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英法美的“修约”要求 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等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系统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能力
(1)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两个事件同战争爆发的关系。
(2)分析论述:《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阅读理解:从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为了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战争,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程度。
难点:《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学习要点】
一、修约交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2、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
探究: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学后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
(总第4课时)
1.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3.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 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5、用试论结合的方式印证《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加剧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总第9、10课时)
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5.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6.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 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8.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9.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
10.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 B、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12.19世纪70年代主管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是( )
A、礼部 B、理藩院 C、外务部 D、总理雁门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顽固派的阻挠 B、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C、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政体 D、洋务派势力薄弱
14.“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反应了倭仁对西方科技的态度是( )
A、非常重视 B、不屑一顾 C、敬而远之 D、以上都是
15.有学者说“洋务运动是在西方挑战引起的危机感下由沿海沿江的地方官员开始启动的。”……其中“西方挑战引起的危机感”是指( )
A、两次鸦片战争 B、天主教传入 C、虎门硝烟 D、太平天国运动
二、非选择题
16、解读洋务运动(30分)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止,夷之长技之三:一战舰、二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行贾指工商业)
材料二: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②“今日和议即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管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三:①他……订购炼钢炉,他答复说:“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即可。”结果,买来的三座炼钢炉中的两座酸性转炉,不适合于后来汉阳铁厂所用的含磷较多的大治铁矿,影响了所产钢轨的质量。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②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这种破天荒的新式军校对士子吸引不大,……报名者必须填写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等作为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保证书。第一次招生考试的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
———姜明《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③大学士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姜明《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问题:
(1)提出材料一观点的是谁?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并简要概括其主张的中心。(6分)
(2)材料二中的①是哪一派的观点?与材料一相比,其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二中的②曾国藩的话请判断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运动中?这场运动的根本目
的是什么?曾国藩的主张又是什么?“剿发捻”和“勤远略”又分别指的是什么?(10)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请分析造成洋务运动
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10分第1课 鸦片战争 学案
(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
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等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系统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认识英国革命独特性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生认识到(1)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如何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要点】
一、战前中英国情分析◆
二、鸦片走私的危害★
三、虎门硝烟★
探究: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你认同此观点吗?
为什么?
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经过和结果(省略)
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六、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学后反思】
第1课 鸦片战争 练习
(总第2课时)
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3.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4.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5、请用史实说明《南京条约》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4课 洋务运动 学案
(总第7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洋务思潮的兴起 总理衙门的设立 洋
务派兴办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与新式海军 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选派学
生出国留学等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系统引导学生分析
(1)分析说明: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
(2)归纳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洋务运动是中国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实质性起步,它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2)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内容表明:它对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未作根本性的改革,涉及的内容有限,因而所起的历史作用也必然受限。
【学习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合理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点】
一、洋务运动的原因★:
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
想更好的维护封建制度
二、洋务运动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洋务运动的主力军——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领导机构——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的性质: 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运动
七、洋务运动的实质:
八、洋务运动的结果★:
九、洋务运动的影响(评价)★:
积极方面: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科学技术,发展了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方面:目的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
结果没有使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学后反思】
第4课 洋务运动 练习
(总第8课时)
1、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 http: / / www.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2.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1 )
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 B、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4.19世纪70年代主管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是( )
A、礼部 B、理藩院 C、外务部 D、总理雁门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顽固派的阻挠 B、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C、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政体 D、洋务派势力薄弱
6.“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反应了倭仁对西方科技的态度是( )
A、非常重视 B、不屑一顾 C、敬而远之 D、以上都是
7.有学者说“洋务运动是在西方挑战引起的危机感下由沿海沿江的地方官员开始启动的。”……其中“西方挑战引起的危机感”是指( )
A、两次鸦片战争 B、天主教传入 C、虎门硝烟 D、太平天国运动
8、请简述洋务运动的原因、主要内容与历史影响?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案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学习要点】
一、金田起义
1. 原因(1)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2)各级官吏借战费和赔款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3)自然灾害严重。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4)洪秀全创立“① ______________”,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2. 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②___________ 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二、天国兴衰
1. 发展
(1)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又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
(2)1853年3月,攻克①_______,改名天京,定都于此。
2. 全盛
3. 转折: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 挽救危局
(1)重建领导核心: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②____________主持朝政。
(2)1859年,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③ 》。
5. 失败
(1)标志:1864年,④__________陷落。(2)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6.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扫荡了王朝的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提出了近代中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学后反思】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
(总第6课时)
1.“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文中的“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十月革命
2.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A B C D
4.观察下面的图片,天王府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太平天国事业的兴盛 D.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取心减退
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革命精神不彻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摘自马恩《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2)请为这两种观点分别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