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社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社戏》(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21: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社戏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 ,诸葛亮以 ,司马迁以 ,文天祥以____……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①“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古 ②“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2.下列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4.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B.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隐隐约约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5.品味下列语句好在什么地方。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6.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在横线上。
(1)三四人径奔船尾,   (架 拔)了篙,   (点 转)退几丈,   (掉 回)转船头,   (拔 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2)但在我是乐土:   (因为 因此)我在这里   (所以 不但)得到优待,   (又 才)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片段练笔。
《社戏》一文中,作者把出航途中的景物描写得很细致。请你也仿照这种写作手法,描写一处月夜的景色。100字左右。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社戏》中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请你列举三点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
社 戏(前文节选)
鲁 迅
第二回忘记了哪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款而谭叫天①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是不可不看的,非要去。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惶惶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②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③!”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候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惶惶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已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地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注释】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②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③龚云甫(1862﹣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1)“我”本不愿意看戏,可为什么又买了一张票?由此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2)当“我”向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问那位名角是谁时,那位胖绅士为什么斜瞥了“我”一眼?从这件事中说明了什么?
(3)第二段最后一句一连用了六个“看”,这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状态?而罗列了四组时间又意在说明什么?
(4)“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真的是第一遭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鲁迅的《社戏》总共写了三次看戏的经过。选文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的京戏,课文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家乡看的社戏,请找出这两次看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社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 ,诸葛亮以 ,司马迁以 ,文天祥以____……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①“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古 ②“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解答】此题可结合语境中人物作品的认识,结合人物的特点,按照对应关系辨析,如鲁迅先生的“民族脊梁”;诸葛亮的“铮铮忠骨”;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文天祥的“宁死不屈”。
故选:B。
【点评】此题可结合平时的读书积累,结合具体人物特点辨析。
2.下列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解答】ABC.正确;
D.“说话人”在中间,说话人后面用逗号,所以“于是对我说”“说”后面应为逗号。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解答】A.这个句子的主谓宾分别是“我们、滥加、非议”,分析正确;
B.“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属于拟人,“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属于比喻,分析正确;
C.“狂澜”“沉湎”属于贬义词,“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属于褒义词;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分析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析句子成分、修辞手法、词语感彩、病句辨析属于语文中的基础知识,要注意强化。
4.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B.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隐隐约约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解答】A.“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
B.正确;
C.“自失”指(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D.“絮叨”啰啰嗦嗦地说。
故选: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平时的词义积累。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5.品味下列语句好在什么地方。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解答】(1)这个句子描写了自己去看社戏路上的心情,属于心理描写,所以赏析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句意,写出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情即可。由“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可见表现的是“我”当时的愉快与轻松。
(2)“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一句,可见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分析将什么比作什么,一个“跑”字又将山拟人化,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急切即可。此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亦可,其属于文中的景物描写。
答案:
(1)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2)比喻、拟人;景物描写;以动衬静,衬托“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6.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在横线上。
(1)三四人径奔船尾, 拔 (架 拔)了篙, 点 (点 转)退几丈, 回 (掉 回)转船头, 驾 (拔 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2)但在我是乐土: 因为 (因为 因此)我在这里 不但 (所以 不但)得到优待, 又 (又 才)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解答】(1)本题考查动词的使用,根据句意和情境的需要,选择准确表达此处动作的词语。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根据句意,“得到优待”和“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递进关系,选“不但……又……”,和第一个句子组成因果关系,所以选“因为”。
答案:
(1)拔 点 回 驾
(2)因为 不但 又
【点评】词语地运用要注意语意的轻重程度、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语体、感彩,语法搭配,句式特征,词义、词性等因素。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片段练笔。
《社戏》一文中,作者把出航途中的景物描写得很细致。请你也仿照这种写作手法,描写一处月夜的景色。10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吃完晚饭,我独自坐在院子里欣赏月夜的美景。星星眨着眼睛,真可爱,像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孩子一样,撒满整个天空。但是最美丽的还是属于月亮,她照耀着周围的每一处景物,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宁静。
【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充满童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星星的亮光写成“眨着眼睛”,同时将其比作成“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可爱。文末在对比中突出月亮的美丽,语言活泼。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社戏》中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请你列举三点理由。
【解答】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答案:
一、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二、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大家彼此平等;三、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点评】理解句子含义,需把句子放在文本当中,结合全文的内容和文章主旨分析作答。切忌孤立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
社 戏(前文节选)
鲁 迅
第二回忘记了哪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款而谭叫天①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是不可不看的,非要去。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惶惶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②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③!”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候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惶惶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已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地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注释】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②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③龚云甫(1862﹣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1)“我”本不愿意看戏,可为什么又买了一张票?由此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2)当“我”向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问那位名角是谁时,那位胖绅士为什么斜瞥了“我”一眼?从这件事中说明了什么?
(3)第二段最后一句一连用了六个“看”,这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状态?而罗列了四组时间又意在说明什么?
(4)“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真的是第一遭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鲁迅的《社戏》总共写了三次看戏的经过。选文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的京戏,课文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家乡看的社戏,请找出这两次看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阅读启示的概括。第一问很简单,根据文中的“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可以筛选出答案来。第二问的启示可抓住我买票的原因来阐述,如:做人要有爱心,为了爱心可以舍弃自己的爱好。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对胖子的描写句中的“看不起”“斜瞥”,可知胖子是在嘲笑我,觉得我竟如此无知,台上如此知名的名角,我却不知是谁。一个素不相识的看起来并无渊博知识的胖子都会因此嘲笑我,两相对比,可见“我”对戏无知到什么程度。
(3)本题考查句子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判断句子或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这个句子作者连用六个“看”,而实际我却不知那些人表演的是什么,以此来突出“我”看戏的无聊。接着再仔细地罗列出四组时间词,以此来表示那时的时间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漫长。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上文可知,这不是第一遭,是用外面的空气与戏园里拥挤场面里的浑浊的空气作对比,突出“我”不看戏的快乐。
(5)本题考查不同文本的比较。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根据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课文内容的识记,可以看出这两次看戏虽然内容不同,便都让“我”感到无聊。不同的是两次看戏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本文看戏的气氛是压抑的,而《社戏》一文中看戏的气氛,给“我”留下的记忆都是温馨的。
答案:
(1)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为灾区捐款。启迪: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心,为贫困地区和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
(2)因为“我”连龚云甫这样的名角都不知道,因而那位胖绅士是在嘲笑“我”,瞧不起“我”,对“我”是一种蔑视的心理。从这件事中说明“我”对戏根本不感兴趣,不喜欢看戏。
(3)六个“看”表现我觉得看戏很无聊;四组时间词,表现“我”觉得时间很漫长,等待对“我”是一种煎熬。
(4)不是,以戏园外的好空气与戏园内的空气形成对比,突出“我”走出戏园的快乐,侧面表现“我”不喜欢看戏。
(5)相同:两声戏都枯燥无味,两场戏都没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两次都中途告退。不同:两场戏发生在两个地点:都市和乡村;看戏的内容不同:一次是京剧,一次是社戏;最主要的是心情不同,一种是热闹中的凄凉,拥挤中的孤独带来的沉重的压抑感,一种是沁人心脾的温馨的柔情。
【点评】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第一步:解释词义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描写方法等。
第二步,揭示内容表现力。即结合语境分析指定词语和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动作行为和状态性质等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或指出其与中心、下下文的关系,揭示的作者或人物的特殊情感等。
答题格式:……词有……的意思或运用了……修辞(描写方法),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