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种词性。正确理解实词必须弄清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词语的多重含义。实词考查的重点主要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考生要培养自己根据语境准确判断词义的能力。 近义实词辨析主要是弄清近义实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近义实词的特点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去同析异,仔细辨别,才能准确运用。辨析近义实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弄清侧重
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作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韩惠民和他妻子徐敏芳相濡以沫的 关系同样让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②面对老师的 问候,他满脑子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③三年不见,今年暑假竟然在大街上不期而遇,她 地拉着老同学的手说个没完。
A.亲切 亲热 亲密 B.亲密 亲切 亲热
C.亲切 亲密 亲热 D.亲密 亲热 亲切 【解析】 “亲密”的意思是感情好,关系密切; “亲切”形容热情而关心;”亲热”的意思是亲密而热情。不同的语素显示了三个词各有侧重, “亲密”重在彼此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 “亲切”重在上对下的关心,感情真挚而恳切; “亲热”重在显示彼此间态度的热情。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但他还是 人心是好的。
②讲诚信,每一个值得他人 的同志,应该是每个公民的为人准则。
③鲁迅是中国革命最可 的朋友。
A.相信 信赖 信任 B.信赖 信任 相信
C.相信 信任 信赖 D.信任 相信 信赖
【解析】 “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几个词的词义由轻而重,后两个词的感彩较浓。
【答案】 C 2.把握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3.辨明范围
不同词语用于不同范围。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武装战争,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战役”所指范围较小,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 着许多矛盾。
②显然地,这”大家”也 我在内。
③这一个 万象、光彩夺目的计划,不但总结了过去六年间的成就,它还绘出了未来幸福生活的蓝图。
A.包括 包含 包罗 B.包含 包罗 包括
C.包括 包罗 包含 D.包含 包括 包罗
【解析】 这组词汇中, “包含”“包括”“包罗”三个词同义,都是“里边含有”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
【答案】 D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义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感彩。例如:“果断”“决断”“武断”都有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的意思,但“果断”是褒义词, “武断”是贬义词, “决断”是中性词。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义中的语体色彩。例如:“诞辰”与“生日”, “商榷”与“商量”,前者用于书面语,后者用于口头语。不过,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兹不详论。 1. 把握感彩
许多词语具有褒、中、贬不同的感彩。是褒义的不能贬用,是贬义的不能褒用,如“爱护”与“庇护”,前褒后贬,不可混用。
填入下列句中加横线处的词语不恰当的是 ( )
这所希望小学在”阳光行动”的帮助下,整个校舍 一新。
A.粉饰 B.修饰
C.修葺 D.修缮
【解析】 本句中加横线处选哪个词,得首先区分一下各词的感彩。“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 “修饰”“修葺”“修缮”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不含褒贬色彩。结合语言环境,该空唯一不应填入的便是“粉饰”一词。
【答案】 A 2.区分语体风格
有一些词语具有语体风格的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的是描写性用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下列两句中加横线处应当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 解决的严重问题。
②思考了一夜,爷儿俩决定明早 进城买粮种。
A.亟待 动身 B.急需 动身
C.急需 启程 D.亟待 启程
【解析】 两句加横线处应填入哪一组词语,得根据语体色彩来断定。“亟待”比“急需”的书面语体色彩更浓,符合①句具体语境,应当选“亟待”。“启程”书面语体色彩浓, “动身”口头语体色彩浓,结合语言环境当选口头语“动身”。
【答案】 A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分辨对象,兼顾多少
有一些词语,使用时要注意它的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不能不弄明白。如“抛砖引玉”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惠赠”“惠存”是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对于这类词,若不分辨对象,随意使用,就会闹笑话。
下列两句中加横线处应当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这次你有困难,我一定 相助。
②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他这个 学子终于要进大学深造了。
A.鼎力 莘莘 B.大力 寒门
C.大力 莘莘 D.鼎力 寒门
【解析】 “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时的用语,当属敬词,用在①句显然不妥,应选“大力”。“莘莘”形容众多, “莘莘学子”是个集合概念,不能用来修饰个体“他”。
【答案】 B 2.明确搭配,辨清词性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和辨别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搭配习惯仔细分析。如“雄伟”和“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可以说“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但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充分”“充足”都有“满”和“够”的意思。经常说“阳光(水源、理由)充足”“条件充分”“精力充沛”,但不可乱搭配。
下列两句中加横线处应当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别国领土就是 他国主权。
②《取其 ,舍其糟粕》是他 演讲的题目。
A.侵犯 侵占 精华 精彩
B.侵占 侵犯 精彩 精华
C.侵犯 侵占 精彩 精华
D.侵占 侵犯 精华 精彩
【解析】 “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权、利益、领海、人权”相搭配。根据搭配关系,①句第一空应填“侵占”,第二空应填“侵犯”。有的词语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不同,用法也就不同。如“精华”是名词,可做宾语; “精彩”是形容词,可作定语。
【答案】 D 1. (20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遏制:控制,制止,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此处应用”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需要维持的是”秩序”。”擅长”和”善于”两者含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区别,”擅长”可不带宾语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而”善于”则不行;此处用”擅长”“善于”均可。
答案:B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的重点是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从语境的角度看,第一空应选”考查”。“宁可”与“宁愿”都是副词,意义没有差别,第二空选取任何一个都可以。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第三空应选“品性”。
答案:A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 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监测”的意思侧重在测量上,而“监控”的意思侧重在实施控制上,依据句子中的“低于国家标准”,可知是测量结果,故选“监测”。“擅自”比“私自”程度更重,带有较强责备的感情,更合乎语境。“充斥”用于不好的东西,和后面的“饱满的生气”不搭配,故选“充溢”。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解析:“质对”意思是“对证,对质”,显然不合语境; “质询”的意思是“质疑询问”。“协约”指“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条约”或“协商订立的条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 “协议”指“共同计议,协商”或”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翌日”是指“第二天”; “不日”指“几天之内(多指未来)”。
答案:D (一)结构分析比较法
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结构方式加以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
1.对于有相同语素的近义实词,我们首先要对其中的不同语素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如上面所举的“信任”与“信赖”, “包括”与“包含”“包罗”等。
2.对于没有相同语素而意义比较接近的近义词,我们首先要从词性和语体风格上去考虑。
如上面所提到的“动身”与“启程”。这两个词都是动词,但语体风格不同,前者具有口语色彩,后者具有文体色彩,这就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加以选择。
3.对于某些读音完全相同而意义又比较接近的近义词,我们在使用时首先要看它们的词性上的区别,如“必须”和“必需”,前者是一个副词,后者是一个动词,这样就可以根据语法搭配关系,正确使用了。 (二)句中对照替换法
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置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例如:
为了找到“交换”和“交流”的差别,我们试着给这两个词替换一些“交换”或“交流”对象,则可以发现, “交换”一词主要与“实物、礼物、纪念品、资料、产品、眼光、俘虏”等具体名词相搭配,有时也与抽象名词“意见”等搭配。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交换”着重于“互换”,即双方互相给予某种东西;而“交流”则着重于“对流”,即双方经常地互相流通或给予。
(三)使用情况判断法
即根据近义词在使用频率上、通行范围上和出现场合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情调色彩来辨析其差别。例如: 生日、诞辰、寿辰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在于:“生日”适用于口头语体,用于人,也可比喻组织的建立; “诞辰”适用于书面语体,带庄重、尊敬色彩; “寿辰”适用于庆贺的场面,多用于年龄大的人,带较强的庄重、尊敬色彩。
(四)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
要辨析“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所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以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种词性。正确理解虚词必须弄清虚词的基本用法、适用范围、位置摆放、关系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跟实词相比较,虚词所表示的意义要抽象得多。它主要的用处是:配合实词造句,帮助实词表达意义。它考查的重点对象是副词、介词和关联词的应用。
[副词]
副词一般指用在动词前,表程度、范围等关系的虚词。
选词填空。
(1)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A.私自 B.擅自
(2)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翌日 B.不日 【解析】 (1)二者都为副词。“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民警未请示,离岗外出吃饭,属“自作主张”,应选“擅自”。
(2)“翌日”,名词,次日。前面应该有表示“某一天”的词。“不日”,副词,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多用于未来)。本题横线后为“将启程”,前面又没有表示“某一天”的词,显然用“不日”才符合语境。
【答案】 (1)B (2)B [关联词]
关联词指在语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关渡小镇精巧 ①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④ 风吹雨打, ⑤ 世事变迁, ⑥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解析】 “精巧”“秀丽”是小镇的两个特点,用表并列关系的虚词“而”连接;小镇处于两个巨人脚下,按常理会显得压抑,但它却有舒缓的安定,②领起的句子与③领起的句子显然构成了转折关系,可用“虽然……但是……”或“尽?管……?可是……”; “风吹雨打”与“世事变迁”是小镇不同的遭遇和经历,但小镇还是”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所以④⑤所在的句子与⑥领起的句子构成条件关系。
【答案】 ①而 ②虽然(尽管) ③但是(可是) ④无论(不管) ⑤还是 ⑥都 [介词]
介词是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的词语。
选词填空。
GPS能大大优化公交营运管理,南京公交总公司还加快了“上星”工程的进度,争取年内“上星”公交车达到1 000辆。
A.鉴于 B.出于
【解析】 二者都为介词。“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出于”表示来源于或从某种立场态度出发。正是因为“看到”或“考虑到”GPS能大大优化公交营运管理,所以“南京公交总公司”才有了“加快……”的措施,故选“鉴于”。
【答案】 A (实词、虚词混合判断型)
1.(20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 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 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国事 何况 名誉
C.国是 何况 名誉 D.国事 况且 荣誉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辨析易混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相同语素作参考,不同语素来比较。国事: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①句应用”国是”。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②句应用“何况”。名誉:名声。如:爱惜名誉。荣誉:光荣的名誉。如:荣誉感、荣誉称号。③句应用“名誉”。
答案:C 2.(2009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 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 原有资源,以钒钛资 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根据①句语境,选”感触”。依托:依靠。依附:附着;依赖,从属。根据②句语境,应选”依托”。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免不了。
答案:C 3.(20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原作, “达”是忠于读者, “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郞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郞自大 解析: 解读: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①句的后半句是对前面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说明,所以应用“解释”。偶尔:指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突然的,不是经常的,跟“必然”相对。②句是说雪花少,所以用“偶尔”。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强调由于狂妄和虚妄而自尊自大。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强调由于眼界狭隘而自尊自大。根据句意,③句应该选择“妄自尊大”。
答案:C (单独虚词填空型)
4.(2009年辽宁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① 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 不是首都,?③ ?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④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⑤ ,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可以根据语感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题,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 5.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总要 ②却是
③更 ④但
⑤随着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备选的五个虚词的词性及用法。“总要”是副词,表示无论怎样一定要如此,终究; “更”也是副词,表示关系更进一层,可解释为更加; “却是”和“但”均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语; “随着”是介词。其次要阅读语段,辨析各个句子的成分和句间关系。然后把虚词试着代入句子,最后凭借语感通读一遍代入虚词后的文段,看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明确。
答案:①(总要)夹上 ②(却是)白字连篇 ③(更)应该 ④(但)同时 ⑤(随着)中国 (一)造句法
当有些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比较模糊时,如果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那么就会一目了然。如选择关系中几个关联词的区别,可造句如下:
①不是老于户牖,就是战死沙场。
②与其老于户牖,不如战死沙场。
③我宁可战死沙场,也决不老于户牖。
可见, “不是……就是……”表示两者必选其一,非此即彼的意思; “与其……不如……”表示先舍后取的选择关系,立场较明确; “宁可……不……”表示先取后舍的选择关系,感情强烈、态度坚决。
(二)辨字法
有些虚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混淆,像“备加”与“倍加”, “径自”与“径直”等。这类词,只要辨清其中不同的那个字,就能区分出彼此的意思了。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组, “备加”——“备”是完全、周到的意思,可引申为极、尽; “倍加”——“倍”是加倍的意思。 (三)搭配法
有些虚词在使用时还有搭配上的要求也应予以注意,大概可分为以下四种。
(1)语意要求。如副词“相继”,它所在句中的主语不能为单个人或事物,因为它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先后有相同的动作的意思。所以句子“在反贪局的调查过程中,女市长突然自杀身亡,随后公安局长相继自杀。”可修改为“在……过程中,女市长和公安局长相继自杀”。再如“其间”一词,常犯的错误是写成“期间”或“这其间”。“其间”表示那中间、其中或那一段时间之内的意思;而“期间”指某段时间里面,因此可以说“这期间”,不能说“这其间”。
(2)用法要求。如“霎时”和“刹时”,都表示时间极短的意思,但“霎时”是时间副词, “霎时”可派生出:“一霎、一霎间、一霎时、一霎眼”, “刹时”可派生出“一刹那、刹那间”,而不能混写成“一霎那、刹时间、霎那间”等。再看“不必要”,它不能修饰、限制“事故、伤害、灾祸、中伤、误解”等词,因为它是“必要”的否定式,所修饰的词必须存在着必要的一面,如“不必要的开支”“不必要的手续”等。 (3)感彩要求。如“大肆”与“大事”, “大肆”(肆,放肆、放纵)是贬义词,搭配的动词本身应含贬义色彩:“掠夺、搜刮、挥霍、鼓吹、歪曲、污蔑、攻击、屠杀、鼓噪”等;而“大事”(事,从事)是中性词,搭配的动词一般也是中性:“宣传、活动、宣扬、操办、渲染、介绍”等。再如“以至”与“以致”,作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然而“以致”后一般跟不好的结果,像“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 □ □做出了错误的结论”一句中,应填入的是“以致”。
(4)固定搭配要求。先看一个例句:“……,这也就决定了女性总要离开她所出生的那个家庭而外嫁别家。”这里的介词“所”用错了,因为在现代汉语中, “所+动词+的+名词”这个结构能否成立,要看其中的动词和名词能否构成动宾关系。可以说“所读的书(读书)”“所怀念的亲人(怀念亲人)”,而不能说“所读的人(读人)”“所怀念的时间(怀念时间)”。所以例句中的”所”应删去。再看”一直+以来”的结构其实是矛盾的,因为“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情况始终不改变, “以来”是方位合成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前者具有时间上的不间断性,而后者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所以可以说”长期以来”“很久以来”,但不能说“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