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7.《安塞腰鼓》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3 09: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淋漓(lín) 恬静(tián) 戛然而止(ɡō)
B.颤栗(chàn) 飞溅(jiàn) 大彻大悟(chè)
C.震撼(hàn) 烧灼(zhuó) 惊心动魄(pò)
D.骤雨(zhòu) 渺远(mǎo) 奇伟磅礴(bó)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 )
(2)隆隆隆隆的严竣的思索。( )
(3)落日照大旗,马鸣风箫箫!(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亢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
晦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B.安塞腰鼓有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
C.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D.本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为线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8~17段,回答7~9题。
7.“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描写了怎样一幅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鼓 神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做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也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文有改动)
10.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4.【写法借鉴】本文大量运用排比,语言气势磅礴,感情抒发强烈。如“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铿锵有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描摹一个场面(如扭秧歌的场面、运动会的场面等)。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戛”应读jiá; B项中“颤”应读zhàn;D项中“渺”应读miǎo。
2.答案:(1)躁—燥 (2)竣—峻 (3)箫箫—萧萧
3.答案:(1)极度兴奋。(2)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3)形容彻底觉悟或醒悟。(4)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答案(示例):迷茫和清醒,错过和把握,抛弃和珍惜,都在这飞翔和空气中,相映!重叠!融合!
5.【解析】选D。本文的线索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而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前、中、后。
6.(1) 答案(示例):一鼓作气 重整旗鼓 偃旗息鼓 欢欣鼓舞 紧锣密鼓
(2)答案: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
(3) ①答案(示例):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青海的热巴鼓、云南的水鼓、广西的笙鼓、辽宁满族的腰铃鼓、浙江的红妆鼓等。
②答案(示例):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这个句子本是诗人杜甫描写塞外大军将要宿营的壮观场景的,应抓住具体事物考虑其场景。
答案:通过“落日”“大旗”“马鸣”“风”,描写了一幅雄浑、壮观的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
8.【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的作用上入手回答。
答案: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9.答案:多用短句来表达内容,简洁明快,铿锵激昂。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要从“我” 当时的处境和“我”看了鼓神的表演后的感悟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因此决定回家过年。
11.答案(示例):(1)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写出两点即可)
12.【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语句的品味。先从A、B两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再从分析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
答案(示例):A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B 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此题,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表层意思,即“鼓神”的高超技艺;二是从所表现的精神层面,即“鼓神”身上那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答案:一是“神”在技艺:鼓神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入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神”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迸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14.答案(示例):旋风一样,是神速的飞奔;乱蛙一样,是跳远的腾空;飞鸟一样,是空中的掷球。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严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