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wù) 管束(sù) 讨债(zhài)
B.抽屉(ti) 轻薄(báo) 佃户(diàn)
C.嬉戏(xī) 调度(diào) 野蛮(mián)
D.赌博(dǔ) 绰号(chuò) 宽恕(shù)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世间最______________(卑鄙龌龊)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2)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______________(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的。
(3)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______(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 ( )
(2)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
(3)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 )
4.填空。
(1)“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一个相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 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 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研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我母亲管束我最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回答6~9题。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体味下面语句所包含的感情。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嘉兴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我的母亲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在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有删改)
10.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12.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做简要赏析。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4.【写法借鉴】本文对母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是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分不开的。如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又极其宽容;对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当有些事涉及自己的人格时,又非常认真、毫不马虎。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母亲的性格特征,使母亲的个性非常鲜明。
【片段仿写】请你也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表现你熟悉的一个人物的个性特点。(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束”应读shù;B项“薄”读bó;C项“蛮”应读
mán。
2.答案:(1)下流 (2)文绉绉 (3)侮辱
3.答案:(1)记叙 (2)议论 (3)描写
4.答案:(1)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或:七擒孟获桃园结义)
(2)水浒传 花荣大闹清风寨(小李广梁山射雁、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5.答案:(1)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
(2)示例:开展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比赛活动;替母亲做一次家务劳动;为母亲送一束康乃馨。
(3)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母爱是一丝轻风,让你的身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凉爽快。
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总起来是写母亲对“我”的管教,选文第1段主要从学习角度,第2段主要从做人的角度写母亲对“我”的教诲。
答案: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7.【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筛选母亲对“我”的惩罚和疼爱两方面的词句概括作答。
答案: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品析。母亲医不好“我”的眼病,听说用舌头可以舔去眼翳,她果真给“我”舔病眼,这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及“我”的感激。
答案:语言质朴、真切,饱含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9.【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可以辩证地看待母亲的教子方式。
答案:示例一:赞同母亲的教子方式。对于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寄托,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教育孩子就应该像给小树砍去斜枝那样严厉。
示例二:不赞同母亲的教子方式。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会带来消极影响,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也会给孩子造成肉体上的痛苦,母亲应该从道理上说服教育,进行心灵的沟通。
10.【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先把文章内容按事件划分层次,再依次进行概括。①~③段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的事;第④段写了母亲应对变乱的事;第⑤段写了母亲帮助儿子升学以及在新年到来之际与儿子离别的事。
答案: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母子离别的事情。
11.答案:(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12.【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根据句子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赏析,可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准确用词等角度,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语句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答案:(1)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2)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生命的教育”不仅是指生命的养育,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教育。谈感悟,要从父母对自己的引导作用入手。
答案: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示例):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
14.答案(示例):在学校里,婷婷总是带头儿干脏活儿、重活儿。别人有什么疑难问题,她都会耐心地为他讲解,直到他懂了为止。婷婷连续四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还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呢!可是家里的婷婷就不一样了,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为她准备了面包、汽水、苹果……塞了满满一包。可她却把小嘴儿一撅,不高兴地说:“人家都带‘可口可乐’,而我却带汽水;人家带高级奶油饼干,而我就只好啃那干巴巴的面包,哼!”说完,拉长个脸,躲进房间里生闷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