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语文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3百合花、哦,香雪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同学从自己所读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谁能够筑墙垣,围住杜鹃》《现实世界你也可以很诗意》《万人如海一身藏》《关起门来做皇帝》
第二组:《长城修缮别成破坏》《“破四旧”中的文化看客心理》《远去的吴侬软语——打破方言差异之我见》《胡同文化》
第三组:《那湖·那塔——燕园留念》《怀念长发飘飘的时代》《万岁,高三(二)》
A.隔绝喧嚣 破立学问 青春琴弦
B.古韵新风 文化责任 时代变迁
C.古韵新风 破立学问 时代变迁
D.隔绝喧嚣 文化责任 青春琴弦
2.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杏林之光(赞教师)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钧安(祝平辈) 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⑤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二、语言表达
3.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
(1)认真聆听、__________领会、用心思考,全国各界人士积极收听收看“两会”直播。(细心 悉心)
(2)生命__________,不要过于顾忌小事,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也不必耿耿于怀。(短促 急促)
(3)每年全世界有亿万伊斯兰教徒都要去麦加朝圣,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那样__________地涌向麦加呢?(虔诚 忠诚)
(4)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会继续提供优惠,让台商、台湾同胞和大陆一起共享发展的机遇,__________我们是一家人。(终于 终归)
(5)热情奔放的红,红得似火;活泼美丽的黄,黄得赛金。一簇簇娇艳的郁金香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将大地装扮成__________的锦毯。(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判断题
5.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韩国某歌手年仅29岁,不知所云地死了,令人惋惜。( )
(2)面对严重的疫情形势,党员同志们自告奋勇在发热门诊、发热预检、感染科病房等高危的科室工作。( )
(3)此前国足先后击败了两支弱旅,所以至今并未受到太多考验,第一场踢得磕磕绊绊,但第二场的完胜让外界对中国队的期望值瞬间升高。( )
(4)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切忌做墙头草心不在焉,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
(5)五公里越野考核现场,他本想继续沿跑道前行,却不由自主地躲进了跑道旁的灌木丛,想通过少跑一圈来提高考核成绩。一时的侥幸很快让他付出了代价。( )
四、小阅读-课内
6.分别用两三个词语来形容你对《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印象。
7.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前,这里是个什么样子?请用文中材料来回答。
8.小说着力塑造了通讯员这一形象,请结合具体文本加以分析其特点。《百合花》
9.请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百合花》
10.小说《百合花》当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并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明确】
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第一次在小通讯员给“我”带路时,“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②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
小通讯员衣服上“破洞” 第一次,“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挂破衣服并高低不肯让新媳妇补。 既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又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③_______________ 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天真质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
第三次出现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④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出现,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这中间包含着对当初使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
两个馒头 ⑤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
第二次在小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碰到那两个干硬的馒头。 ⑥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的百合花有哪些含义呢?(《百合花》)
12.《哦,香雪》一文中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13.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哦,香雪》
14.阅读《哦,香雪》小说结尾香雪回家这部分,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并想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5.《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有着相近的风格,都有散文化的味道,试结合文本赏析。(《百合花》《哦,香雪》)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概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目的内涵,然后找出题目之间话题上的关联,最后与集子标题对应。分析可知,第一组四篇文章分别有“墙垣”“诗意”“藏”“关起门”,都体现了隔绝喧嚣的意思;“杜鹃”“诗意”可以显示古韵,但“万人如海一身藏”没有体现出古韵。排除BC。第二组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文化责任的思考,但“破坏”的“破”不是“破立”之“破”,因此破立关系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C。第三组“燕园”“长发飘飘”“高三(二)”都属于青春记忆,没有体现时代变迁。排除BC。故选D。
2.C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杏林之光”应为致医生,“敬颂钓安”是祝愿长辈,“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是祝贺新婚。
3. 细心 短促 虔诚 终归 五彩缤纷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1)细心:是指心思细密。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此处用来形容“领会”,应用“细心”。
(2)短促:(时间)极短。急促:速度快。此处侧重表达生命短暂,应用“短促”。
(3)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忠诚:(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此处是指伊斯兰教徒对麦加的态度,应用“虔诚”。
(4)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终归:指一种对现实的推测最后发展成现实的概括。此处是推测,应用“终归”。
(5)五彩缤纷: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此处侧重“好看”,应用“五彩缤纷”。
4.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和主题的能力。
首先,考生都要明确表态,即香雪用“小木盒”换铅笔盒不是她虚荣心的表现,更不是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理由要从要从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角度分析。比如:铅笔盒是别人一定要送给香雪的,但是纯朴的香雪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的;其次,香雪用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这是她自尊的表现。
5.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1)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说什么,形容人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此处是指不出原因地死掉了,使用错误。
(2)自告奋勇:表示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巨的任务的意思。此处是说党员同志主动承担危急任务,使用正确。
(3)磕磕绊绊: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也指事情不十分顺利。此处是说国足比赛不顺利,使用正确。
(4)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此处是说做人切忌用心不专一,使用错误。
(5)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此处说的是他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使用错误。
6.小通讯员:纯真、质朴、高尚
新媳妇:美丽、善良
“我”:朴实、真诚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与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有关的描写,并对其进行分析概括。
通讯员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可以看出小通讯员纯真、质朴、高尚。
新媳妇,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一条印着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所以她十分珍惜这条被子。小通讯员来借被子时,她没好意思说出不借的原因,只一味地表示不借,让本来就拙于与女性打交道的小战士很为难。经过女文工团员做工作,她终于同意借被子,同时心里对小通讯员充满了歉意。可以看出新媳妇美丽、善良。
“我”,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心他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可以看出“我”朴实、真诚。
7.(1)台儿沟人生活单调。“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2)封闭、落后,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姑娘们问乘务员房顶上的那些大刀片子似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她们根本不知道电扇是什么);把车厢当成房顶(孤陋寡闻)。
(3)生活贫穷、落后。姑娘们在车站做买卖,用核桃、鸡蛋、红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可见台儿沟的闭塞和贫穷)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学生在解答时首先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然后再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比如本题考查的是原文对火车进台儿庄沟前的封闭贫穷落后。考生可从原文找出相关内容,然后概括总结出三点:(1)从“从前,台儿沟人利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可概括出“台儿沟人生活单调”’;(2)从“‘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相里的电扇。‘烧水在哪儿?’‘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从这些姑娘们的对话中可以概括出台儿沟的“封闭、落后,台儿沟人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3)从“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跨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垫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有时,有人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可以概括出台儿沟人生活贫穷、落后。
8.(1)从带路情节中可以看出他的天真纯洁,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2)从借被中可以看出他的憨厚,不善言辞;
(3)最后他壮烈牺牲表现他的崇高精神,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与通讯员有关的描写,并对其进行分析概括。从通讯员总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借被子又想送回去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憨厚,不善言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最后壮烈牺牲,可以看出他舍己救人、对革命和人民的忠诚。
9.(1)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2)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使读者感觉故事更加真实。同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如第11段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写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这样写,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
10. 第二次在借被结束他回团部跟“我”分别时,“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第二次出现,通讯员“已走远了”而“我”却还能看见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不仅进一步证实这个重伤员确实就是通讯员,而且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团部后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此外,也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一次在完成借被工作分别时,给“我”开饭。“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 更使“我”触物生情,抒发痛失战友的悲愤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关于细节描写的鉴赏能力。
关于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细节描写有两次。
第一次:第一次在小通讯员给“我”带路时,“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第二次:在借被结束他回团部跟“我”分别时,“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分析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野花”代表的是“美”,是对生活的热爱,在枪筒里插野花,表现的是通讯员保留的孩子般的天真与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关于小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细节有三次。
第一次:“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挂破衣服并高低不肯让新媳妇补。表现了通讯员腼腆、憨厚和执拗,又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第二次:通讯员“已走远了”而“我”却还能看见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天真质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第三次: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通过“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证实了这个牺牲的人就是小通讯员,战斗的繁忙让他无暇补上这个破洞,就这样牺牲了,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关于两个馒头的细节有两次。
第一次:在完成借被工作分别时,给“我”开饭。“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给“我”馒头,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在小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碰到那两个干硬的馒头。这两个馒头是小通讯员和“我”之间交流的情感纽带,在他牺牲后再见到这两个馒头,使“我”触物生情,抒发痛失战友的悲愤心情。
11.在文中具体指新媳妇那条被子上“撒满白色百合花”,这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还象征着军民之间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情感和人性之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
本文的标题是“百合花”,文中的主要情节中也提到“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个“百合花”具有象征意义。新媳妇把刚结婚的新被子借给了通讯员,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坚持要用这床“百合花”被子覆盖通讯员的遗体。通讯员为了保护人民不怕牺牲,最后献出了生命;新媳妇热爱解放军,为了感谢解放军战士,不吝惜家中仅有的新被子。“撒满白色百合花”被子上的“百合花”形象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还象征着军民之间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情感和人性之美。
12.相同点: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点: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香皂花色繁多的纱巾、甚至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相同点是:“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火车的到来打乱了香雪她们的生活,让她们生出了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她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一致的。
不同点:“‘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跨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垫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有时,有人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可见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香皂花色繁多的纱巾、甚至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而香雪呢“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相雪”,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13.直接原因: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们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在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能力。
题干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首先弄清楚有哪些不同表现。在课本第23页,“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这是香雪与其他女孩子的不同之处。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后文揭示了原因。“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这是有人替香雪辩解。“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后文“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 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这些都是表面原因。“初中生”“铅笔盒”都象征着文化知识,她的所作所为正是提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
14.香雪情绪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恋窜翠的声音。”——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密塞宰宰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出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精妙的环境描写的能力。
(1)分析香雪的情绪变化。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恋窜翠的声音”,语句中连用了四个“害怕”,加之“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恋窜翠的声音”表现了香雪内心很害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的群山,“金铃铛”一样的核桃叶,此处的景色描写表现了香雪不怕了。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密塞宰宰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环视”“张望”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香雪内心的犹豫。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通过写小溪“歌唱高昂”“欢腾”,还有溅起的“浪花”等词语,可以看出香雪内心的坚定。
(2)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出景的图画,它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背景,又有效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由怕——不怕——犹豫——坚定的变化过程。这一路上香雪的心理变化,体现了她克服了自卑、封闭、落后的心理,塑造了她自信、开放、进步形象。
15.(1)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去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而是选择了一个中秋节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故事来写。《哦,香雪》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2)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如《百合花》带路部分中的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哦,香雪》中香雪月夜回家部分的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3)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如《百合花》中“我”对通讯员开始的“生起气来”到“发生了兴趣”“亲热”甚至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一直到最后,对牺牲了的通讯员充满崇敬。《哦,香雪》中作者不惜笔墨,细致入微地描摹了香雪丰富的内心世界。
(4)清新自然的语言。《百合花》语言清新、俊逸,作者委婉、柔美、细腻,色彩柔和而浓烈,调子优美而不高亢地讲述了一个关于通讯员舍已救人的故事。《哦,香雪》语言清新婉丽,鲜活灵动。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两篇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教材把《百合花》与《哦,香雪》两篇风格相似的小说编在一起,便于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尽管两篇小说在时代背景、主题、叙述角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但在艺术风格上非常相近,都有散文化的味道。
(1)两文都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去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而是选择了一个中秋节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一场“借被”小事来写。《哦,香雪》也没有直接写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巨大变化,而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2)两文都有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百合花》中,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为我们展现出一派和平景象。《哦,香雪》中,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哗啷啷’地歌唱。”“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这些新奇的比喻,这些美妙的想象,无不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美、纯净的美,这是香雪月夜回家部分的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3)两文都有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我”对通讯员开始的“生起气来”到“发生了兴趣”,甚至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一直到最后,对牺牲了的通讯员充满崇敬。写新媳妇时,“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牺牲的通讯员无比痛心之情。《哦,香雪》中,如“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作者不惜笔墨,细致入微地描摹了香雪丰富的内心世界。
(4)两文语言都清新自然。《百合花》中,如“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语言清新、俊逸,作者委婉、柔美、细腻,色彩柔和而浓烈,调子优美而不高亢地讲述了一个关于通讯员舍已救人的故事。《哦,香雪》中,如“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语言清新婉丽,鲜活灵动。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