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22:35:15

文档简介

楚雄州中小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明建设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⑦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道路,滋养了中国精神,不仅存诸青史,更泽涧当下。一言以蔽之
高中二年级
语文试卷
当代中国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已然初步呈现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面貌。当代真实的中国,是仁爱民本、立己达人、互惠共赢、稽古开新的中国。
⑧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
考生注意:
基因的理念体系,更好阐述中国文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世界更好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和平的、文明的、可亲的中国。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摘编自孔新峰《五大视角看中华文明特质》)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庸精神、中和法则等这些精神传统为当下经济发展多元共融提供了精神支撑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B.中华文明积累了众多治理大国的经验,有效地处理了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课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C.晚清土人对富强与王道有清醒认识,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坚守王道比实现富强更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D.受儒释道思想影响,中华文明以“天人合一”为诉求,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①中华文明具有哪些特质和精华呢?我们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建设领域出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去探求中华文明的特质。
A.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建设领域角度探讨中华文明所具备的特质,视角新颖

②从物质文明的视角看,中华文明向来将人本身置于中心地位,“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离不
B.文章以儒道两家经济理念的殊途同归来论证中国治理者积极介入生产分配各环节的观点。
开“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中华文明也具有“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中席精神,持经达变
C.文章在阐述中多处直接引用原文来阐述中华文明的特质,增强了文章的论证说服力。
与时俱进的“时中”气质,以及尊重差异、包容异己的“中和”法则,这些精神传统在当下具有特别
D.文章结尾阐明新时代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的意义,具有现实
的优势,可以避免僵化思雏,进而发挥多元共通的交融优势,确保经济转型渐进平稳而非激进动
意义
荡,确保经济发展多元共融。中国自古就把“经济”视为“经世济民”,具有浓厚的政治意涵与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共属性,儒家伦理与殖产兴业并行不悖,“义利之辨”为经济生活注入浓厚的伦理品质:在道家的
A.中国在历史上多次发挥了多元共通的交融优势,确保经济转型渐进平稳而非激进动荡
政治理想和后世的政治实践中,治理者“以百姓之心为心”,不但不与民争利,而且“因民之所利
B.如果人人都以“明明德于天下”作为个体的追求目标,那么社会文明程度就会提升。
而利之”。儒家和道家的经济理念有殊途同归之妙,在历史上一脉相承,使治理者积极介入生产
C.中华文明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唯
分配各环节,有力统筹整合各地域和各阶层经济生活,在节流和开源之间、安全和财富之间、局
出路
部和全局之间、眼前和长远之间努力雏持平衡。
D.当前深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特质的根本目的是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
③从政治文明的视角看,中华文明拥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
体系。
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国家治理思想资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中国形成了以“大一统”为根本的国家治理制度惯性,并高度重视“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积累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量历史上行之有效、足以雏系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治理经验,有效处理了传统中国国家治理
空间考古大有可为王心源
的基本课题。
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正逐渐实现从内容、手段到形式的系统性加强与创新。比如
④从椅神文明的视角看,中华文明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常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从对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转向对文化遗产所在环境的共同保护,从对文化遗产的物体保护转向
等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拥有立德树人、人文化育、玫易更化等人文主义柔性治理的精神特质。
对物体与数字化保护双管齐下,从实体展示转向实体与数字化展示比翼齐飞。在这些变化与创
即便是深受西方列强压制的晚清士人,依然对实现富强与追求王道有清醒认识,认为“自古有不
新中,空间考古大有可为。
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
地面的田野考古调查往往只见树木、难见森林。仅凭借肉眼或简单的工具去获取人类活动
⑤从社会文明的视角看,中华文明向来具有家国共同体、礼乐共同体等共同体本位的鲜明
的物质遗存信息毕竞存在局限,对于大范围、长距离、条线式遗存,需要换个角度去观看。站得
特质:而对于共同体中的个人,则追求“明明德于天下”,期待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彰显其美德,彰
高才能看得远。如今,无人机被考古人广泛应用,通过在考古遗址上空拍摄二雏相片并转化为
显其在共同体中的主体性。这些思想传统,足以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厚重的本土资源。
三维模型图,尤其是对史前的聚落遗址,遥感考古可以帮助考古人更好认识人类在聚落选址方
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中华文明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儒释道三家都致力于追求人与
面的智慧,包括如何利用水利工程处理人与江河湖海的关系。
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人在价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为诉求,为实现这一诉求,历世历代都进行
考古学家注意到,有地下遗存埋藏的土壤上农作物或者植被的长势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
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广大人民群众也都在探索实践,追求与自然和
不同从空中观察会更为清晰。1906年,英国人在热气球上拍摄到英国史前的巨石阵遗址,被认
谐共生的理想状态。这些自古以来的理念诉求和实践探索,对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
为是遥感考古的发端。我国运用遥感考古较早的例子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2-11-213B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
22-11-213B·楚雄州中小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二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认为一个国家坚守王道比实现富强更重要”说法错误,
文中“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意思是从古至今有过不行王道但是富强的国家,但是还没有不
富强却能行王道的国家。国家要先富强,才能真正地实现王道。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是以儒道两家经济理念的殊途同归来论证中华
文明具有将人本身置于中心地位的特质。
3.B【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原文说的是“这些精神传统在
当下具有特别的优势”,而并非“在历史上多次发挥了多元共通的交融优势”。C项,“唯一出路”说法绝对,文
中为“对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适用性”。D项,“根本目的”于文无据。
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含意的能力。“应该淘汰”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了田野考古的劣势,
并无“应该淘汰”的依据。
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还是遥感考古更适合”推断错误,根据原
文“空间考古是遥感考古的继承、发展与飞跃”可知。
6.空间考古学是借助各种遥感考古技术与方法,(1分)综合利用人文,自然数据以及不同格式的地球大数据的
多种信息源,(2分)并结合环境生态学、环境考古学等交叉学科,(2分)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综合分析的考古
学。(1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信息的能力。下定义,既要对相关内容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概括
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立刻改变”表述错误,从原文“他已经做了
三天的艰苦的演习”“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等可知。
8.①营造出恐怖紧张的氛围。②暗示将有异常的情况发生,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反衬杨子荣打虎的英勇,突出
人物形象的特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故事情节的能力。鉴赏故事情节文段要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及结构等方面
入手。这段文字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一般有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9.示例:①末段写杨子荣考虑好要将死虎暂时埋起来,回头交给小分队处理,一心想着组织和集体,形象高大并
不浮夸。②末段写杨子荣听到说话声后,很快推断出对方是威虎山的匪徒,体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却并不让
人感到其神秘。③末段详写杨子荣确定匪徒身份后由紧张到镇定到主动迎击的心理变化过程,让人感到杨
子荣的英勇和胆识,其中也无浮夸的成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
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要注意结合全文的内容来分析,本题分析评
论在节选部分的末段的具体表现,可对文章末段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与答题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
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春秋》是
编年体史书。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概述内容的能力。“虞常与张胜两人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到汉朝”
说法错误,张胜并没有参与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到汉朝一事)
13.(1)我是儿子辈,岂敢冒犯大汉天子!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译出大意给2分:“安”、“丈人行”、判断句式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全部归降。(译出大意给2分:“即”“何以”“降”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2-11-213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