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3 09: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弥高(ní) 硕果(shuò) 迭起(dié)
B.地壳(ké) 校补(jiào) 衰微(shuāi)
C.疏懒(shū) 慷慨(kǎi) 澎湃(bài)
D.典籍(jí) 独裁(cái) 宝藏(zànɡ)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契而不舍 炯炯目光 十年艰辛
B.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警报叠起
C.崇高品格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D.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诗兴不作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 阴、分阴。(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5.(2012·日照中考)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学校团委开展了以“雷锋在我心,助人我先行”为主题的活动,请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资料,按要求答题。
【资料】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6年,他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志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他叫郭明义,号称“雷锋传人”,他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给郭明义的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请模仿以上颁奖词,为雷锋写一段颁奖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召开“学习雷锋,我在行动”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有同学出示了右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呢?请写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6~10题。
6.选文1、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摘自《现代青年》2012年第5期)
11.读文章第1段画线句,木刻像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1、2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全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6.【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意也更丰富了。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弥”应读mí;B项中的“壳”应读qiào;C项中的“湃”应读pài。
2.【解析】选C。A项中“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B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3.【解析】选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答案:(1)记叙 (2)描写 (3)议论、抒情
5.答案:(1)示例: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②学雷锋,树新风,争当校园文明使者。
(2)示例:他心里装着别人,寂寞的车厢里有他热情的双手,冰冷的大雨中有他湿透的背影,他用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3)示例:①学雷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实际的行动。②学雷锋不一定要做多大的事,只要心怀爱心,举手之劳也显奉献精神。
6.答案:承上启下。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分别概括选文选取的事情: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答案: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8.【解析】本题考查对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把握能力。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从这句话向前找。
答案: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表现他宣传革命、积极斗争的精神,“说”与“做”是统一的。
答案: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结尾句往往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答案: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11.【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能力。结合闻一多对日寇的入侵的痛恨,体会其对祖国“炽热”的爱。
答案: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性格强烈坚毅及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事例的概括能力。阅读文章1、2段,概括出闻一多先生的抗战言行和专心治学两件事即可。
答案:①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②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13.【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结合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进行概括。
答案:强烈坚毅、治学专心;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上课讲演结合,图文并茂,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14.【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概括能力。闻一多上课的风采作者除了直接表现其上课的精彩外,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答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写闻一多的话“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以及讲课“图文并茂”等特点,就是直接描写;而写他教古代神话,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就是侧面描写。
15.答案(示例):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也是全神贯注,在教室里踱着步子,慢慢品读着课文。学生们认认真真地听讲,仔仔细细地做笔记,就像春起的小苗,接受着闻一多先生知识的灌溉。
16.答案(示例):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水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会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