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精品备课】2013-2014学年春学期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同步课堂:第三单元 (4课时,1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精品备课】2013-2014学年春学期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同步课堂:第三单元 (4课时,1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3 08:22:24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10 短文三篇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鉴赏:第一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 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意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读第二首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1)蒙田(1533—1592),__________文艺复兴后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著有《__________》。
(2)帕斯卡尔(1623—1662),__________17世纪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作品有《给外省人》《辩护》等。
(3)罗伯特·富尔格姆,__________当代作家、哲学家。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__________》。法国 《随笔集》 法国 美国 《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这三篇文章虽然篇幅较短,但都是真正有思想的好文章。其中,《蒙田随笔》《帕斯卡尔思想录》与《培根人生论》,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热爱生命》一文,语言朴素、明晰、富有逻辑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作者在瞬间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阐明了“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信条》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机智、幽默、充满温情。杯皿______     茎叶______
追溯______ 稍纵即逝______皿mǐn 茎jīng? 溯sù 稍shāo风和日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推衍:推论衍义。
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
消磨:耗去。逐渐消失;度过闲暇时间。(1)囊括·包括
辨析:都有包含的意思,但范围大小不同。“囊括” 是全部包括在内。
①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_____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②在今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__________了田赛的全部冠军。包括囊括(2)脆弱·软弱
辨析:“软弱” 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通常指胆小、不坚强,常用来描述不敢承担事情的人;“脆弱” 是一个人面对事物的态度,通常指经不起挫折,常用来描述人的心理状态。
①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__________的东西。
②针对当前涉及南海地区争端的实际情形,我国外交部表现的毫不__________,严正地向南海周边国家提出我们的立场。软弱脆弱(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1)只缘身在此山中 (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莫使金樽空对月
(5)千金散尽还复来(1)《热爱生命》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 飞快地“度” 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接着,作者把“__________” 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__________。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__________。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__________的原则。(1)哲人 死亡 (2)思想 道德(3)《信条》列出了__________条。作者认为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3)十七 个人的健康习惯 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1.问题导读
(1)如何看待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答: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所以“我们” 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核心观点是什么?答: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3)作者以“ 苇草” 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答: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答: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 ,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5)《信条》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答: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6)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答: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2.结构图解3.写法赏析
(1)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2)形象的比喻。
“苇草” 这一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3)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蒙田的作品朴素、明朗,文风简朴流畅,朗朗上口。《信条》阐述主题集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地去实践。4.文体常识
随笔是____________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________,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散文 灵活多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拓片 拓本 开拓疆土 拓展事业
B.抹黑 抹墙 抹不下脸 抹杀功劳
C.兴奋 兴建 兴旺发达 兴师动众
D.校官 校正 校规校纪 犯而不校解析:A项“拓片”“拓本” 读“tà” ,其他的读“tuò” 。B项“抹黑”“抹杀功劳” 读“mǒ” ;“抹墙” 读“mò” ,其他的读“mā” 。D项“校正”“犯而不校” 读“jiào” ,其他的读“xiào” 。
答案:C2.(2012年湖南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B.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
C.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寇仇?
D.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解析:A项,烂—滥;C项,赎—渎;D项,垄—陇。
答案:B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课件31张PPT。8 拿来主义自题小像
鲁 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鉴赏:“灵台” 指内心。“神矢” 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据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的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风雨如磐” 比喻祖国灾难深重。“故园” 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自己对祖国始终怀有无法抗拒的强烈情感,即便祖国已经是风雨飘摇,这种爱国的情怀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反而会更加强烈)。“轩辕” 除了指黄帝外,还有一层意思。古人有时用轩辕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的区域。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天空的星星都是跟随着北斗七星旋转的,认为轩辕是天的中心。这样,轩辕既指黄帝,代指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和前面的寒星暗含呼应。“荃不察” 出自屈原的《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荃” 是一种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又与黄帝的地位暗合。巧用典故,层层照应。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妙处!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的自觉!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__________,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家。著有小说集三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_________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 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政府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 ,一个“送来” ,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 的严重危机。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 ,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 文学遗产” 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 全盘肯定” 和“ 全盘否定” 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自诩______   残羹冷炙______ 脑髓______
譬如______ 徘徊______ 孱头______
蹩进______ 吝啬______诩xǔ 炙zhì 髓suǐ 譬pì 徊huái 孱càn
蹩bié 啬sè自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冠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玄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孱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羹冷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尚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三七二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诩:自夸。
冠冕:很体面,有气派。
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国粹:民族文化中的精华。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
礼尚往来:礼仪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问情由或不顾一切。(1)鼓吹·鼓动
辨析:“鼓吹” 有虚夸的意思,“鼓动” 有煽动的意思。都是贬义词。
① 我只想________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 之外,还得“拿来” ,是为“拿来主义” 。
② 那天,在“藏独” 势力的________下,一群不法分子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鼓吹鼓动(2)吝啬·吝惜
辨析:两者都有过分爱惜而不舍得的含义。吝啬:形容词,指财物当用不用,做谓语、补语;吝惜:动词,宾语常用钱财、生命、力量以及具体的物品。
① 老李也太________了,孙子给他干完活,他连一顿饭也不留。
② 只要学生们肯积极求知,做老师的从不________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的是多解答一些问题。吝啬吝惜(3)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辨析: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堂而皇之:一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二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①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________进来的。
② 少说些________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4)给予·赋予
辨析:给予:使别人得到。赋予:交给重任,使命等。
①感谢您这些年来________我们学校的无私帮助。
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历史________我们的任务。赋予堂而皇之冠冕堂皇给予(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沃中原肥劲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怒向刀丛觅小诗。
(6)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俯首甘为孺子牛 (2)我以我血荐轩辕
(3)于无声处听惊雷 (4)寒凝大地发春华
(5)忍看朋辈成新鬼 (6)相逢一笑泯恩仇(1)全文可分三个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________” 的实质及其危害;5~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阐明“________” 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________,以及__________。(1)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实行“拿来主义” 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 “拿来主义” 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意义(2)在本文中,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________” ,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 而故意毁坏遗产的“________” ,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即“________” ,“________” ,“烟枪”“烟灯” 和“姨太太” 。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或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自己来拿!” (2)孱头 昏蛋 鱼翅 鸦片 使用 存放 毁灭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1.问题导读
(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 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 的媚外丑态的?答案: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 的事例:“先送”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 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 ,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象征主义’……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 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2)一味奉行“ 送去主义” 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答案: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不是“丰富” ,还要“大度” ,“只是送出去” ,同样是愚蠢可笑的。“磕头” 、“讨” 和“残羹冷炙” 、“奖赏” 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 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第6段的“送来” 与“拿来” 有何区别?答案:“送来” 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 的同义语;“拿来” 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4)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么理解?答案:“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5) 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答案:“大宅子” 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6)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 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答案: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 ,然后是“挑选” 。“占有” 是前提,不“占有” 就无从“挑选” ;“挑选” 是关键,不“挑选” ,“占有” 就毫无意义。“挑选” 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可以使用。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可供存放。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可以送一点进博物馆或是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让她们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 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 、“昏蛋” 、“废物” 、“姨太太” 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2.结构图解3.写法赏析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 大宅子” )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 孱头”“ 昏蛋”“ 废物” 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 鱼翅”“ 鸦片”“ 烟灯和烟枪” 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2)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
文章标题是“ 拿来主义” ,但一开头却提出“ 闭关主义” ,接着大谈“ 送去主义” ,好像是绕了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 送去主义” 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 拿来主义” ,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的批判就成了阐述“ 拿来主义” 的铺垫。而且,“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是“ 拿来主义” 的对立面,正好与“ 拿来主义” 形成鲜明对照。4.文体常识
杂文,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________” 或“________” 。议论 批评 匕首 投枪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孱头(càn) 国粹(cuì)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miǎn)
B.脑髓(suǐ) 给与(yù) 暴殄天物(tiǎn) 暴戾恣睢(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qù) 揠苗助长(yà)
D.吝啬(sè) 蹩进(piē) 高屋建瓴(lín) 分道扬镳(biāo)解析:B项,“ 与” 读yǔ;C项,“ 玄” 读xuán;D项,“ 蹩” 读bié。
答案:A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古懂  陷阱  拭目以待  积毁销骨
B.摩登 譬如 磕头贺喜 人才备出
C.时髦 包涵 亟待解决 祖上荫功
D.炫耀 鱼鳍 勃然大怒 走投无路解析:A项“古懂” 应为“古董” ;B项“人才备出” 应为“人才辈出” ;C项“祖上荫功” 应为“祖上阴功” 。
答案:D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课件30张PPT。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鉴赏:《望月怀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月夜》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 之意,衬出妻之“孤独” 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弗罗姆,________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________》,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美国 《爱的艺术》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罗姆的著作。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等问题,作者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爱的诠释。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藉由磨炼增进技巧即可获取。爱是人格整体之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建设性目标迈进。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本书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现代社会,正面临多元价值充斥的时代,是好是坏尚难定论。光是一句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并不能帮我们多理解这个社会什么。但我们,却可以去观察现代人价值观的变革历程。因此,如果你是个关怀自己、关怀现实社会的人,不妨就从这本《爱的艺术》开始,去认识弗罗姆这个人,或能找出合于自身需求的答案。履行________ 逊色________   
辜负_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
惶恐不安________ 休戚相关________履lǚ 逊xùn 辜?ɡū 咄duō  惶huán? 戚qī权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无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外生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根结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衡:评量;比较。
伶俐:聪慧;机灵。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孤立无援:单独支撑局面,缺乏应有外援。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归纳到根子上;从根本上说。
休戚相关:彼此间的忧喜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十分密切。(1)一发而不可收·一发而不可收拾?
辨析:一发而不可收:表示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多含褒义。一发而不可收拾:指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多含贬义。?
①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
,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入于证道之境。?
②他热爱写作,勤于笔耕,自从处女作发表,便
,至今已有百余篇作品见诸报端。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2)资本·资历
辨析:“资本” 指牟取利益的凭借或从事工作的条件。“资历” 指资格、经历。
①他在一年中收到读者两万多封信,经过分析就成了他指导群众的________或科学。
②她脑子里并没有________、地位、名望等等东西。资本资历(3)统一·同一
辨析:统一:合为整体,归为一致。同一:相同,一样。
①国家的________,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②我们却好像永远被________的影子引导着。
(4)鉴于·基于
辨析:鉴于:考虑到。基于:根据。
①________每一个人今天都赞成的观念,这个议题顺利通过了。
②________他在那里任职,这次任务就交给他了。鉴于统一同一基于(1)哀哀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在,不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生我劬劳
(2)游子身上衣
(3)游必有方
(4)子欲养而亲不待(1)本文第一部分(1~3段),指出在人从__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其感知世界和体验母爱的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婴儿还没有____________,无法意识到________,也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开始学着去认识世界,并且渐渐有了母爱的体验。他认为母爱是________,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但同时也无法懂得。________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爱转为爱别人,去创造爱。婴儿 童年 自我意识 自己与体外世界的存在 无条件的 八岁(2)第二部分(4~7段),阐释父爱的本质问题,比较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婴儿在母爱的保护下成长,对世界的认识更深,且对母爱的依赖在慢慢减少,而开始意识到父爱。母爱的本质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________,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________,是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爱是________的爱。父爱的本质是:________。父爱可以通过努力来赢得,但如果辜负父亲,就有可能失去这种爱。而且,父爱可以受孩子的控制。自然世界 思想世界 有条件 顺从是最大的道德(3)第三部分(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在心理上完全成熟。母爱从________和________给予孩子关怀,使孩子有安全感;父爱指导孩子________,使其产生________,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4)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情感变化特征:在________,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在________(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在童年期(______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在________,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 ”(3)生理上 心理上 勇敢面对困难 自信
(4)婴儿期 幼儿期 8—10岁 成长期1.问题导读
(1)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答:母爱:① 无条件。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
② 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① 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② 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2)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答:母爱:① 伟大,渴求。② 不需努力,无需赢得。父爱:① 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 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3)什么样的爱是幼稚的?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答:“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被动的,这种爱是幼稚、不成熟的。“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是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是主动的,这种爱是成熟的。(4)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答: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5)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答: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6)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答: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2.结构图解3.写法赏析
(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文章先论述了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其体验母爱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而后阐释父爱和母爱的根本区别。最后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走向完全成熟。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在阐释父爱和母爱的区别时,紧紧围绕“无条件”“有条件” 这一区别,使读者更清楚地把握其不同。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代表思想世界,这些阐述都给人以新鲜感和有益的启示。4.文体常识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________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________又叫“随感” 或“杂感” 。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无可不写。________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记叙性随笔 议论性随笔 说明性随笔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诞生(dàn) 刹那(shà) 撕碎(sī) 缺陷(xiàn)
B.凝聚(níng) 依赖(lài) 典型(xíng ) 履行(lǚ)
C.求援(yuán) 专横(hèng) 辜(gū)负 罪蘖(niè)
D.仁慈(cí) 嬴得(yíng) 渊源 (yuān) 秩序(zhì)解析:A.“刹” 的音应为“chà” ;C.“蘖” 应为“孽” ;D.“嬴” 应为“赢” 。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荫庇 偌大 响遏行云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狙击 尺牍 如掾大笔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付梓 倏忽 生死攸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肄业 暗淡 杯盘狼藉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解析:B项的“如掾大笔” 的“掾” 应是“椽” 。
答案:B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