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炮制(pào) 酬谢(chóu) 枸杞(ɡǒu)
B.门槛(kǎn) 凑齐(còu) 挑剔(tì)
C.煨炖(wēi) 家醅(péi) 撒开(sā)
D.两颊(jiá) 斟酒(zhēn) 薏米(yì)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过了元霄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暮。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我呢,一定有分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已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硕街景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将拍摄下的街景进行拼接,形成一段专属性的图片文字,通过微博的发布与整个世界分享。
B.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C.国有企业代表着国家和民众的双重利益,为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很多国有企业一马当先,率先发出食品安全承诺书。
D.面对来犯之敌,我军如法炮制,几发炮弹下去,敌人便灰溜溜地逃走了。
4.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仿照下列句子,把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出来。
例句: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我心里,藏得越久,味道越醇。
仿句: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一句写出了阿标叔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章结尾说“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酒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成语中的酒】学习中我们一定积累了许多关于酒的成语或俗语,你能写出两个并解释其意思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法中的酒】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几个“酒”字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上书法字体的感受。
示例: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中的酒】如果你读读唐诗宋词,一定会为诗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或同诗人一起举杯,或醉饮高歌,或把盏低吟,或为朋友的离别远行而感伤,或为与旧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诗词组的同学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请你探究以下几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
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D.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唐·卢纶)
E.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
我的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中的酒】下面是名著中与酒有关的故事情节,阅读后完成填空。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1)文段说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8~11题。
春 卷
舒 婷
①春卷的普及范围是这样狭小,只有闽南人心领神会。厦门和泉州虽同属闽南,春卷体系又有不同,一直在相互较力,裁判公婆各执一词,于是各自发展得越加精美考究。
②即使在厦门工作了好几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卷。隆冬时节大街上小吃摊都有的卖,仿佛挺大众化的。A其实,萝卜与萝卜须,吃起来毕竟有很大区别。
③有稀客至,北方人往往包饺子待客,而南方人就做春卷吗?也不。即使上宾有如总统,春卷却也不肯召之即来。首先要看季节,最好是春节前后。过了清明,许多原料都走味,例如海蛎已破肚,吃起来满嘴腥。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由于刀工要求特别细致,所以第三还要有好心情。当然不必像写诗那么虔诚,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将手指头切下来。
④霜降以后,春卷的主力军纷纷亮相。但是,抹春卷皮的平底锅还未支起来;秋阳熙熙,小巷人家屋顶尚未晾出一簸簸海苔来。这时候的包菜尚有“骨”,熬不糜;红萝卜皱皱的,还未发育得皮亮心脆;海蛎还未接到春雨,不够肥嫩;B总之,锣鼓渐密,帘幕欲卷,嗜春卷的人食指微动,可主角绝不苟且,只待一声嘹亮。
⑤终于翡翠般的豌豆角上市了,芫荽肥头大耳,街上抹春卷皮的小摊排起了长龙。主妇们从市场回家,倾起一边身子走路——菜篮子那个重呀!
⑥五花肉切成丝炒熟;豆干切成丝炒黄;包菜、大蒜、豌豆角、红萝卜、香菇、冬笋各切成丝炒熟,拌在一起,加上鲜虾仁、海蛎、扁鱼丝、豆干丝、肉丝,煸透,一起装在大锅里文火慢煨。
⑦这是主题,桌上还有不少文章。
⑧春卷皮是街上买的,要摊得纸一样薄,还要柔韧,不容易破。把春卷皮摊平桌上,抹上辣酱,往一侧铺张脱水过的香菜叶,撒上絮好油酥过的海苔,将上述焖菜挤去汤水堆成长形,再撒上蒜白丝、芫荽、蛋皮、贡糖末,卷起来就是春卷。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口不停地问先怎么啦再怎么啦,延误时机,菜汁渗透皮,最后溃不成卷。孩子则由于贪心,什么都多多地加,大人只好再帮垫一张皮。因此鲁迅的文章里说厦门人吃的春卷小枕头一般。
⑨曾经到一个外地驻厦门办事处去玩。那儿几个巧媳妇雄心勃勃想偷艺,要做春卷,取出纸笔,要我一一列账备料。我如数写完,她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再去时,她们得意洋洋留我吃午饭,说是今天有春卷。我一看,原来是厚厚的烙饼夹豆芽菜,想想也没错,这也叫春卷,福州式的。
⑩C春卷在厦门,好比恋爱时期,面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细,犹似揣摩恋人心理;择料之精,丝毫不敢马虎,甜酸香辣莫辨,惊诧忧喜交织其中。到了泉州,进入婚娶阶段,蔬菜类炖烂是主食,虾、蛋、海蛎、扁鱼等精品却另盘装起,优越条件均陈列桌上,取舍分明,心中有数。流传到福州,已是婚后的惨淡经营,草草收兵,锅盔夹豆芽,粗饱。
做春卷是闽南许多家庭的传统节目(传统闽南家庭的家务多由女性承担)。小时候因为要帮忙择菜,锉萝卜丝,将大好的假期花在侍候此物上真是不值,下定决心讨厌它。我大姨妈是此中高手,由她主持春卷大战,我们更是偷懒不得。大姨妈的“春卷情结”影响了我们,除夕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无一不是因为吃多了春卷而半夜起来灌醋揉肚子干呕的。
每每发誓,轮到我当家,再不许问津春卷。
不料我公公、丈夫、儿子都是死不悔改的春卷迷。今年刚刚入冬,儿子就计较着:“妈妈,今年我又大了一岁,春卷可以吃四个吧?”丈夫含蓄,只问我要不要他帮拎菜篮子。公公寡言,但春卷上桌,他的饭量增了一倍。D只好重拾旧河山,把老节目延续下来。
幸亏我没有女儿。
可惜我没有女儿。
8.春卷好吃,却不能“召之即来”。结合文章,概括其中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画线的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最后庆幸“幸亏我没有女儿”,却又叹息“可惜我没有女儿”。这似乎十分矛盾,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合选文及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舒婷笔下,春卷是如此富有人情味。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美食。请任选以下一个情境,描绘你与亲人或朋友共享某一种美食(“春卷”除外)的情景。(要求:不少于50字)
(1)节日里 (2)饥饿时 (3)游玩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12.【写法借鉴】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写“我”偷吃“八宝酒”的细节:“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又如阿标叔擦灯的细节描写,则表现出了他的热情好客。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可以写肖像、动作、神态等细节)。(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炮”应读páo;B项中的“剔”应读ti;C项中的“醅”应读pēi。
2.答案:(1)霄 宵 暮 幕 (2)分 份 已 己
3.【解析】选D。“如法炮制”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不是“发射炮弹”的意思。
4.答案:示例一:一曲幽咽的山歌,在我唇边,唱得越多,感情越深。
示例二:一幅淡彩的工笔,在我脚下,离得越远,思念越浓。
5.答案: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
6.答案:这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深深的感叹,表达的是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是浓浓的思乡情。
7.【成语中的酒】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指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比喻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今日有酒今日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书法中的酒】答案(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古诗中的酒】答案:酒是诗人寄托忧国、思乡或壮志难酬等情感的载体。(或:诗人借酒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绪,抒发忧国或思乡的情感。)
【名著中的酒】答案:曹操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 曹操 他豪气冲天,指点群雄,有咄咄逼人之势,雄才大略显露无遗(刘备 他深藏不露,谨慎,机智灵活,善于忍耐,大智若愚)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③段,抓住关键句“首先要看季节”“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第三还要有好心情”归纳。
答案:①要看季节;②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③要有好心情。
9.【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根据提示,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点评即可。
答案:示例一:A句用萝卜与萝卜须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精心制作的正宗厦门春卷和小摊上出售的春卷的天壤之别。其中也渗透了作者对正宗的厦门春卷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示例二:B句“主角绝不苟且”形象刻画了春卷的矜持,“锣鼓渐密”“帘幕欲卷”“食指微动”细致描写了大家对春卷的极度期待。
示例三:C句用恋爱与厦门春卷作比,巧妙地将恋爱时期的心理特点与厦门春卷的精工细作的特点相对照,描摹细致,富有情趣。
示例四:D句把春卷比喻成旧河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制作春卷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之隆重,表达出作者对春卷“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情。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春卷制作的辛苦,春卷的美味诱人和其中包含的浓浓的家庭温馨及作者对春卷的感情等方面思考。
答案:制作春卷,很辛苦;春卷实在美味,忍不住吃多了,难受;传统女主内,没女儿,女儿就不用如此辛苦,因此说“幸亏我没有女儿”;但是这种美味以及其中包含的浓浓的家庭温馨却因没有女儿,有可能不能延续下去,实在是“可惜”,因此两者并不矛盾,都表现了作者对春卷对家的浓浓的爱。
11.答案(示例):中秋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妈妈打开用丝带系成的蝴蝶结纸箱外壳,只见八盒小巧玲珑的月饼躺在里面,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大咬了一口,哇!入口溶化,清甜而不腻,真是太好吃了,我急忙扒开另一块给奶奶,奶奶连说:“好吃,好吃!”爸爸妈妈也边吃边啧啧称赞。我们的家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12.答案(示例):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