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21: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B.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
C.参加这次义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妇女和小孩。
D.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在仔细地检查天气的变化。
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个“她”指的是“世界”。
B.“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中的“它”指的后生们有力搏击的动作,“你”指的是腰鼓。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是句之间的排比。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这句话中的“遗落了一切冗杂”,是指观众完全为腰鼓所陶醉,已忘却了世间种种的杂事,全身心沉浸在腰鼓所创造的境界中。
4.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5.对本文《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这篇文章有恢宏的气势,有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真情实意 左右逢圆 含蓄委婉 俯拾即是
B.如泣如诉 五体头地 时过境迁 水银泻地
C.高谈阔论 鸦雀无声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
D.屏气凝神 奇伟磅薄 童趣盎然 铿锵激越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7.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   (a.隐约 b.模糊 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a.笼 b.遮 c.罩) 着了。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   (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   (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8.仿写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写: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课文《安塞腰鼓》,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表达作用?
(3)选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解答】A选项中“撺”念cuān,区别平翘舌音;
B选项正确;
C选项中,“铮”念zhēng,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霍”念huò;
D选项中,“犷”念guǎng,要注意“k”和“g”的区别。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B.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
C.参加这次义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妇女和小孩。
D.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在仔细地检查天气的变化。
【解答】A.正确;
B.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注视着他那慈祥的面容”;
C.重复,工人、农民、解放军中有可能有妇女;
D.用词不当,“检查”改为“观察”;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个“她”指的是“世界”。
B.“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中的“它”指的后生们有力搏击的动作,“你”指的是腰鼓。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是句之间的排比。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这句话中的“遗落了一切冗杂”,是指观众完全为腰鼓所陶醉,已忘却了世间种种的杂事,全身心沉浸在腰鼓所创造的境界中。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这个句子中的“它”指的是后生们的腰鼓表演,“你”指的是读者,意在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故选:B。
【点评】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4.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解答】ABC.表述正确;
D.有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的是引用的手法,写出了人们的联想和感受。
故选:D。
【点评】课文不但要掌握其梗概,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典型的修辞、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关键语句的理解,才能解答好此类题目。
5.对本文《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这篇文章有恢宏的气势,有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将“恢宏”改为“磅礴”。“气势恢宏”多用于具体的、静态的物体,如建筑物、广场等等。“气势磅礴”多用于表意,用于抽象的画面、场景,如大型表演、文学作品等等。
故选:D。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真情实意 左右逢圆 含蓄委婉 俯拾即是
B.如泣如诉 五体头地 时过境迁 水银泻地
C.高谈阔论 鸦雀无声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
D.屏气凝神 奇伟磅薄 童趣盎然 铿锵激越
【解答】A.错误,“左右逢圆”的“圆”应为“源”;
B.错误,“五体头地”的“头”应为“投”;
C.正确;
D.错误,“奇伟磅薄”的”“薄”应为“礴”;
故选:C。
【点评】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7.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b (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 c (a.隐约 b.模糊 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c (a.笼 b.遮 c.罩) 着了。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b (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 c (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 b (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解答】(1)“跳跃”侧重动作,“踊跃”侧重于形态。“踊跃”与后面的“铁的兽脊”相照应;故此处填写“踊跃”。
(2)“缥缈”“罩”更真实地再现了远距离看满是灯光但却已模糊一片舞台时的情景。故选:“缥缈”“罩”。
(3)分析语境可知,“火热”“热烈”两个词语往往形容气氛。冰冷与燥热形成一组反义词;“恬静”与“飞溅”组成反义词;“困倦”与“亢奋”组成反义词。故选:“燥热”“飞溅”“亢奋”。
答案:
(1)b
(2)cc
(3)bcb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8.仿写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写: 这琴声,使忧郁的脸庞变立即得喜笑颜开了,使久积的烦心立即变得烟销云散了,使消沉的意志立即变得斗志昂扬了。 
【解答】此题仿写,可抓住一个事物,写三个小分句,构成排比句,用上“使、立即变得”这几个词语。
答案:
这琴声使得沉闷的世界立刻变得欢快了,使郁闷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使狭窄的心胸立即变得开阔了。
这笛声,使初春的微风立即变得温暖了,使混沌的大地立即变得清新了,使沉寂的世界立即变得活泼了。
【点评】此题解答,可结合句式的理解,结合句意的分析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课文《安塞腰鼓》,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表达作用?
(3)选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用风吹动的高粱叶子和后生们的衣衫,还有他们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为后文火烈、奔放的表演蓄势。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作用分析。“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反复出现,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推动文章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3)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特点分析。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很有气势,有强烈的节奏感,象鼓点一样使人震撼;多用短句来表达,简洁明快,铿锵激昂,表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
答案:
(1)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文章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3)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强烈的节奏感;多用短句来表达,简洁明快,铿锵激昂。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