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24.《送东阳马生序》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2 18: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 ( )
(2)无从致书以观 ( )
(3)尝趋百里外 ( )
(4)门人弟子填其室 ( )
(5)援疑质理 ( )
(6)俟其欣悦 ( )
(7)腰白玉之环 ( )
(8)略无慕艳意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3)又 患 无 硕 师 名 人 与 游
(4)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作者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艰,叩问之艰,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5.作者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现了宋濂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2012·张家界中考)阅读全文,完成7~10题。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 ( )
(2)媵人持汤沃灌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从行、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写了“余”年轻时求学的艰苦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能动摇求学意志,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回答)。
10.你认为作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段回答,至少两点,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台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与诸弟书(节选)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爱好,喜爱 (2)得到 (3)快步走 (4)充满
(5)引、提出 (6)等待 (7)腰佩 (8)羡慕
2.答案:(1)有时遇到他训斥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2)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3)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
3.答案:(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解析】选B。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求师的诚恳。
5.答案: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6.答案:勤奋好学,不怕艰辛。
7.答案:(1)跑 (2)热水
8.答案:(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答案:衣 食 以中有足乐者
10.【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作者的乐于读书、勤学好问、不畏艰辛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我”好学,以书为乐;因为“我”勤学好问;因为“我”不畏艰辛。
11.【解析】选 D。D项中“得”的意思分别是:得到/领会。A项中“自”的意思是“从”; B项中“尝”的意思是“曾经”;C项中“虽”的意思是“即使”。
12.答案:(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13.【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个有毅力的人;从“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个对诸弟要求严格的人。
答案:①有毅力(坚持不懈)。 ②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
附【译文】
各位贤弟:
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我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仍如往日,而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每天记茶余偶谈二则,这三件事,没有间断过一回。十月二十一日,(我)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的课程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间断。弟弟们每天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这三件,将终身实行。
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绝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只有见识不是马上可以广博的,至于有志有恒,弟弟们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头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