”地啼啭,使气氛变得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