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份第2周 语文好题推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1月份第2周 语文好题推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22: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1月份第2周 语文好题推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
望着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但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但是他①________,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知识。此外,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
在荒山上,张连印②________,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带头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败的打击下,他没有灰心,而是③__________,及时总结,又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
(1)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2)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根据国家铁路局日前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购买铁路儿童票标准有望迎来重大改变,①_______改成“年龄+身高”双重判定的新标准。《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提出,②________,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以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儿童,应购买全价票。未实行车票实名制的,身高达到1.2米且不足1.5米的儿童可以购买儿童优惠票;身高达到1.5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全价票。
长期以来,铁路儿童票划分一直是按身高标准。铁路12306网站上关于儿童票的购票提示为“随同成人旅行身高1.2米至1.5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票。超过1.5米时应买全价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所需营养得到了完善,使得儿童身高超高的情况愈发常见,③______难以切实保障儿童旅客享受出行优惠。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5、简述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7、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材料作文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生活在消费主又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个时代的青年人,习惯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说中消磨时间,“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有学者把这称之为“青年人的童稚化”,它的标志之一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
材料二:
美国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 李普曼一生创作1000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初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 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默写题
名篇名句默写。
9、《小石潭记》写了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的美景,但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面对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江面,《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亦有此意。
11、《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发出“___________”的反问,暴露出其见识短浅,而庄子用行路备粮的生活常理论述后用“____________”的感叹嘲讽蜩与学鸠的见识。
五、基础知识
12、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B.词是诗的一种别体,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李清照“声声慢”既是词牌,又是标题。
C.调查报告是根据某种特定需要,有计划地对典型事物、问题事件或某方面情况等,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书面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体现。
D.新闻主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其中消息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而通讯报道全面深入并容许有细节描写。
13、下列都不含有古今义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B.失向来之烟霞 户庭无尘杂
C.暮去朝来颜色故 桃李罗堂前
D.须行即骑访名山 开荒南野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发达,那些琉璃器皿一起与香料、服饰等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 大量阅读绘本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领他们跨进更宽广的生活领域,唤起他们对个体生命和广袤宇宙的追问。
C.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D. 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
视觉甚至会超过人类,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能会被人工智能颠覆。
15、下列加粗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
A.郑既知亡矣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16、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7、下列各句加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C.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D.昨天上午,无动力伞飞跃长江挑战赛本应顺利进行,他经过数次努力,最终夺冠,铩羽而归。
1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B.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C.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行其是。
D.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风情浓郁的江南水乡、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_______了浙江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
②___________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这窗户又没有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而去打烂更多窗户。
③上天探月的“玉兔”号月球车完全由中国自己设计,其方案是从全国40多个方案中__________出来的。
A.构成 即使 选拔
B.建成 如果 选拔
C.构成 如果 筛选
D.建成 即使 筛选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究世界文学,就是_____________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②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_____________有些危机。
③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_____________。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_____的程度,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A.逐步 未免 功夫 炉火纯青
B.逐步 不免 工夫 出神入化
C.逐渐 不免 工夫 出神入化
D.逐渐 未免 功夫 炉火纯青
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角豆、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送到家门口的。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22、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话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于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话化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23、下列对诗句所用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寓情于景)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反衬)
2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人项鸿祚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似乎是有意要对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唱一点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迄今为止的“有涯之生”里,所干的“无益之事”只是读书;东翻西看了些年以后,我想定我这一辈子至少也要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应该是那么样的一本书,它由得我不计光阴地反复体味,而其价值或魅力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减损,也就是说,这件“无益之事”真的能够成为我的“有涯之生”的对应物;我选定了的是《庄子》。
①不过一个是从生命的终点往回看
②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
③觉得所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
⑤一个是从生命的起点往前看
A.①⑤③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①②③
25、下列句子提取主干有误的一项是( )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主干:方法是方法。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主干:发现提供证据。
C.徐霞客抛弃了他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传统人生道路。主干:徐霞客拋弃道路。
D.哥白尼在波伦尼亚大学跟天文学家多米尼加诺华拉学习时,就知道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诸行星都绕着太阳转的学说。主干:哥白尼知道毕达哥拉斯。
2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参考答案
1、答案:①弥足珍贵;②大有裨益;③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解析:只要符合语境且所填词语为成语均可给分。
2、答案:示例一: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示例二: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解析:划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结构混乱,“本着……的目的”和“以……为目的”句式杂糅,可把“为”改为“的”,或把“本着”改为“以”。第二处成分残缺,应为“在……等方面”或“在……上”。
3、答案:①“走出来”使用比拟的手法,赋予非遗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被挖掘出来的愿望。
②把非遗比喻为“活化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非遗文化内涵厚重悠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解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考虑修辞的效果。
4、答案:①从以往单凭身高判定;②实行车票实名制的;③单纯以身高作为儿童优惠票的标准。
解析:①从文件规定与后半句内容“年龄+身高”可知,原先的购票判定标准是单一的,再根据第二段开头“铁路儿童票划分一直是按身高标准”便可推测,此处应填写“从以往单凭身高判定”。②根据第一段的文段结构,可知购票的具体情况按照购票主体分两种情形,再依据下文已给出的“未实行车票实名制的”,推出此处填写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形,即“实行车票实名认证的”。③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知本段主要陈述的是长期以来,铁路儿童票划分一直是按身高标准,再结合后文“儿童身高超高情况愈发常见”,应填写的是过去的标准的不足之处,即“单纯以身高作为儿童优惠票的标准”。
5、答案:由于儿童身高超高的情况愈发常见,所以国家铁路局征求意见,儿童票拟将由身高划分改为以“年龄+身高”双重判定划分。
解析:简述文段主要内容,需要找出关键信息。第一段内容写的是铁路局计划更改儿童购票标准,由按身高标准改成“年龄+身高”双重判定的新标准。改变标准的原因在于第二段内容所指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儿童身高超高情况愈发常见”,以往标准难以保证儿童购票享受优惠。把这两段内容改写成包含因果关系的的句子,用“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串起语句,注意字数不超过60字,表达简洁流畅即可。
6、答案:C
解析:C.“时间都在秋夜”错误,两诗时间前诗是夜间,后诗是白昼。注意“月团”是茶饼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虫相对吐秋丝”,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
7、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幽寂。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②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解析:第一首诗,以声衬静,“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描写秋夜霜落,邗沟的水清澈无比,天上寒星倒映水中,在船旁明亮地闪烁。这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景图。“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描写菰蒲深处突然传来人家笑语声声,这是动态描写。通过菰蒲深处的“笑语声”侧面烘托了夜的寂静。第二首诗,“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描写生活场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新碾”“饮罢”“呼儿”等都是动态描写,通过生活中的动态场景表现家庭生活的闲适。“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小轩风停,落叶不在,青虫默默,对吐秋丝,是静态描写,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8、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一共有四句话。第一句直接描述了我们真实的生活情境。受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刺激感官的各种娱乐文化带来的表象化“精彩”,缺少了越过枯燥门槛而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第二句进一步指出“精彩”与“枯燥”的逆向关系。感官刺激的“精彩”程度越深,我们忍受枯燥的能力就越弱。这两句中的“精彩”是我们在“娱乐化刺激”下被动获得的,并非我们真正需要的精彩。第三句,语意转折,指出真正滋养我们的精彩与枯燥的关系,两者貌似对立,实则是统一的。此处的“精彩”与前文显然是不同的,它是与枯燥相连共生的。携带枯燥创造的精彩能让我们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滋养心灵、锻炼品格。第四句列举了滋养我们的各类学习领域,列举的内容有限,用省略号表示未穷尽,可以联想到其他诸多领域。强调每一个学习领域的专业精彩其实都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反复,在对枯燥的极大忍受和超越中创造的。材料涉及的现象提醒我们青年一代要不断规避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善于主动创造利于自己学习的心理环境,要不断克服浮躁,忍受枯燥,沉浸深入,才能切身感受克服枯燥后创造精彩的愉悦感,这对学生尤其重要。材料二“美国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 李普曼一生创作1000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初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 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同样是将忍受枯燥。其实很多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忍受枯燥。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再比如: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总之,我们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为例,这样说理更透彻,容易让读者明白。
立意:
1.超越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2.用枯燥滋养心灵。
3.忍受枯燥是对心性的修养。
4.忍受枯燥方能成功。
5.忍常人不能忍之枯燥,才能获常人不能获的成功。
9、答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
10、答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11、答案: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
12、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文学常识。B“既是词牌,又是标题”有误,“声声慢”是词牌名,不是标题。综上所述,本题选B。
13、答案:D
解析:A.百年:古义指年老;今义指一百年。句意:年老多病,我独自一人登上高台。苦恨:古义指极恨,今义指愤恨。句意:历尽了艰难极恨白发长满了双鬓。B.向来:古义指原来;今义指从来,一向。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无古今异义。句意: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C.颜色:古义指容貌;今义指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句意: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无古今异义。句意: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D.无古今异义。句意: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无古今异义。句意: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 项语序不当,“一起”应移至“丝绸服饰等”之后;C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D 项缺少宾语,在“相匹敌”后加“的程度”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亡:灭亡。B.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C.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D.军:名词作动词,驻扎。故选A。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例句用事典,借古伤怀,借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同病相怜之悲。A.化用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表达的是自己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B.运用事典,借古讽今,借刘义隆草率用兵最终仓皇落败,告诫南宋统治者,以史为诫。C.运用事典,借古伤怀,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意,暗含壮志难酬之慨。与例句用法、作用相同。D.引用《诗经 郑风 子衿》中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句子的对象是小伙子,不正确。B.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此处说不需要窃取别人东西的民众,使用正确。C.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此处形容失去亲人之悲,用错对象。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根据语境“最终夺冠”,可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故选B。
18、答案:C
解析:A.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后形容办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语境是说袁隆平认为不能不敢打破权威的限制,熟语使用正确。B.金字招牌:意思是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语境是说企业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才能赢得好名誉,成语使用正确。C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语境是说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都各自有自己的轨道,此处应为“各得其所”,其意思为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D.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语境修饰太阳的运行,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
19、答案:C
解析:第一处,构成:形成;组成。建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构成”仅用于形容精细的、精密的事物,“建成”往往形容建筑物。此处形容“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应用“构成”。第二处,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如果:连词,表示假设。“即使”往往和“也”连用,“如果”往往和“就”连用,此处和“就”连用,应用“如果”。第三处,选拔:指按条件进行挑选。筛选:利用筛子进行选拣,现泛指通过淘汰的方式挑选。“选拔”往往形容人,此处形容设计方案,应用“筛选”。故选C。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逐步:表示一步一步地(指动作行为有意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逐渐:渐渐。语境强调渐渐的过程,不强调步骤性,应填“逐渐。未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不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结果(多指不希望发生的)。语境“要不然”是假设的情况,“有效危机”的结果表达比较委婉,可填“未免”。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同时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工夫:①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②空闲的时间;③(方)时候。语境有“花力气”,指做事花费时间精力,可填“功夫”。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语境指工匠对技术的掌握纯熟,应填“炉火纯青”。故选D。
21、答案:C
解析:A.省略号与“等等”重复,删掉其中一个。B.两个冒号不能连用,后一个改逗号。D.“血战长空”为电视剧名字,把双引号改书名号。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的能力。D.此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素车白马”是借代,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故选D。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该句用环境的清冷衬托词人内心的凄凉、寂寞,以“哀景”称“哀情”,用的是正衬的手法。
24、答案:C
解析: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定首句,根据横线前“似乎”“唱一点反调”可读出“实际不是”的暗示,应该接第④句;比较①⑤句,先①后⑤。故而C选项正确。
25、答案:D
解析:D.句子的主语是“哥白尼”,应保留;“在波伦尼亚大学跟天文学家多米尼加诺华拉学习时”是状语,应删掉;”知道“是谓语,应保留;“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诸行星都绕着太阳转的”是定语,应删掉;“学说”是宾语应该保留。因而句子主干为:哥白尼知道学说。故选D。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从而”是一个词,意思是接着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