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A.痛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2.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
A.心灵感应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3.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
A.均在手指伤处 B.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C.在手指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
4.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针轻轻接触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
B.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C.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D.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5.吃完糖以后马上吃橘子,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而没有甜味,下列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吃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
B.吃了糖后对甜味的灵敏度降低了
C.橘子汁不能碰到舌头上感受甜味的区域
D.橘子汁本来就没有甜味
6.“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生活食品急剧的价格上涨在民众和媒体中引起的情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豆、大蒜、生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B.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的一个果实
C.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
D.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味觉是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
7.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有( )
A.热觉、味觉、触觉 B.视觉、嗅觉、味觉
C.听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8.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
B.鸟鸣声频率大于20000Hz
C.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是相同的
D.人和动物对“花香”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9.盲人在行走时总是需要借助手中的盲杖,通过盲杖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与下列哪幅图体现的方式相同( )
A.吃西瓜 B.闻花香
C.摸东西 D.听声音
10.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绘图笔在小徐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徐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针轻轻接触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徐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徐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
B.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C.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D.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11.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是因为 ( )
A.酒鬼经常酗酒,味觉灵敏度降低了
B.酒鬼易喝醉而耽误工作
C.酒鬼贪酒从而会浪费酒
D.酒鬼醉酒后喜欢闹事
1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的诗人的感觉分别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岚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二、填空题
12.周末,小明同学跟随学校劳动实践团队走进草莓园,看到了一个个红草莓躺在绿叶中间。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又酸又甜的“……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说出一个即可)。
(2)小明看到草莓后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选填“视网膜”或“大脑”)。
(3)小明在草莓园里待了一会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香味了,这是因为 。
13.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里,瞎子是用 来感知大象的形状,此时这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古人云: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 的缘故。
14.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刚利用一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刚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
皮肤部位 有触觉的百分率(%)
手臂 50
手掌 85
指尖 100
前臂 75
(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 。
15.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 ,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 的过程。
16.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别感受不同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了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
(3)小娟面对好菜没有胃口的原因是: 。
18.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然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 。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盲人走盲道依靠的是触觉; 故答案为:C。
2.D
【解析】皮肤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而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因此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B
【解析】在手指伤处是感受器的部位,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脊髓内有神经中枢,可以将接收到的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A
【解析】A、在该实验中用针触指尖的力度和针触手臂的力度应是一样的,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敏感部位接受的针触信息较多,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也就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指尖皮肤对触觉最为敏感,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身体各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指尖皮肤对触觉最为敏感,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B
【解析】糖比橘子甜,当吃了糖之后味觉细胞对甜味的敏感程度降低,所以吃完糖以后马上吃橘子,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而没有甜味,故B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
6.B
【解析】A、 大豆、大蒜、生姜都是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说法正确。
B、 图中的每一粒豆是种子,每个豆荚是果实,所以每一粒豆都是由一个胚珠发育而成的一个种子,说法错误。
C、苹果树是植物体,其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 ,说法正确。
D、 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味觉是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
7.B
【解析】人们在感受菜肴的色、香、味时,主要参与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和味觉。 故答案为:B
8.A
【解析】A、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与大脑的感觉中枢,符合题意。
B、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赫兹~20000赫兹,而鸟鸣声人能听得到,证明鸟的鸣声在人耳接受范围,不符合题意;
C、听觉是听觉感受器,嗅觉是嗅觉感受器,两者不同,不符合题意;
D、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C
【解析】图中闭上眼睛能摸出某种物体的软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肤的触觉来提醒人摸到障碍物的特征与盲杖接触到障碍物辅助提醒盲人的体现方式相同,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A
【解析】A、实验数据是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不能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A错误,符合题意;
B、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指尖感到针触的百分率最高,说明指尖的触觉敏感程度最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1.A
【解析】酒鬼经常酗酒,味觉细胞常常受到刺激,所以味觉灵敏度降低了,所以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2.D
【解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可见D正确。
二、填空题
12.(1)眼或鼻或舌(2)大脑(3)嗅觉中枢适应(嗅觉疲劳)
【解析】(1)小明用眼睛看到了红草莓,将草莓送进嘴里,品尝草莓的味道,因此运用了眼睛和舌头感觉器官。(2)草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小明的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感觉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就形成了视觉,因此看到草莓后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3)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因此小明在草莓园里待了一会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香味了, 这是因为嗅觉中枢适应。
13.触觉;大脑;控制
【解析】瞎子摸象中瞎子失去了视觉,是通过手的触觉来感知大象的形状,感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具有适应性;
14.(1)指尖(2)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敏感性不同
【解析】有数据可知,指尖有触觉的百分率为100%,由此得出结论:指尖对触觉最敏感,这是因为指尖触觉感受器比较集中。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中的分别情况不同,所以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事未感觉到针触。
15.嗅觉神经末梢;大脑;嗅觉
【解析】用鼻闻到蛋糕的香味过程如下: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16.热;冷;冷热觉;大脑皮层
【解析】根据人体对温度的感知知识解题,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对温度的感知,有时会不准确。
将人的左手放入10℃的冷水中,左手会感觉到冷;将右手放入60℃的水中,右手会感觉到热;然后将两手同时放入30℃的水中,左手从10℃环境中到30℃环境中,会感觉到热;右手从60℃环境中到30℃环境中,会感觉到冷;说明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是不准确的,人体的冷热感受器分别感受不同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大脑皮质。
三、解答题
17.(1)冷热(2)不好,痛觉对人体有保护作用(3)感冒使嗅觉失灵,而味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感觉
【解析】(1)人体的皮肤具有冷觉、热觉、触觉和痛觉的功能,而人的手背部热觉神经末梢丰富,对热觉比较敏感;故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冷热比较敏感;
(2)痛觉使人体感知一定的疼痛,从而使人体躲避有害刺激,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没有痛觉并不好; (3)小娟面对好菜没有胃口的原因是:感冒使嗅觉失灵,而味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感觉;
18.(1)鼻、眼、舌、皮肤(2)大脑(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解析】(1) 天气还是那么热,运用的是皮肤来感觉,小明走到橘园门口时,随到橘香味,是用鼻感受的,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运用的是眼, 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运用的是舌;
(2) 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大脑;
(3) 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 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2.1 感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