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学科限时作业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6---10
11---15
16--20
21--25
二、综合题
26、(20分)
(1)
(2)
(3)
(4)
①
②
③
④】
27、(30分)
(1)
(2)
(3)
(4)
(5)
(6)
(7)七年级地理学科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未来我国将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如图为“米字型”高铁网规划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面 1-3 题。
1. 从西安到成都,经过( )
①内蒙古高原 ②祁连山 ③秦岭 ④四川盆地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 西安到成都的高铁施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是该铁路段( )
A. 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 B. 经过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C. 穿过的地区为高寒气候区 D. 穿过的地区人烟稀少
3. 图中( )
A. 郑州到兰州的高铁跨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 长江在重庆附近的流向由东北向西南
C. 大同到西安的高铁经过亚热带地区
D. 银川到西安的高铁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
4. 读图,分析该地区由甲到丙出现的土地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
A. 退耕还林、还草 B. 限制放牧牲畜数量
C. 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 D. 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 据 2020年统计,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有 108座,其中京、津居前列,而成都、武汉、广州
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缺水。以上大城市“水荒”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气候变化,使河流径流量减少
④浪费、污染严重,水质变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据图完成 6--7 题。
6. 下列对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 水资源充足
C. 原料、燃料丰富 D. 重工业发达
7. 目前四大工业基地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为使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变“中国制造”为
“中国智造”,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B 大力发展教育 C 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D鼓励科技创新
8. 我 国 民 族 文 化 丰 富 多 彩 。 图 中 信 息 搭 配 正 确 的 是 ( )
A. ①--藏族--雪顿节 B. ②--傣族--丰收节
C. ③--蒙古族--那达慕节 D. ④--苗族--泼水节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读图,完成 9--10 题目。
9. 关于秦岭南北两侧区域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山北腰鼓威猛,山南锅庄欢快 B. 山北茶园遍野,山南麦浪滚滚
C. 山北银装素裹,山南落叶纷飞 D.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
10. “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该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 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 B. 开发汉江上游的水能资源
C. 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D. 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如表是某地理小组的学生对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跟踪记录表,据此完成 11~12题。
时间 6月——10月 10月——次年 6月
农业生产活动 玉米播种与收割 小麦播种与收割
11、该地位于(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12、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对于该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B. 该地主要耕地类型是旱地
C. 该地春季易发生春旱灾害 D. 该地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花生
13、下列情形可能在塔里木盆地存在的是( )
盆地边缘夏季阴雨连绵 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盆地内大量的石
油资源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上海 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水土流失是这里最严重
的生态环境问题
A. B. C. D.
下 图 为 西 北 地 区 与 青 藏 地 区 图 , 根 据 图 中 信 息 完 成 14--15 题 。
14、下列对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B. 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 新疆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 西北地区全部是内流河,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5、对两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
B. 两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都为水资源
C. 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D. 两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土地荒漠化严重
16、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常发生的地理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三省农业生产在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B. 华北平原降水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
C. 黄土高原夏季水土流失严重
D. 台湾、福建等东南沿海省区秋冬季节易遭受台风侵害
台湾省位于祖国东南海域,几十年来,台湾在经济高速发
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福建是
众多台湾企业投资的主要地区,这为深化两岸合作提供了广阔
空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17--18 题目。
17、下列关于台湾岛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西源东流
B. 受纬度位置影响,河流结冰期短
C. 地形以平原为主,森林树种丰富
D. 受气候因素影响,河流水量较大
18、福建省吸引台湾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有( )
①与台湾文化相近,便于交流 ②地势平坦,利于建厂
③海陆交通便利 ④距离近,节约成本 ⑤劳动力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9 下 列 四 个 地 区 的 地 理 特 征 描 述 正 确 的 是 ( )
A. A—亚洲天然植物园—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
B. B—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
C. C—干旱的宝地—油气资源丰富
D. D—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同城效应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
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
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 20--22 小题。
20、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A. 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B.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C. 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 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21、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A. 引黄河水 B. 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 大气降水 D.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22、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对它描述正确的是()
①有亚欧大陆桥经过
②气候相对于两侧较湿润
③地势相对于两侧较低平
④绿洲农业发展基础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读甲、乙两区域地图,完成 23--25 题目。
2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均由四周流向中部
B. 甲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乙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C. 两区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 两区域河流水能资源都丰富
24、甲乙两区域的交通线都呈环状分布在四周,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 气候、水源 B. 地形、矿产 C. 水源、地形 D. 矿产、城镇
25、对于甲、乙两区域环境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人口密度小,乙区域人口密度大
B. 甲区域位于半干旱区,乙区域位于湿润区
C. 甲区域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D. 甲区域发展了绿洲农业,乙区域发展了水田农业
二、综合题(50 分)
26、东营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下面是研学旅行的
相关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一)研学目标 了解研学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研学过程 同学们搜集了研学地区的有关地图(如图)。
第一站:东北平原
(1)东北平原,春季是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
重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内蒙古高原
(2)河套平原是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因种植业发达,被称为“塞上江南”。分析该地发展种
植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 。
第三站:黄土高原
(3)大家来到黄土高原,看到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
(三)研学总结
(4)同学们研学归来后,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请根据
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地形区 土地利用类型 农业部门 农作物熟制 生态环境问题
东北平原 旱地 种植业 ①_____ 水土流失,湿地锐减
内蒙古高原 草地 ②_____ ③_____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
黄土高原 ④_____ 种植业 水土流失
熟
27、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 分)
材料一 2020年 4月 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对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做出重要指
示。秦岭平均海拔约 2000米,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隔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使
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
图 1
图 3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填山脉)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陕西和_______等省级行政区
域单位,其地表形态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泾渭分明”的发生地在图中的_______平原。这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 2 判断,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剖面图中的①②③三地,表示黄土高原的是_______,①和②对比,冬季更温暖的是_______。
材料二 陕北主要指关中平原以北地区,陕南主要指关中平原以南地区,两地在农业生产、饮
食、习俗、民居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5)陕南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等,共同特点是一般屋顶坡度较大。陕北典型
传 统 民 居 是 _______ , 分 析 当 地 建 造 这 种 民 居 建 筑 的 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6)陕北当地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可能与下列哪一当地自然环境有关( )
A.冬季寒冷、风沙大 B.夏季多雨、气温低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
(7)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数十年生态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请说出进行生态治理
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