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小石潭记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B.本文的记叙顺序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丽的环境与作者凄清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遭贬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5.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填空题(共1小题)
6.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写作技法:移步换景。
《小石潭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带领我们领略了小石潭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请你也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150字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8.课堂探究。
(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根据《小石潭记》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小石潭记》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简要说明。
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为_____,为_____,为_____。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冽
②佁然不动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鸣珮环。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初见小石潭,作者的心情如何?选文主要写了小石潭的哪些实景?
(6)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示例)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解答】A.凄: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心神凄凉;
B.无词类活用;
C.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作个有心人,经常对所学实词进行积累整理。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答】ABC.正确;
D.错误,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停顿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故选:D。
【点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解答】ABD.正确;
C.重点词语: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故选:C。
【点评】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B.本文的记叙顺序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丽的环境与作者凄清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遭贬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解答】A.有误,从本文写作的内容来看,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是由“乐”到“凄”,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清静快乐,后半部分是幽深凄怆;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平时学习,要注意听懂老师的讲解,课下用时的复习巩固。
5.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解答】本文是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时期,被贬的身份不由得使作者看到小石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而触景生情,所以感到小石潭的环境“凄神寒骨”,这是作者心境凄苦孤寂所致。
故选:D。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再结合文章中作者写景抒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来体会。
二.填空题(共1小题)
6.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 全石以为底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下见小潭” 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俶尔远逝 ”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鱼 ,实为写 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解答】“全石以为底”是写整个小石潭,所以是“面”;远处即可听到水声,而见到小石潭必须的近处,所以“下见小潭”是近写,“下”即有穿过竹林走到谭边的意思;“俶尔远逝”是写水中鱼突出向远处游走,不见踪影,显然是写鱼的动态;水中鱼能数出来,可见水清,所以此句用写鱼来突出水的清。
答案:“全石以为底”|“下见小潭”|“俶尔远逝”|鱼|水
【点评】本题各小题中都有提示信息,如“面”“动”“表面”“近”“实写”,根据这些信息提示,回顾所学内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摘引或概括。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写作技法:移步换景。
《小石潭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带领我们领略了小石潭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请你也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15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汽车在山峦岭壑之间穿行了两个多小时,在将要到达的时候,天却下起了雨,山顶云遮雾绕,朦胧缥缈,把美丽的玉苍山捂得紧紧的,直到转过最后一道弯时,才依稀看到我们将要下榻的玉华山庄那红色琉璃瓦的屋顶。山庄依山傍水,一幢幢仿欧式的小别墅精致、典雅,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错落有致,规模似乎也不小。下了车,扑面而来的就是新鲜的空气,雨不大,但是雾特别大,雾霭笼罩着,眼力所达,不过五十米,那些雾在身边涌动,挂在四周的松树上,树梢含雾,松针吐翠,顺着一条平整的小路,在松林里漫步,竟让人如在云堆里飘浮的感觉。
【点评】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四.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8.课堂探究。
(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根据《小石潭记》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小石潭记》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简要说明。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文章写作顺序和总结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篇作者是按照游览先后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根据“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石奇、水清;根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鱼活;根据“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可看出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根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环境凄美。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中可知,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中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答案:
(1)游览的先后顺序。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2)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3)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遣自己的抑郁之情。寄情山水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为_____,为_____,为_____。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冽 清凉。
②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鸣珮环。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初见小石潭,作者的心情如何?选文主要写了小石潭的哪些实景?
(6)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示例)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识记。根据背诵积累,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依次为:坻;屿;嵁;岩。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为:水格外(特别)清凉。清冽:清凉。
②句意为:(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貌。
(3)本题考查断句。潭中鱼可百许头: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据此断句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关键词进行。
①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句意为: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②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句意为: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5)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由“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可知:初见小谭,心里高兴。由“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可知所写的实景有:潭水、石头、树蔓、游鱼等。
(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示例,来赏析给出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思是: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鱼在水里游,却像无任何依靠,这是正面写游鱼,同时也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句子写的是鱼,从未提“水”字,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
(1)坻 屿 嵁 岩
(2)①清凉。
②静止不动的样子。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①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②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5)初见小石潭,作者心里很高兴。选文主要写了清澈的潭水、形态各异的石头、青翠的树蔓、嬉戏的游鱼等。
(6)示例:本句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句中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点评】文言文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不漏译,不错译,字字落实。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适当调整语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