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格物致知,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2.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__的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和2题提问学生口头回答;第3题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写出答案。)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格物致知,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2.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预设问题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预设问题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预设问题四: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一:作者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实验精神)预设问题二: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shòu yǔ 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2)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了。( )(3)最使我páng huáng 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 )(4)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xiù shǒu páng guān,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清远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3.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4.仿写下列句子。(5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 ; ,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 实验的方法是什么?2. 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怎样论证的?3. 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4.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1.请六位同学接力朗读课文8-13段;2.默读这些段落思考并讨论“合作探究”的问题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实验的方法是什么?预设问题二: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怎样论证的?预设问题三:格物致知精神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在个人行动上”为什么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预设问题四: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一: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预设问题二:在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烧开一壶水前两天跟一个领导谈话,领导说现在有太多的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六十度就撒手了。还有不少人这壶水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别的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人生苦短,看到一个人最终也没有把一壶水烧开,真是令人惋惜。忽然想起我在采访高希均时,高教授说的一番话。高教授在谈到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几个墓本的经济观念时,说到“核心优势”。所谓“核心优势”,就是一个人跟别人比较起来,他真正的优势到底是什么。然后的问题是,他能不能把自己的资源都集中运用到这个优势上?高教授的这个观念跟“烧开一壶水”的说法是可以两相参照、互相发扬的。一个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归结起来大概有这样的四个问题。一是一壶水值不值得烧,二是应该烧哪一壶,三是如何烧,四是烧开之后又怎么办。就第一个问题来说,社会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就是所谓“冷门”。考大学,热门的专业报考的人很多。工作,吃香的行业总是门庭若市。其实呢,热门和冷门是相互转换的。社会上只有没有烧开的水,没有不值得烧的水。有句俗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状元,无非就是烧开了的水。胡廷武先生有篇文章,说他在深山遇见一个理发师傅,这个师傅不仅能够准确知道顾客头上痒在何处,而且他的剃刀在脸上游走,犹如春风拂面。这样的技艺是不可能冷的。其次,一个人要建立“核心优势”,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潜能,至少应该看看自己的兴趣何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太过优秀的人,总是认为壶壶水都值得烧,壶壶都可能烧得开。但是,“核心优势”的关键处就是告诉我们只能有一个的优势,多“核心优势”也就降低了优势。有谚语说,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围棋大师吴清源曾经手书条幅“不博三兔”给聂卫平,委婉批评他精力分散了。定位明确之后,就要不停地烧水,直至水开。水不开,虽然有核心,但是无优势,烧水的过程大概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免会有见异思迁的弱点,不免会怀疑乃至动摇,对水是不是可以烧开有深度的疑虑,最后我们甚至认为也许这壶水根本就不值得烧……一个能够把水烧开的人,一定经过了寂寞、艰难和挫折……尤其是烧到六十度之后的难度,常常令无数来者折返。其实任何人在初始阶段有什么大的不同吗?所谓成功人士,无非把一壶水烧开了而已。水既烧开,还要防止水再变凉。要让水持续在沸点,绝对不是容易的事,甚至比起烧开有过之而无不及。取得“核心优势”的人,社会会给他特别的荣誉,然后也要求他有更多的社会活动,于是“核心”不核,“优势”也不优了。有智慧的人往往能够及时警觉到这一点。像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主动实行“头衔瘦身”,目的当然是要把“核心优势”延续得长久一点。不过,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别处”的人太多,想去烧下一壶或者别人那一壶的人太多,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太多。真正能够坐冷板凳,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够精进了再精进的人并不多。当然,要让人静下心来烧开自己这一壶,在社会方面来说,还要一些制度上的保证。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中,一个专业技艺精湛的人应该获得相应的待遇,不应该让人觉得只有做官才是最值得烧的水。只有烧开自己水的人多了,整个国家才会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吧。1.读完全文,请说一下题目“烧开一壶水”的含义。 2.文章画线部分具体指的是哪四种人?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4.按照作者的说法,你认为自己适合烧哪一壶水,你打算如何把它烧开呢?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
第13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评
1、丁肇中,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 礼记 )的(大学 )篇。宋代朱熹抽取( 礼记 )中的( 大学 ),《中庸》两篇和(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1)探察物体 获得知识 (2) 略 (3) 略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预设问题2: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们应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的精神或实验精神。)
预设问题3: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
预设问题4: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例如:1、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2、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3、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精讲点拨】
【当堂达标】
1、(1)授予;(2)不知所措;(3)彷徨;(4)袖手旁观;
2、【答案】C 【答题指要】(A:否定词"不"误用;B:缺必要的宾语"意识";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3、D(A“重整旗鼓”是褒义词,应改为“卷土重来”B“左右为难” 指人不指事C.“把人忧天”应改为“庸人自扰”)
4、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
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预设问题2: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2.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
预设问题3:1.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
2. 因为个人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要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指导。这思想、这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那就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也要重视实验精神。
预设问题4: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精讲点拨】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2、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做一个的多动手,多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当堂达标】
1. 选择自己最适合的事业,并最终取得成功。
2.分别是:无所事事,缺乏事业心的人;用心不够专一的人;急功近利的人;一心一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
3.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如:用烧开水比喻事业成功;举围棋大师吴清源的条幅证明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核心优势。
4.此为开放题。只要答出“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是什么”、“你应该如何把它完成”等意思即可。课题 12. 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压迫、兴旺、五湖四海、目标、死得其所、炊事员、葬礼、哀思。2.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习重点 结合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方法。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 鸿( )毛 鼎铭( ) 追悼( )会 哀( )思(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①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②本文指全国各地。( )③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④悲哀思念的感情。( )2. 学生收集有关张思德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压迫、兴旺、五湖四海、目标、死得其所、炊事员、葬礼、哀思。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同桌互相说一说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预设问题二: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 四、精讲点拨认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chè dǐ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这一条意见,这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3)我们都是来自wǔ hǔ sì hǎi,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用这样的方法,jì tuō 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3.选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以内。(3分) 彻底、鸿毛、压迫、兴旺、五湖四海、目标、死得其所、哀思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开展了“珍爱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你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完成下面题目。⑴班里准备办一期相关主题的黑板报,请设计两个栏目并将栏目名称写下来。(2分) 、 ⑵在生活中,你一定发现了很多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请你写三条防止浪费水、污染水的建议。(3分)① ② ③ 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 体会作者论述条理清楚、逐层深化、突出主题的写作特点。2. 联系实际,讨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方法。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联系实际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等一会儿在班上进行交流。 四、精讲点拨联系实际,讨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①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相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②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1.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结合议论文论据或论证的有关知识,分析第①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3.留心观察,我们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动人的光彩。请写出一个你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这样的“动人的光彩”。 六、布置预习待 定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布置预习】问题的答案
1.(1)略 (2)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哀思
2.张思德:小名谷娃子人,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
预设问题二: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
参考提示:听众是根据地的军民。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精讲点拨】问题的答案
预设问题:
认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参考提示:分别是:为人民服务是我们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要为人民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关爱;用开追悼会的方法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
1.(1)彻底;(2)精兵简政;(3)五湖四海;(4)寄托;
2.C
3.略
4.(1)示例:淡水分布、水的性质、水污染现状等
(2)示例:制止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举报污染水的企业行为;不在河边、湖边倒垃圾或丢弃其它废弃物;不要在水源地游泳、划船或钓鱼等,以免污染水体。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联系实际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等一会儿在班上进行交流。
参考提示:(1)“人固有一死……”。
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人应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应该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生或者死才有意
义。
②联系课文举例: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张思德为了人民的解放,参加了红
军,他当过班长,后来服从组织安排又当了普通的士兵,可他毫无怨言,仍然勤恳工作
直到牺牲。他的一生就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③抗洪救灾的烈士们,白求恩大夫,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就是比泰山还重的。
④教师可以引入臧克家写的《有的人》这首诗。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
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①要虚心接受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
②联系名言警句谈体会:“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精讲点拨】
联系实际,讨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参考提示: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结合学过的文章、读过的书籍,联系过去理解。(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无数革命先烈曾抛头颅、洒热血。李大钊、江姐、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都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2.结合阅读和观看过的影视作品,联系现实理解。(今天,党所领导的军队仍然战
斗在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建设的最前沿,为了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工作着。)
3.结合具体人物理解。(如,上至我们党的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至中央警卫局的炊事员张思德同志因公牺牲。)
总结:我们党及党所领导的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当堂达标】
1.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4分,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如“我们要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2.答法一:通过举哲学家第欧根尼的事例做论据,证明了论点。答法二:这是运用了举例(事例、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举哲学家第欧根尼的事例,证明了论点。(共5分,考生答题,明确这是一个“论据”或者点明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给2分;答出了作用给3分。)
3.6分,本题给分有三个要素:①必须是在平庸的背景下或者是“不起眼”事情(2分);② 所举的事例必须表现为对内在精神财富的珍惜(2分)③语言通顺(2分)。课题 14. 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枷锁、兑现、蜕变、匿迹、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心急如焚、摇摇欲坠、磐石、蜿蜒、萎缩等词语。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3.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4.体悟马丁 路德 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 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 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①磐石( ) ②枷锁( ) ③萎缩( ) ④歧视( ) ⑤巍峨( )( ) ⑥蜿蜒( )(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成语。①义愤填膺 ②骇人听闻 ③安之若素 ④心急如焚 ⑤不言而喻 ⑥息息相关 3.查找收集有关马丁 路德 金的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听写词语,各学习小组选一成员到黑板板书。2.选一小组讲解成语大意,其它补充更正。再选其中两个成语让大家造句,老师点评。3. 选一小组讲,其他小组补充。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枷锁、兑现、蜕变、匿迹、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心急如焚、摇摇欲坠、磐石、蜿蜒、萎缩等词语。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预设问题二: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作者的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呢?作者认为要怎样去实现梦想? 四、精讲点拨全文的思路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先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展开论述原因和实现的方式?现在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优点?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tuì biàn为暴力行动。(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yì fèn tián yīng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3)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kǎn kē qǔ zhé 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4)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shù fù黑人的漫漫长夜。(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 (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删掉“当”和“时”)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D.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 (把“变化”改为“改变”)3.仿照课文第18段,写一组排比段,表达你的梦想。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措举,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说说理由: (3分)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2.在朗读中体会到文中激荡洋溢的激情,为什么作者的演讲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1.请一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老师点评。2.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老师归纳总结。二、出示学习目标1. 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2.体悟马丁 路德 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在朗读中体会到文中激荡洋溢的激情,为什么作者的演讲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 四、精讲点拨揣摩重点语句: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等 。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罗曼 罗兰悼辞(节选) 郭沫若 罗曼 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象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 罗曼 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 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 罗曼 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趋向一切的光明。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和黑暗、愚昧、残忍、凶暴的压迫势力、法西斯、现世界的魔鬼,搏斗!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 罗曼 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像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像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胜利。”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3分)2.作者是如何颂扬罗曼 罗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如何理解“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一句体现了罗曼 罗兰先生怎样的精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一段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阐释其喻义:______。(3分)六、布置预习待 定
学习心得
第14课 我有一个梦想
【布置预习】
1. ①pán ②jiā ③wěi ④qí ⑤wēi é ⑥wān yán
2.①胸中充满义愤。②使人听了非常吃惊。③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④心里急得像着了火。⑤不用说就可以明白。⑥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3.作者与背景介绍 :略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参考提示:演讲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时 间: 1963年8月28日
地 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场 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涉及内容: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
演讲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预设问题二: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呢?怎样实现梦想?
参考提示:(1)18—23段: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具体内容包括: 18段:美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19段: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20段:美国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21段:美国成为不以肤色来定优劣的国家。23段: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25段:以后的美国能成为真正的人间乐园。注:可引导学生先分说,后概括。)
(2)1——6段是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段落是7——16段是说怎样实现梦想。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全文的思路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先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展开论述原因和实现的方式?现在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优点?
参考提示: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前面写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会引起黑人的伤感和愤怒;这时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摆脱现状,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并抑制过于激愤的情绪;最后在希望中推出梦想,让所有人为之振奋,把现场气氛带到高潮。
【当堂达标】
1.(1)蜕变;(2)义愤填膺;(3)坎坷曲折;(4)束缚;
2.A
3.例句: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4.(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2分)
(2)(看法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示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寓言隔阂,更好促进各地区的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在朗读中体会到文中激荡洋溢的激情,为什么作者的演讲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
参考提示:⒈排比让演讲气势如虹。
例句:
①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②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处,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小隔离区转移到大隔离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密西西比州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没有他可投票的对象,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教师点拨:
行文中运用排比说理,可以使论点阐述得更为严密、更为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构架连缀文章,可以使文章不落俗套耳目一新。这篇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上使用排比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和谐优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2.比喻让说理形象生动。
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还是比喻,特别是偏正式暗喻。
例句:
①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桎梏黑人的漫漫长夜。
教师点拨: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我们能够很轻易地指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而对于接下来一句“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中的比喻“不义之火”,他们则不能正确指出本体和喻体。其实“不义之火”就是一个偏正式暗喻。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暗喻。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可以摧残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对人的生命(抽象地说,也包括人的尊严)的摧残。
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结构非常紧凑,作者的思想表达得非常鲜明。通过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个比喻句的内容,化为一个短语,而后把它作为一个“词语”,重组一个新的句子。这样,句子的内涵丰富了,结构复杂了,表意含蓄了,语言华美了。
②种族隔离的镣铐、种族歧视的枷锁、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资金不足”的戳子、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隔离的深谷、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叛乱的旋风、敌对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风、绝望之岭、希望之石……
(先让学生指出一些偏正式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我们发现,作者使用这些比喻时,还十分注意它们的互相配合,互相照应,将修辞手法贯彻到底。如“欢乐的黎明”与“漫漫长夜”,“物质充裕的海洋”与“穷困的孤岛”,“空头支票”与“资金不足的戳子”,“流沙”与“磐石”,“爽朗的秋天”与“酷暑”,“绝望之岭”与“希望之石”,等等。这些比喻两两组合,前呼后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在内容上升华了其中每一个比喻,而且在形式上构成了对偶或对比,语言也更加优美、整饬,达到了“文采斐然”的效果。
3.反差强烈的对比。
本文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可以列表比较。
【精讲点拨】
揣摩重点语句: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提示: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当堂达标】
1.热情歌颂了罗曼 罗兰的伟大功绩,表达了继承罗曼 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与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愿望
2.从罗曼 .罗兰对“两种民族”的态度方面歌颂他
3.用含蓄的语言高度赞扬了罗曼 .罗兰对人类民主革命斗争的伟大贡献
4.体现了罗曼 .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
5.“要像你一样……再从黑土地里面长出来。”比喻继承罗曼 .罗兰的精神,并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强烈愿望课题 15.你是你的船长
学习目标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交织、呱呱坠地、幸灾乐祸。2.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3.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4.培养学生做一个公平公正,有同情心和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 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呱呱( )坠地 歧 ( )视 抽屉( ) (2)解释下列词语: 幸灾乐祸 居高临下 2.作者在演讲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样一步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的?一、预习展评(请学生把第1题的注音和解释写在黑板上,可对各小组进行加分。)二、出示学习目标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交织、呱呱坠地、幸灾乐祸。2.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3.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4.培养学生做一个公平公正,有同情心和有正义感的人。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找出作者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怎么样的人?预设问题二:为了表达中心观点,作者设计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预设问题三:如何才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预设问题四:你认为做好人生的船长,除了具有公平、公正、正义、善良这些品质外,还应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一:作者的观点与演讲的思路预设问题二:朗读并体会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如“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的眼里。”、“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王军山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30多年前又捡到不知是谁丢在她家门口的一个弃婴。她含辛茹苦地把他们抚养成人。她感到欣慰,感到满足,亲友们都羡慕她福气好,将来吃穿不用愁。她节衣缩食地造起了楼房,相继给儿子们成了婚,并且成了孙子们的“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带孩子,煮茶饭,样样都得干。一年又一年,孙子长大了,她还不得休息。按理说,劳动了大半辈子,也该让晚辈伺候伺候享享清福了。可是,那一大群儿孙们,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相互推诿,争吵不休,而且大动干戈,将年迈的老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可怜的王奶奶造了那么多的房子竟无栖身之地,聚集了那么多财产竟无吃喝之处。她悲痛万分,后悔自己养了一群狠心的狼。时间一长,老人身体每况愈下,慢慢地丧失了自理能力,这更加加深了儿孙的厌恶,他们绞尽脑汁,寻求方法,看如何把老人处埋掉。有一天,儿孙们凑到一起,来到神志不清的老人面前,说是送老人去医院,要老人什么也不要说,然后把老人送进了火葬场。可怜的王奶奶久久地躺在拉尸车上,静静地等着医生来为自己检查,想着回家怎么报答儿子对自己的关照……朋友们,你们不要以为这是耸人听闻,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事实啊!(节选自谢伦浩《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 1. 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这些词语表现了王军山老人对待儿孙们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写儿孙们对待王军山老人的词语。(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年迈的老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文段体会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前后对比,突出了王军山老人的不幸遭遇。请对此发表你的看法,加以评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该文段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
15.你是你的船长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作者希望孩子们具有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预设问题2:(1)问题一: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问题二: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疼痛)问题三:别人能够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相互之间能否感到疼痛)问题四:亲人之间能相互感受,其他人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会有这种感受呢?(人们都能相互感受)
(2)这四个问题是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由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问到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疼痛,由亲人之间的感觉问到陌生人之间的感觉,由浅入深,推己及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预设问题3:“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没有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预设问题4:开放性题目,例如:1.人生的航程很漫长:应当有耐心、有恒心、自信心、有坚持到底的决心……2.人生的航程有海阔天空、风平浪静的时候(顺境):应当不骄不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有远见卓识……3.人生的航程有激流、险滩、暗礁(逆境):应该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具有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能力,还有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堂达标】
尽心尽力地抚养儿女,又全心全意地养育孙子,相互推诿、争吵不休、
大动干戈、像踢皮球、厌恶、绞尽脑汁。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儿孙们对老人不负责、不愿赡养,相互推诿的情状。
(略;言之成理即可
“天理何在”或“呼唤良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