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7张PPT。 第二节 人口迁移1.知道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形式和
原因。
2.理解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3.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不同条
件下的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1.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之间 或 ,而发生居住地的
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迁出 迁入永久性或长期性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与流动2.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未跨越国界,跨越行政区边界的人口迁移为国内人口迁移。 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⑤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⑥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⑦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⑧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3.分类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市→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是哪一种形式?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⑤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⑥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⑦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⑧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 4.不同时期人口迁移
(1)人类社会早期: 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 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为主要原因。自然条件土地开垦(3)近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 一、教材P8图1-2-1、P9图1-2-2探究
1.15~19世纪世界人口主要的迁出地区是哪里?主要迁入地区是何处?
提示:迁出区为欧洲和非洲,迁入区为美洲和大洋洲。
2.近代中国人口迁往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提示:近代中国人主要迁往东南亚和北美洲。 (3)近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 3.15~19世纪非洲人口迁移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提示:非洲人口迁移是欧洲殖民者通过奴隶贸易,把非洲黑奴贩运到美洲,是一种强制性国际移民。
4.比较两图,15~19世纪及二战后均为人口迁入地的有哪些大洲?由迁出区变成迁入区的是哪个大洲?
提示:北美洲和大洋洲自15世纪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欧洲。 5.因跨国劳务引起的国际人口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各有哪些?
提示: 迁出地区主要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入地区主要是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中的发达国家和地区。(3)近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亚、欧、非 永久性定居移民流向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国际难民
环境移民5.人口流动
(1)原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
(2)时间:临时或短期。
(3)实质:离开原居住地,但 。
(4)强度:取决于 、 发展水平。不变更户籍经济文化 6.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其主要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别如下表所示: [例1] 下图为“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2)与箭头①所示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是 ( )
A.② B.③
C.⑤ D.⑦ 4.民工流
(1)原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有大量 。
(2)流动: 涌向 ;内地涌向沿海。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增强社会活力。
②消极影响:加大对 、 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和
等方向的压力。剩余劳动力农村城市交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中国的“民工流”
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国家政策的改革
(3)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原因)
影响:(1)为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城市劳动力的
不足
(2)许多民工承担了建筑、环卫、服务业等方面的工
作,为城市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水平的调高,改善农村经
济水平的发展
(4)增加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治安等方面
的问题(不利)
中国的“民工流”
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国家政策的改革
(3)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原因)
影响:(1)为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城市劳动力的
不足
(2)许多民工承担了建筑、环卫、服务业等方面的工
作,为城市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水平的调高,改善农村经
济水平的发展
(4)增加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治安等方面
的问题(不利)
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案例“闯关东”与“雁南飞” 二、教材P13图1-2-6探究
6.“闯关东”的移民主要来自哪些省区?
提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7.“关东”吸引内地居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北地区人口稀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吸引移民迁入并开荒定居。
8.“闯关东”移民的迁移路线有哪些?
提示:陆上路线主要是出山海关向东北迁移,海上路线是穿过渤海海峡从山东半岛到达辽东半岛,再向北迁移。(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主要包括
1、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的加剧。明朝中期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山东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纷纷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2、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原地区灾害频繁,灾民纷纷迁往辽东。1 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后连年灾荒,使山东移民纷纷流往东北地区,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期。3、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同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边疆建设政策鼓励下,仍有少部分山东农民措传统路线迁移到东北。(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其主要原因1、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了净迁人省2、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 经济因素自然灾害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情感因素 “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流民走过西口(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过了长城,就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从明末清初至今三百余年间,山西走西口者从未断绝:春去秋回打工谋生的“雁行客”,埋头行走于草原各地的旅蒙商,满怀希望挟艺奔忙的铁木工匠塾师艺人…
成为内蒙定居移民的山西商人更是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开辟出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
“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原因:1、这里灾害频发,生存维艰
2、康熙三十年后,清朝连续对准噶尔部用兵,为就地
解决粮草供应,在蒙古地区“募民田作”
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 广东、上海、北京等 自发流动 务工和经商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影响人口迁移的各因素中,促进人口迁移因素的有________,阻碍因素的有__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是_________。C、D、EF、GA、B二、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城市乡村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与社会福利好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物密集
房地产价格高
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荒废环境质量好拉力因素推力因素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人口过于集中人口迁移的概念
和分类引起人口迁移
的因素城市化郊区化(推力)(拉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19/1/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因素是其迁移的主要因素。
南方阳光地带2019/1/6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荒漠化与移民“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2019/1/6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的不足和土地生产力的衰竭而迁移。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2019/1/6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本溪市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四川攀枝花④矿产资源 攀枝花早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其人均GDP位于西南地区排名第一名,是西南地区最富裕的城市2019/1/6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④矿产资源2019/1/62.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深圳市长江三峡工程①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的推进,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
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2019/1/6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2019/1/6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3.政治因素2019/1/6美国西部大开发?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西北准州地区条例”,规定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居民人数超过6000人时,就可以成立永久性的州政府,并且与“原来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地位”。这个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励了千百万人向西部迁徙。同时政府也颁布了土地政策,鼓励人们向西扩张,开始了历经一百多年的“西进运动”。2019/1/6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阿富汗难民3.政治因素②战争2019/1/6里约热内卢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巴西利亚3.政治因素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2019/1/6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社会文化因素2019/1/6美国的移民政策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 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后约有一半定居美国,如在1991-1992年留美的约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中,有近5%毕业后滞留美国或加入美国国籍。2019/1/6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4.社会文化因素2019/1/6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4.社会文化因素2019/1/6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2.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
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读“影响人口迁移
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3)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 )
A.① B.②
C.③ D.⑥
(2)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 )
A.① B.②
C.④ D.⑥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后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第(2)题,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政治局势动荡,生存困难,居民大量外迁。第(3)题,美国东北部纬度高,气温低,光照不充足,冷空气影响频繁,多风雪,促使老年人口迁往西部、南部相对温暖的地区。
答案:(1)C (2)D (3)A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 的差别。
(2)其他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文化背景等。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1)迁出地:缓解当地的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 。
(2)迁入地: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人地矛盾生态环境国家政策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
(1)建立起一批以 为主的国家,明显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2)促进了 。
(3)促进了 的交流、融合与发展,还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移民经济发展文化2.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效应1.2012年春运工作从1月8日正式启动,2月16日结束,
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6天,节后24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2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达到31.58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9.1%。据此回答(1)~(3)题。(1)2012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3)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客流量过大 ②出行时间分散 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④出行时间集中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春运期间民工流动性较强,此时他们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不变更户籍,故属于人口流动。第(2)题,春节前旅客主要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由农村流向城市,外出务工。第(3)题,春节前后,客流量过大且集中,是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D (2)A (3)C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
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迁移是由两个“变化”引起的,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正因为它们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口迁移才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微观角度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其中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例2] 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A点所示省(市、区)迁入率很小,而迁出率很大,人口大量外迁,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故D项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迁入率最大值约为18%,迁出率最大值约为6.5%,故A项错误;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图中A附近,省(市、区)数量少,且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 数量也很少,故B项错误,C项正确;图中A省(市、区)的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故D项错误。
[答案] (1)D (2)C [例3] 下表为2002年~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C.增加公共设施负担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解析] 第(1)题,该特大城市大量务工人员的迁入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因迁入外来人口学历较低,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是对迁出地的影响。第(2)题,为了社会和谐发展,针对大量0~14岁人口的迁入,需增加中小幼教师。
[答案] (1)C (2)B3.人口迁移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对社会经济环境都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 ( )
①美国 ②加拿大 ③新加坡 ④日本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现象与人口迁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华人餐馆遍布全球
B.巴西几乎拥有世界所有种族
C.中东石油生产国的崛起
D.道教的起源
解析: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宗教,与人口迁移无关。
答案:D解析:美洲和大洋洲都是发现较晚的大陆,尤其是北美洲,当地土著居民大多被殖民者杀绝,人口多是从各大洲迁移过去的。亚洲的新加坡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中华人占到75%以上。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