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21:43:42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D(原文意思是“四洗三慢两养”产生的新需求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可限量,而农
村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发展满足“四洗三慢两养”的新需求催生的节假日出城游、乡村休闲养生等新业态)
2.D(因果关系颠倒)
3.C(材料二说的是在城乡中国时代,城乡双向互动和村庄去组织化的重要性。只有C项说的是“农民进城”的
乡城单向流动)
4.①材料一论述的侧重点: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②材料二论述的侧重
点:在城乡中国时代,要想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就要统揽全局,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每点2分)》
5.①乡村要抓住时代机遇,挖掘自身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新需求的潜力。②乡村要
改变过去四十多年的去组织化带来的问题,将分散的农民再组织起来,对接城市要素,输送乡村价值。(每点
3分)
6.C(A项,“为了锻炼记忆力”错,与原文不符:B项,“对旅客不耐烦‘他'的炫耀大惑不解”有误,“他”大惑不解
的是旅客对“他”的知识不感兴趣,当旅客对“他”不耐烦时,“他”则动怒:D项,“高兴”错,应是“败兴”)
7.C(“兴奋、快活”错,应是“失落、郁闷”》
8.小说开头写“他”的“勤奋”“认真”“能干”不是要赞扬“他”,而是为下文写人们厌恶“他”做铺垫。(2分)小说采
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和主题更突出。(2分)
9.小说讲述了一个人,记住了很多不必记的知识,并喜欢炫耀,以致出现很多反常行为,最后发展至以获取毫无
用处的知识为乐。(3分)批评了生活中一些人僵化、固执、好卖弄的迂腐思想。(3分)(其他答案,紧扣文本、
言之成理即可)
10.C[(原文标点)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
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1.B(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都是“凭借”的意思)
12.D(“人们很容易看清自己,却看不清别人,见近而不见远"错,说反了)
13.(1)凡是驾车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
目的地。(得分点:“贵“安”“致”各1分,大意1分)
(2)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的。(得分点:“翅”“以”“观”各1分,大
意1分)
14.楚国军队曾被秦国、晋国大败,兵弱:(1分)楚国国内有人作乱而官府不能制止,内政混乱。(2分)
【参考译文】
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于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
了。赵衰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吗?”王于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
不恰当。几是驾车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到
达目的地。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
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
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白公胜策划政变,朝会结束后,他倒拿着马鞭,因而鞭杆上的尖针刺穿
了下巴,他连血流到地上都没觉察。郑人听到后说:“下巴都忘记了,还有什么不会忘记呀!”所以《老子》说:“人
们外出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是说思想围着远事转,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因此圣人没有恒定如一的行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198B·高二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素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首先要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做大社会财富
这块“蛋糕”,再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切好“蛋糕”。共同富裕,前提在富裕,基础也在富裕。要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要取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
生产资料,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共同富裕,要点在共同,关键在分配。随着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极大发展、物质基础的极大丰富,要充分发挥初次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二次分配的
调节力度,做好共同富裕下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协调平衡原则和公平合理为导向,切好、分
好经济发展“大蛋糕”,推进共同富裕“个量”与“总量”目标的平衡发展。其次,要认识到共同富
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不是一跳而就的,也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中华民族的长期努力,坚持“尽力”与“量力”的统一,不断朝着这
个目标稳步前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再次,要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优化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
调联动的新型分配机制,发挥各种分配方式的最大效用,推动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公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
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对“三农”工作重要性作出的重大判断。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
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
重,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三农”工作、如何开展“三农”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有
利于打造基础牢固、质量坚固的“压舱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莫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
活更上一层楼。”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
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就是要捉高共同富裕的基准线,捉升共同富裕的整体水平,促进实现更高
质量的共同富裕。
(摘编自《理论与改革》)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3-198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