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0 09: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单元冲刺复习
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内容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月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统一是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基本前提,实现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作出了长久的努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四单元内容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方面成就斐然。
1.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关系有很大发展, 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实行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 和 。
2、性质:是解决我国 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 。
3、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 和 ,设立不同级别的 和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我国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历史特点
现实情况
民族问题
基本政治制度
聚居
人口多少
区域大小
民族自治区域
自治机关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4、确立过程: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4)1984年,《 》颁布实施。
5、 自治区成立(1947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6、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
自治区、
维吾尔自治区、
壮族自治区、
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五个民族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内蒙古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7、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 的精神
(2)对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8、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和 。
(2)采取 ,通过 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 的保护与发展;
(4) .
9、2006年, 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
民主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优惠政策
技术、资金、物资
文化
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1)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等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少数民族的大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有利于从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能够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促进民族繁荣。
(4)有利于激发各民族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感情。
3、当代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2)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3)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等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货物为由,上岸居住。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岛。
1864年,葡萄牙占领路环岛。
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3、“一国两制”的构想
目的:解决 问题,实现 。
提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 ”的构想。
内涵:
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地位:“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基础巩固】.(2022·湖南湘西州·7)著名的楹联专家马萧萧写了一副对联:“结缔归根玉莲蕊共紫荆艳,清源正本镜海波随香港回”。请问这幅对联赞颂的事件是()
A.台湾回归
B.中日建交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香港、澳门和台湾
祖国统一
邓小平
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资本主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背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过程:
(1)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 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中国人民 ,
在完成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洗雪了百年国耻
祖国统一大业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5、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4)人心所向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6、“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涵
(1)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实行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3)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4)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的时间稳定性。
7、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虽然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属于殖民主义时代的遗留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而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适用范围是台湾、香港和澳门。
9、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施。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0、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设立目的不同:经济特区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引外资,而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设立的。
(2)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各自权限不同,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习题巩固】.(2022·辽宁营口·12)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人民共同心愿
C.科技发展进步
D.实行“一国两制”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台湾问题的形成: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据台湾。
(二)新中国对台政策
1、毛泽东时代: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 。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 解放台湾的思想。
2、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3、江泽民: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解放台湾
和平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两岸关系发展
(一)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 成立。
作用: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四)1992年“ ”:
1、内容: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 ”的共识。
2、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三不”政策
海基会和海协会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五)1993年汪辜会谈
1、地点: 。
2、人物:海协会会长 ,海基会董事长 。
3、内容:将加强两岸 、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4、意义: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加坡
汪道涵
辜振甫
经济交流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六)“胡连会”: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 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会见连战一行。
1、内容:双方重申坚持“ ”,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影响: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再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七)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影响: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八)2008年11月,两岸达成 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连战
胡锦涛
九二共识
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三通
第四单元单元小结
问题探究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第一次:明末(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再次回归祖国。
第三次:1946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退到台湾。
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①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②“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⑤“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
(1)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
(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问题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祖国各地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异同。
异:
(1)性质: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它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内政问题。
(2)军队: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驻港、驻澳部队行使防护责任;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同: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为什么说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2.(2022·广西桂林·28)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进行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香港社会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长官必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爱国者治港”践行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求同存异”方针
1.(2022·福建省·18)“香港欣归祖国,颂歌高唱未来”“两制光昭四海,五星辉耀寰球”的对联体现了()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军队建设的成就
D.两岸“三通的实现
习题巩固


4.(2022·湖南湘西州·7)著名的楹联专家马萧萧写了一副对联:“结缔归根玉莲蕊共紫荆艳,清源正本镜海波随香港回”。请问这幅对联赞颂的事件是()
A.台湾回归
B.中日建交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3.(2022·江苏泰州·37)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习题巩固


6.(2022·山东临沂·16)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5.(2022·黑龙江龙东·1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
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习题巩固


8.(2022·内蒙古通辽·10)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7.(2022·云南省·15)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A.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习题巩固


香港和澳门在近代被割占、现代被收回,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香港、澳门的百年沧桑巨变,你有何感想
习题巩固
(1)根本原因:在近代被割占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在现代被收回的根本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2)感想:
①中国百年耻辱得以洗雪;
②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③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④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昌盛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